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的部分地区无有效降雨日已达70天,土壤含水量在5-12%之间,土壤墒情严重不足。18日、19日连续两天的高温天气让辽西旱情可能进一步加重。
据水利部门最新统计,3月1日8时至5月16日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34.7毫米,比多年同期的65.6毫米减少47.1%。其中,西部地区平均降水量8.8毫米,比多年同期46.3毫米少81%。
异常的天气状况,罕见的高温干旱,辽沈晚报记者分赴四个城市的田间地头,用心倾听、用脚丈量、用镜头捕捉村民们的抗旱举措。干旱虽然让播种变得艰难,但每一个人都在抗旱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
锦州:抗旱自救 能种一亩是一亩
打井修塘、挖抗旱水坑、调整种植结构……尽管春旱情况严峻,锦州义县的村民们还是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采取了种种抗旱措施,“能种一亩是一亩”的意志让大家决心将抗春旱进行到底。
“我们乡打开春已经70多天没有效降水了,今年风还大,土壤水分流失很快。”锦州义县大定堡乡乡长陈丽说,去冬今春累计降水量为16.1毫米,为历年平均数的40%,为了将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利抗旱、人工造墒播种、选择早熟及抗旱性强的品种……乡里因地制宜地指导村民科学应对春旱,减少损失。
根据5月13日0-10厘米的土壤墒情监测结果,锦州市土壤墒情为20%-68%,大部分地区处于轻-重度干旱。根据锦州市农委统计,截至5月15日,全市已播种玉米145.1万亩(计划播种457.15万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32%;花生播种14.03万亩(计划播种105.8万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13%;大豆尚未开始播种。受干旱影响,大田作物播种进度严重拖后。而随着18日、19日连续两天的高温大风天气,土壤水分流失较快,旱情可能将会进一步加重。
【现场】挖一镐头一点儿潮气都没有
义县大定堡乡牌坊村可以说是十年九旱,但今年面临的旱情尤为严重。19日下午,虽然气温高,但记者到村里后发现很多村民正顶着日头在地里劳作——种植辣椒。
“你看这地旱得挖一镐头都没潮气”,村民们一边将手里散落的土扔回土坑,一边给记者讲解为了保证种植的辣椒成活,真的是想了不少招儿。
土壤湿度不够咋办?村民在垄沟里埋下橡胶水管做滴灌,就是将水管上按照种植的间距扎下小孔,这样水管给水就能保证在秧苗的根部给水。同时为了达到种植时的水分要求,村民们提前一个星期就对要种植的地方浇水,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还将冬天保温的地膜覆在上面,直到种植时才在覆膜上扎一个小洞,移植辣椒苗、培土、浇水。
一百亩覆膜的土地上,村民们站成一排,前面的人扎眼,随后就有跟着的人扛着从百米外水沟接过来的水管浇水,再后面的人移植辣椒苗、培土,流水线的作业模式保证了浇完水就有苗种下,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浪费。
【对话】旱得厉害咱想办法就有望增收
将玉米地改种辣椒的高国贤说,是乡里引导大家改种抗旱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作物,因地施策,他这块地离水源较近、地势平缓,因此将以往种玉米的地改种了辣椒。
【对话】玉米还没种 等有雨水也晚了
记者:以往咱家地里种的都是玉米,收成咋样?
高国贤:种玉米赶上光景好一亩地能收1200斤吧,但现在收玉米的价格不高,按照7毛钱一斤算,去掉成本一亩地纯收入是500元吧。但今年开春一直没下雨,种子没种上,等有雨水再种也晚了,往年这时候玉米都出苗一个手指头高了。
记者:那今年种辣椒了,预期收入能咋样?
高国贤:种辣椒肯定不像种玉米省劲,得勤看管着,虽然费劲,但在没有其它灾害的情况下,去掉成本丰收后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到1500元,这么一算辛苦也值啊。天旱,咱就想办法抗旱呗,不但不减收,还有望增加一大块儿收入呢。
记者:那第一次种辣椒,以后的销售问题考虑没?
