全球报道:东海上的油品管家

   2017-05-01 浙江在线1510
核心提示:浙江在线5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姚弘 通讯员 程文涛)舟山岙山岛面积仅5.4平方公里,却因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此打造了“岙山石油

浙江在线5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姚弘 通讯员 程文涛)舟山岙山岛面积仅5.4平方公里,却因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此打造了“岙山石油岛”而名扬海内外。

27年来,经过一代代人不懈努力,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用石油储运企业和油品保税库,今年更是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中化兴中的岙山罐区,55座5000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的储罐组成了复杂的生产工艺系统,承担着各类油品的储存使命。无论是罐体钢板表面温度达到50℃以上的夏日,还是海边寒风刺骨的冬日,生产操作一线岗位的员工都恪尽职守,按照“两班倒”工作机制,24小时不间断巡检管线、爬罐顶检查等,把安全生产放在履行职责的第一位,风雨无阻。

这其中,就有55岁的生产部储调科副科长郑万对,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操作一线,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忘我排险的储罐老兵”。

库区的输油、伴热工艺管网错综复杂,稍不留心,就会给正常的生产运行带来风险。郑万对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休息时间,一段段摸排几十公里的管线,花了三个多月时间,绘制出一张精细的现场管网图。如今,这张图已成为新员工快速掌握库区油管线伴热系统的“宝典”,并融进了中化兴中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有一年除夕夜,基地管线出现异常,为防范可能出现的油品泄漏风险,正在海边巡检的郑万对二话没说,就跳入冰寒刺骨的海水里,用吸油毡筑起防线。

“正是因为有以郑万对为代表的一批排险标兵,我们生产一线的现场安全管理才能不断攻坚克难,企业才能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到精。”中化兴中副总经理陈坚说。

在岙山基地,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工人,张杰是他们当中最有名气的。今年“五一”来临之际,他刚刚被命名为“浙江工匠”。

2015年,中化兴中提出了智能库区的概念。作为自动化专业人员,张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集和校对数据。为了获取第一手信息,一天爬10多个20多米高的油罐成了家常便饭。要知道,普通的油操工,一天爬5个油罐,已会累得双腿发软。

凭着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他填补了中化储运系统大型油罐的数据监控空白。如今,岙山基地256万立方米储油罐已经全面建成智慧平台,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油品中转基地迈出重要一步。

以张杰为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更是基地的技术灵魂。团队虽然只有12个人,却有油品计量技能大师、钳工高级技师、设备点检高级技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以及自动化控制专业新员工……张杰和团队通过师徒带教的形式,把技术经验分享给数以百计的“兴中人”,为公司搞革新、创效益、作贡献。目前,公司已获授权专利17项。

“兴中人”通过全方位改善业务环境、主动争取政策依托,使海上加油通关更加便利,加油企业愈加青睐舟山。目前,中化兴中船供油业务辐射整个华东,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保税燃料油调拨基地。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