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瞄准“人”字不含糊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核心提示:拴心留人之举促成人才“虹吸效应”我省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转型发展、以人才支撑全面创新改革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到2020年,面向国

拴心留人之举促成人才“虹吸效应”

我省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转型发展、以人才支撑全面创新改革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

到2020年,面向国(境)外和省外发达地区,重点支持引进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今年初,《四川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实施办法》出台,拉开了我省新一轮引才序幕。

紧迫感源于清醒的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四川瞄准这个“人”字毫不含糊。

紧迫感源于发展的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大机遇面前,如何提高创新人才供给质量,培养造就一支支撑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现代人才队伍,是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扣治蜀兴川方略谋篇布局,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聚才用才,改革体制机制用才励才,实现人才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省人才事业迈出新步伐、跃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看格局——

围绕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人才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靠人才驱动,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不懈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就在几天前,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落户成都市双流区。随着研究院建成,深港蓉同步孵化器、商务智能实验室等6个项目也将入驻。“引进更多国际化新兴技术团队来川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定的介绍应和了四川发展思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中,四川的转型发展依靠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人才。

站高谋远方能绘蓝图,省委省政府以战略眼光,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来抓,只为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

目标既定,重在落实。从省委全会、省委常委会会议到全省人才工作会,发展谋划全面部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让人才事业发展与全省中心大局相融互动,发展的思路更为清晰;落实五项改革任务,实施六大人才工程,推进五个重大平台建设,发展的路径已经明确。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省“千人计划”专家、中建材光电材料公司教授潘锦功用了“日新月异”来形容这些年的变化和感受。在他的办公室里,还珍藏着一张和王东明书记的合影,拍摄于今年初的走访慰问。

“尚贤者,政之本也。”从2014年开始的每个元旦春节,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都会常态化大规模地看望慰问高层次人才、访贤问计;

在四川与名校名企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现场,省委书记的身影也多次出现;

而为更好全方位服务好高层次人才,四川省人才之家成立起来,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组建起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设立起来。

……润雨无声入心田。如今的四川,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已蔚然成风,人才作为发展之基、转型之要、创新之源的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一个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转型发展、以人才支撑全面创新改革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全省人才工作重大课题研究报告这样指出。

看引智——

加大开放引才力度,紧扣产业发展加快聚集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全球化催生人才跨国、跨区域流动常态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争”中,谁能抢占更多高端人才、谁就能夺取制高点。

“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以宏大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省委的明确要求掷地有声。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人才全球化进程的快车道上,四川正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而其引擎便是开放的引才力度。

日前,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传来好消息,成都美杰赛尔团队的精准细胞治疗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作为省“千人计划”顶尖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邓涛坦言,“回川创业得到了省市区多方面的集成支持,成为企业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的关键”。

“千人计划”正是我省开放引才的一个缩影。“刚柔并举、内外兼修、高低结合、接续支持”,目前,全省已构建以三个类别10个项目为主的引才体系,实现了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国(境)外与省外发达地区、顶尖人才与青年人才、个人引进与团队支持“四个结合”,先后支持引进793名高端人才和72个顶尖团队,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均居西部第一。

引才的方向早已成竹在胸。“紧扣全面创新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等战略需要选才聚才。”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以2016年为例,引进的205名人才中有近8成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类领域,而20个创新创业团队均在新兴产业领域。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成效。去年全省146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所在企业就实现销售收入30余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647名“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申请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专利授权2000余项。

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融入全球人才资源配置,四川招才引智的脚步从未放缓,甚至开始提速“奔跑”。

近年来,我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主动“走出去”赴欧美开展招才活动50余场,建立18个海外引才工作站,聘请59名海外引才顾问“以才引才”,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

“当好四川和海外人才的‘红娘’。”身为海外引才工作站负责人,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会长杨静近年都准时会出现在“海科会”活动现场,她也发现四川人才的“虹吸效应”凸显,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选择入川发展。

如今,定期举办的“海科会”,4年来已“请进来”4000余名海外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到川考察洽谈,促成798名海外高端人才和606亿元海外高科技项目签约四川。丁肇中、邓文中、高唯等国际知名专家也纷纷认为,“海科会”办会规格高、学术水准高,服务西部人才科技发展作用明显。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1991、406、49139。这是2014年以来,全省21个市州与12所国内名校开展重大科技及人才项目、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人才引进的统计数目。

把省校合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省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和12家军工集团及中科院、工程院、中物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清华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大批产学研平台落户四川。

深化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持续开展知名高校四川活动周,定期举办“海科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随着一批产学研平台和高端人才落地,四川正在加速融入全球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

看改革——

着眼破人才发展束缚、激发人才活力,创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体制机制

从此前3年的科技成果零转化到改革后一年成功转化12项,西南交大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后的变化对“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做最好诠释。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紧紧抓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和更具灵活性的人才管理机制,推动人才供给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

人才能否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关键取决于孕育和激发人才的政策环境。“四川政策的出台体现出一个根本遵循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好人才、激发活力。”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徐玖平这样评价。

在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田里,《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人才新政的出台,对新时期人才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和宏观谋划。

在扫除阻碍人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被充分践行。

2016年全省技术合同金额逾300亿元,是5年前的1.5倍,这和放权、松绑政策“姊妹篇”的出台不无关系。

科技成果转化被认为是“世纪难题”。对于四川这样一个拥有270多家科研院所、35万科技人员的科技大省来说,“破藩”意义更为重大。

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10条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政策”的出台,成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助力。

春熙路商圈,四川省人才之家便坐落于此。在这里,高层次人才可以体验到在川工作生活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暖心的服务只是一个层面。为保证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省在“三个留人”上下足功夫,《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关于建设四川省人才之家服务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出台,让来川专家感受到四川拴心留人的诚意。

每年投入近3亿元资金,资助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本土人才;每年集成各部门逾2亿元资金,发放高级专家岗位激励资金;设立规模24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4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专家创办企业做大做强……

既有事业平台,又有真金白银,还有贴心服务,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化学家罗伯特·胡贝尔教授特感叹:“四川的人才政策很有眼光。”

改革带来的人才红利在持续放大——2016年全省大学生创业人数比2012年增长200%,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15万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0%以上,这得益于激励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近4年选派2.1万名专业人才到基层开展援助服务,为贫困地区补充招录2.3万余名紧缺专业人才,这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多项政策出台密不可分。

2016年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比2012年增长26.4%,新一代“川商”逐渐壮大,这正是我省着眼长远发展选才育才,构建多门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之举。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四川的“破藩”之举得到中央的认可,在去年5月召开的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座谈会上,作为三个发言代表之一,四川作了交流发言。

东方风来满眼春,宏图绘就号角响。放眼未来,四川将加快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人才工作开放体系、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和人才智力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海内外高端人才汇聚的高地、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向往的高地、各类人才价值实现的高地,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本报记者 林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