高国贤:这不用考虑,乡里面给搞的以销定产,都是签完订单我才开始种的,现在就希望有个好收成。
阜新:48座水库中有两座几乎干涸
【数说旱情】
仅完成计划播种面积17.4%
当前阜新全市旱情依然严峻,重旱和中旱乡镇占95%,旱情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阜蒙县大部及彰武县中北部。
截至5月15日,阜新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36.45万亩,启动抗旱水源8563处、抗旱设备3626台套,投入抗旱人力12.56万人次,抗旱浇灌面积30.8万亩。
因缺少地表水,阜新48座水库中有两座水库几乎干涸。根据水利部门测算,阜新市平均地下水位较今年年初下降0.46米。
面对干旱,阜新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指导县区对墒情适宜地块抢抓有利时机及时加快播种,对水源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组织开展坐水播种。截至5月14日,全市完成计划播种总面积的17.4%。
据介绍,由于有效降水迟迟不来,阜新市水利和农业部门已经开始引导当地农民,及时调整播种品种,播种如药材、圆葱、树莓等经济作物,减少因旱情带来的损失。
【现场】
在干涸的河床内打井浇地
今日,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来到阜蒙县王府镇八家子村、旧贝村和河东村采访当地旱情。
在八家子村,村民们围坐在一棵大树下,“这天热的不下一个雨点,今年的庄稼可怎么办呀?”坐在树下的老李发愁地说。而在道路东边的一大片地里,村民老王在翻地里的茬子,“听说过两天就有雨了,我先把地翻了,等下雨了就直接种地了。”
在旧贝村的一座小桥下,有人正在一片地里浇水,记者看到,村民在干涸的河床内打了一口井,从井内抽水浇地。在小桥边上的一亩地里,五六名妇女手拿秧苗坐在大树下凉快,地的主人小李说,他家在路边上的一个井内抽水浇了地,就栽上了这些南韩椒,刚栽上就蔫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王府镇河东村,村民宋贺说,他家里开春就买了300多斤的花生种子、21袋化肥(80斤一袋),可到现在也不能种,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对话】
挖到一米深的土才有点儿潮气
记者跟随宋贺到他家的大田里,宋贺拿着一把铁锹向地下挖,一锹下去干干的土随风扬起,一锹两锹,十锹下去,地里的土仍然是干干的,约到了一米深时,地里的土稍稍有点儿潮湿。
辽沈晚报:这种情况还能种地吗?
宋贺:这怎么能种地,要是种了,种子也会被烫死的。你也看到了,有的人家把地翻了,那样失水更严重。
辽沈晚报:咱们现在是不是盼着下雨呀?
宋贺:我们农民现在是盼着下雨,也害怕下雨呀。为什么呢?盼着下雨是种上地,但害怕下雨呢,是种子是种下去了,但又不下雨了,苗不出不说,这化肥、种子都白买了,这种下去的就是全赔了。
辽沈晚报:如果月末才下雨,种田还行吗?
