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公租房
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李馨怡 黄飞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午后,正宁县山河镇李家川村62岁的张群果坐在白墙红瓦的院落前,安逸地享受温暖的阳光。
“一间房每月只要10块钱租金,这样的好政策让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有了一个‘安乐窝’。”说起自家住的公租房,张群果高兴地告诉我们。
张群果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公租房。院落里干净整洁,正面三间砖木结构瓦房,屋内窗明几净,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一应俱全。
“公租房有两种户型,一种是三间砖木结构瓦房,另一种是五间砖木结构瓦房。一间房月租10块钱,我家三间砖木结构瓦房每月只收30块钱的租金。”张群果说,今年1月初,他和老伴搬进了新居,门前就是通村柏油路,离县城8公里。
以前,张群果家住在半山上的窑洞里,出门都是山路,路况不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前些年村里曾搞过蔬菜产业,但由于交通不便,解决不了销售问题,最后也放弃了。张群果的儿女长年在外打工,并先后在外面成家立业,都不愿意回来发展。老两口也有建新房的愿望,但资金和选址两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如今,老两口搬进了村里建的公租房,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在李家川村,像张群果夫妻这样,子女出外打工的现象很普遍,老人身边少有儿女陪伴。镇村干部把这样的家庭叫做“准五保户”。
李家川村地处山区,全村20多户贫困户住在破旧的窑洞里,住房困难是贫困群众面对的最大难题之一。
山河镇和李家川村的干部们在多次现场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出建设农村公租房安置贫困户的新模式——由政府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建起的公租房,群众按照每间房每月10元的标准租住。村里还在公租房区配套建起了金融服务点、电子商务示范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超市等。
今年60岁的蒋凤京与老伴张军峰在李家川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平时的收入主要靠几亩地里的农作物和低保金。因老伴身体不好,家里的几亩地和所有家务全靠蒋凤京一人打理。蒋凤京说,以前她一家3口人挤在一孔破窑洞里,听到村干部说由政府出资建房时,她还将信将疑。当包村干部拿着公租房协议书让蒋凤京签字时,她终于确认自家圆了安居梦。
房建起来了,路通了,配套设施建起来了,村里还有一大变化,就是去年到今年已经接连娶进了10多个新媳妇。“有了新人进村,村里更有生气了。”李家川村党支部书记蔺汉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