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江苏声音图书馆”刷爆网络引出话题 保护方言成很多城市的思考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0  来源:中江网
核心提示:新华调查最近一个月,多媒体产品“一生一世江苏人——江苏声音图书馆”在朋友圈热传。苏州话、南京话、徐州话……各路乡音此起彼

新华调查

最近一个月,多媒体产品“一生一世江苏人——江苏声音图书馆”在朋友圈热传。苏州话、南京话、徐州话……各路乡音此起彼伏,让人备感亲切。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不仅是张口说话的交流方式,更是蕴含浓郁乡愁的文化符号。但随着大面积人口迁移,地区语言环境越来越复杂,乡音有可能成为过去式。如何保护方言、传承方言,成为很多城市的思考题和必答题。

“声音图书馆”,用乡音唤起乡愁

扬子晚报以江苏发展大会为契机,启动“声音图书馆”项目,邀请江苏名人用乡音朗诵江苏名作。一句乡音,激活的是对家乡的特有情愫。作家范小青在“声音图书馆”中,用优雅的苏州话读完一段《苏州园和苏州人》之后感慨:苏州话有一种磁场,让心安静下来,生活节奏慢下来。

很多网友也跃跃欲试,上传自己用方言阅读的音频。“声音图书馆”用“方言”发布第一天,微博阅读量超过20万,网页专题浏览人数超过9万。项目策划人告诉记者,以方言为切入点,将江苏名人、名文、戏曲、诗画等文化元素聚集,激起江苏人对于家乡的热爱,也唤起属于江苏人的文化自信。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不论远在何方,一句亲切乡音,或许都能立刻唤起家园的回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南通市语言学会会长、南通大学文学院万久富教授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层次,更多人关心家乡方言,说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将更多目光投注于文化,是一种亲切的文化认同。”

方言空间逼仄,被遗忘的是文化

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出门普通话、进门方言,是生活中一大普遍现象。然而,许多人离开家乡后,便很少讲方言,他们的孩子也很少再接触方言。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方言的生存空间还是被压缩了。

“南京城里,可能有一半都是外地人,很多人对于南京话是没有感情的。”75岁的徐春华是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记得,前几年不少家长就对孩子学方言很不赞成。有家长直接把孩子从课堂上拽走——“学什么南京话,搞得以后普通话都不会说了!”

“如果失去方言,或许会遗忘我们从何而来、为何来此,或许会忘记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生动的记忆。”扬州文化学者黄继林认为,方言不仅是一个城市生活的折射,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还是历史的见证。提起扬州话,很多人都能想起那句“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葱”。这样“不南不北”的风格,代表着历史上数次南北大交融。“洪武年间,很多苏州人移民来到扬州。如今,扬州人说睡觉是‘上苏州’,就隐藏着一段历史的记忆。”黄继林说。

“讲普通话不等于放弃方言,普通话的语义表达和方言有很多区别。”文学批评家、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葛红兵是南通人,他举例说,南通话里有“吃茶”一词,约等于普通话里的“喝茶”, 但“吃茶”在南通是特别有人情味的一种邀请。“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发音,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传统和风俗系统。”他说。

固化和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

调查显示,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而这些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方言维系的不仅是乡音和乡愁,更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保护方言,应该从现在做起。

徐春华每周都要走进课堂进行南京白局传授。作为古老曲种,白局可说是南京方言的活化石。“白局里许多老南京话,新南京人是听不懂了。”徐春华说,有时她会把原唱词稍作改动,让更多观众接受。

“学校规定,除了每年开学典礼,其余时间必须讲苏州话。”苏州评弹学校校长孙惕介绍,标准的吴语发音是评弹表演的基础,可苏州孩子几乎没人能讲好苏州话。近两年,该校入学考试不得不降低标准,入学之后再继续学习矫正。

省语言学会理事、南通市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良主编了一本录有1.1万条词目、共计66万字的《南通方言词典》。“落场”就是“地方”,“口头”就是“外面”,“手冰瀴”就是“手有点儿凉”,翻开词典,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可找到对应条目及解释。“写这本书就是想为南通话留下属于它自己的一部词典。”陶国良说。除了南通,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都有自己的方言字典。

对于这些努力,葛红兵深感认同:“保存一种语言,让这种语言代表的文化、思想、知识,它的风物人情系统得到呈现、保留和张扬,让这种多样性得到保护,这是艰难的工作,但又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固化和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

本报记者 沈峥嵘 顾星欣 付 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