宋贺:玉米的生长期是135天,过了10月1日,玉米也不能长了,长成啥样也得收了。从现在开始就是风调雨顺了,今年最好也就有五成收成。这时间不够用啊,每年都是在谷雨时种大田,今年都过立夏了,这大田还是种不上,没辙了。
朝阳:干旱60年未遇 308万亩地缺墒
42℃,39℃,连日来朝阳气温居高不下,大面积耕地面临缺墒,建平农户比往年晚播种一个月,如果未来几日没有有效降雨,玉米等作物将面临播种困难进而减产的后果。
朝阳市政府积极进行抗旱工作,共启动抗旱水源工程17379处,投入移动抗旱设备2026台套,全市实际灌溉面积达253万亩。
【数说旱情】
降水比去年少84.8%
据朝阳市水文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朝阳全市平均降水10.3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少71.89%,比去年同期均值少84.8%;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5.4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1.4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进入3月份已连续近70天没有有效降雨,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近60年未发生的现象。截至目前,全市受旱面积289万亩,其中轻旱74.45万亩、重旱215.41万亩,耕地缺墒面积308万亩,全市因受旱饮水困难人口1615人。
朝阳市目前为抗旱春耕已经做好准备工作。储备挖掘机6台、打井机10台、洗井机3台、固定抗旱泵33台,全市已检修机具3.4万台(套),新打井481眼,维修病井465眼,清淤灌渠长31.2公里。
截至目前,共启动抗旱水源工程17379处,投入移动抗旱设备2026台套,全市实际灌溉面积达253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0.13万亩。全市出动人工17.37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530万元。目前,全市播种面积438万亩。干埋207.41万亩,有灌溉设施的231万亩。
【现场】
漫山农田几乎都没播种
建平沙海镇的郭大爷家原有10亩耕地,近几年分给亲戚一些,目前自己耕种4亩。郭大爷称,朝阳地区常年比较干旱,所以每年基本种些抗旱的作物,玉米、高粱和谷子都可以。
记者来到距离建平县城半小时车程的沙海镇,漫山的农田几乎都是黄土,还没有播种。记者在郭大爷家地里看到,有些地里还插着去年的玉米秸秆,没有犁地,脚踩在上面非常干硬;有些地方已经犁完,一阵微风吹过,顿时尘土飞扬。
【对话】
再旱下去种什么都晚了
田边灌木的树叶已经被晒得打卷。记者向在田里干活的郭大爷了解当地的旱情。
辽沈晚报:今年什么时候可以播种?
郭大爷:去年4月中旬就开始种地了,但是今年地太干,一锹下去都是干土,种里也活不了,山里的地浇不上水,只能等着下雨了,没下雨种了也不能活。
记者:都准备种些什么?
郭大爷:之前种了一点儿玉米,现在只发出来几棵苗。现在种高粱还来得及,100多天就能收,目前只能种点儿成熟期短的作物了。
记者:如果再不下雨情况会如何?
郭大爷:如果再干旱一些日子,那就种什么也来不及了。
葫芦岛:受旱面积276万亩
因干旱不能播种地块约210多万亩
烈日炙烤着土地,双脚踩在大田地里时间长了都觉得有一股热气往身上反,而此时在葫芦岛大地上有很多农民正在迎战高温,起早贪黑的奋战在抗旱一线,水泵、水管、水桶等机器设备工具等一字排开,大家都竭尽全力要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
【旱情】
今春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小值
葫芦岛市今春发生严重干旱。据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自年初到5月3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仅为9.9毫米,比多年平均值37.6毫米少73.7%。自今年2月21日以来,已经70多天无有效降雨,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小值,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春播进度,与常年相比晚了15至20天。持续干旱造成全市土壤墒情持续恶化,大部分地区出现重旱,建昌县、连山区、南票区西部发生特旱。
