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台湾 » 正文

全球报道:台当局“去中”黑手伸向郑成功!篡改历史 撕裂族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2  来源:中国台湾网
核心提示:台湾一年一度的郑成功祭典将于4月29日在台南市举行,但今年打破延续54年的惯例,台当局不再派“内政部长”主祭,改由台南市长主

台湾一年一度的郑成功祭典将于4月29日在台南市举行,但今年打破延续54年的惯例,台当局不再派“内政部长”主祭,改由台南市长主持。民进党上台以来,“去中国化”动作不断,刀锋所及,不但孙中山、孔子等遭殃,连“国姓爷”郑成功都不能幸免。

“被托梦”的“国姓爷”

台湾光复后,从1946年起,每年台湾官方都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举办郑成功祭典,起初由台南市政府主办。1962年台湾省议会提议由“中枢”派要员主持祭典,以示隆重。此后的54年,都由当局派员主祭。

然而,到了今年,惯例逆转。民进党当局“内政部民政司长”林清淇4月23日表示,“内政部长”这次无暇前往,未来的郑成功祭典也都将由台南市长主祭。于是,原本和黄帝祭典一样都属于“中枢祭典”的郑成功祭典,被降格成了地方祭典。

其实,自去年民进党主政以来,在台湾被尊称为“开台圣王”、“国姓爷”的郑成功,已经挨了绿营一整套组合拳。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去年8月代表当局对台少数民族“道歉”时提及,“荷兰及郑成功政权对平埔族群屠杀和经济剥削”,开了污名化郑成功的第一枪。

绿营“立委”甚至放出谣言,称“平埔族人口耳相传,郑成功大军烧杀掳掠,为杀害台少数民族祖先的凶手”。更离谱的是,连宗教人士也跟着“政治正确”起来,供奉郑成功的台南市鹿耳门溪口镇门宫主委林忠民竟表示,郑成功连续两周向他托梦,承认当年对台湾少数民族犯错,请他在法会上代为道歉……有了这些铺垫,台当局此次降格郑成功祭典就有了说头,美其名曰“尊重多元族群声音”。

捏造历史抹黑祖宗

民进党执政以来,去孙中山、去孔子等动作不断,现在又瞄上郑成功,所为何来?台湾的“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学者戚嘉林博士表示,绿营透过把原本正面形象的郑成功“妖魔化”,像切香肠一样步步进逼,最终目标当然是“台独建国”。

民进党一贯攻击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现在扯上郑成功,也是为了强化这一论述。其暗藏的逻辑是:郑成功是历史上的“汉人外来政权”,杀害和剥削了岛内的少数民族;而国民党是又一个“外来政权”,杀害和剥削了岛内的“本省人”。至于所谓的“本省人”,恐怕大半都是随郑芝龙、郑成功而来的汉人后代,却是绿营政客所不愿提的了。

数典忘祖是个问题,但绿营这套说辞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篡改历史。“绿委”四处放话,也只敢说是“平埔族人口耳相传”。而戚嘉林引用荷兰学者最新解密的历史档案指出,1661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时,并未如“绿委”所言杀害平埔族人,而是与台少数民族宣示友好,“再三下令军民屯垦,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郑成功并厚宴各社长老,赠予袍帽靴带,所以“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

戚嘉林说,汉人、“原住民”已通婚300年,绿营何苦为了“去中”而刻意否定汉人祖先的历史,挑起族群仇恨?与此同时,绿营为何不批判日据时期“理蕃政策”下,日本人用国家机器对台少数民族展开的8年屠杀?其史观出于政治意图的“选择性”可见一斑。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近日受访时表示,蔡英文上任以来,从取消率领文武百官遥祭黄帝陵、中山陵,到这次由市长取代当局官员参与郑成功祭典,种种作为都是在降低中华文化与台湾的关联性,且以台湾少数民族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

鬼蜮伎俩终将徒劳

台当局对郑成功祭典泼冷水,浇不灭民间信仰的热情。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台南市郑成功祖庙的铁马护驾全台绕境祈安赐福活动,台南大街小巷的“台南迓成功”的嘉年华踩街游行都将如期举行,台南市街道也已竖起牌楼,张灯结彩欢迎各地奉祀郑成功庙宇回祖庙进香。

为庆祝郑成功开台356周年,台南郑成功祖庙今年还特地募资,到福建厦门按照古法打造一艘完全靠风帆动力的木船,已提前从厦门启航到台南安平港,体验先民冒险渡海来台的艰辛。

岛内“独”派一直想把郑成功跟“台独”扯上关系,但事实胜于狡辩,郑成功终其一生都是打死不回头的“中国派”,为了“反清复明”两度率军北伐,虽功败垂成,其忠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却典范长存。正因为郑成功的“中国属性”太过耀眼,绿营政客就开始批郑成功是“台湾精神错乱的代表”,要把郑成功“去神格化”。

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所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并为台湾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不仅是台湾的“开台圣王”,也被中华儿女视为民族英雄。今天台湾遍布延平郡王的庙宇,传送“国姓爷”的事迹,岂是区区几个“去中华”的动作能够磨灭得了的?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