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大山深处的文化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大山深处的文化产业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西吉县新营乡甘沟村农民逯彦斌没想到,60多岁的他能像城里人一样上班,月月领着工资;更没想到,拉了一辈子的板胡竟成了“香饽饽”,还给家里添了新进项。

2015年,逯彦斌在新营乡金山文化产业园找到工作,产业园创办人李金山看中的就是他那十里八乡有名的板胡技艺。无独有偶,新营乡的“才子”张志祥也在产业园中挥毫泼墨,他的毛笔字刚健有力、行云流水,他的泥塑也栩栩如生。这些看起来很“土”的传统文化技艺在文化产业园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金山文化产业园虽地处大山深处,却“五脏俱全”,书画轩、祖先堂、政策屋、村史馆彰显出当地农耕文化的特色。石磨、皮影、家谱、戏服、织机、犁锄等老物件俯拾皆是,让来到此地的游客倍感新奇。产业园建成伊始,便瞄准周边乡镇掌握着传统文化技艺的当地人,吸引他们来此把老手艺唱响做强、发扬光大。“这些人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李金山说。

肚子吃饱了,生活有奔头,曾经的困顿也渐行渐远。这几年,逯彦斌把日子嚼出了甜头,每天一睁眼就看到希望。以前侍弄家里20多亩地,一年收入1万元,现在地都让儿子打理,自己每天骑车到文化园上班,每月领着2000多元工资,风吹不着、雨打不到,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喝罢茶就来上班,舒坦得很。”

每周三和周六是文化园演出的日子,多功能演艺大厅水泄不通,也是逯彦斌最忙碌的时候。来自西吉、海原以及甘肃会宁的很多农民汇集于此,秦腔、花儿、皮影等轮番上阵,这是属于本地人的“嘉年华”,在你来我往的登台献艺中,大伙切磋了技艺、交流了感情、聚出了乡情。

如今,逯彦斌和搭档陈旭贵、郭万香每天为游客表演皮影戏,不仅用自己的老手艺守住浓浓的乡土情怀,也向昔日的苦光阴挥手告别。(记者 张贺)

(责编:高嘉蔚、宽容)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