针对严峻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葫芦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孙轶、市长王力威先后深入到各县(市)区就农业抗旱工作调研现场办公,为抗旱春播想办法解决问题。今年该市计划农作物播种面积440.74万亩,春播面积394.65万亩、下茬46.09万亩。目前因干旱不能播种地块面积约210多万亩,受旱面积达到276万亩。全市马铃薯和蔬菜全部抗旱种植,目前作物长势喜忧参半。部分地块种子出现“芽干”现象,严重干旱坡薄地块没有出苗,都是干埋等雨。目前旱情还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针对严重干旱,葫芦岛市已下摆水泵200台、管带2万米,全部投入抗旱第一线。目前还正在争取资金加强抗旱水源维修养护,临时挖掘抗旱水源将近5000处,临时采购抗旱机泵近100台,水泵到位后马上投入到第一线。此外据核查统计,目前该市种业公司备种充足,抗旱可用玉米种子数量为720万斤,能播种180万亩。
【现场】
一锹镐下去干土都随风到处吹 村民顶高温抗旱忙不停
今日,记者来到南票区张相公屯乡境内看到,很多村民都顶着高温和烈日采取各种措施抗旱。令人欣喜的是,该乡依托辖区大型水库,用大功率水泵将水抽到村民农田里,让村民适时种上庄稼。
张相公屯乡党委副书记李宝珠说,全乡现有耕地面积20880亩,5月5日开始大田抗旱播种,截止目前已播种玉米1500余亩、花生2000余亩、地膜蔬菜120余亩、中草药材190余亩。目前在该乡抗旱灌溉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为水泵+管带喷灌;二为农用车+水桶灌溉。
记者在张相公水库岸边看到,两根长管子延伸到水库的深水区,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岸上水泵在不停转动,汩汩清流顺着水管流到纵横交错的水渠里,给干渴的大地带来一丝清凉。
当日外面温度达30余度,在水泵前有两名村民负责看护,脸上早已是满头大汗。“这两台水泵可是宝贝,每天转动都超过10个小时,机器不歇人也是不歇。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点矿泉水,看到大量水流进地里,能够切实帮助村民解决抗旱难题,这是我们最高兴的。尽管我们被太阳晒得够呛,浑身衣服都快湿透,可一想到土地解渴了,老百姓能够种上地、有个好收成,苦点累点也都无所谓。”
在水库附近的一块农田里,记者看到几个上岁数的村民正在采用喷灌方式抗旱,即地里的管子直径较细,上面有多个眼儿,从水渠里引来的水顺着眼儿喷溅到农田。“这样浇水抗旱使用灵活,水管拿起来方便,水也很少浪费,想浇哪里就浇哪里。”
当然家里土地少的,也有部分村民采用自己拉水来浇地。年过六旬的张老汉就是采取拉水浇地来抗旱,看到镜子和来采访,他拿过来一把锹和一把镐,锹镐先后分别下去后,不但看不到一点潮湿气儿,随着锹镐翻出来的干土都随风倒出吹。
尽管张老汉年纪大了,可身子骨还很硬实。连日来老人天天拉水去灌溉。干起活来不逊色于年轻人。只见他把水车停好,随后把橡皮管打开,当瞅着水流到地里,脸上乐开了花:“无论是啥法子,只要能种上地长出好苗,就是好法子。尽管老天不给力,可是我们只要人不懒惰,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尤其是还有当地党委政府给村民做后盾,老百姓啥也不怕。”
【对话】花生种了100多亩 玉米等有雨水再种
在张相公屯乡张相公屯村,记者遇到了38岁的赵博正在用水泵抗旱。因外面天气太热,干起活儿来,赵博都顾不上擦汗,有时汗水都直接往地上掉。看到汗水实在多了,他才抽出功夫抹一把汗水再继续奋战在抗旱现场。赵博说,他家6口人,父母妻子和2个儿子,共有10多亩地,几年前又承包了140余亩。
记者:你家今年都种的是啥?长出苗来了吗?
赵博:以往我们家地里大部分种的都是花生,今年也不例外,还雇了2个人大约种了1周时间,目前花生种了100多亩,都是干埋在地里等着下雨。此外还有40多亩地准备种玉米,没想到今年开春一直没下雨,玉米种子暂时没还买,就等着这几天有雨水马上就种。按照以往,这个时候花生苗都出来了,可今年一个也没出来。
记者:哪天开始抗旱?1天的抗旱成本有多少?还得抗旱多少天?
赵博:原本想等着老天下雨,可实在等不起。5天前就开始抗旱,我把家里2台水泵、500多米长的水管子都拿出来。每台水泵平均一天油钱就得100多块钱,一天才浇灌3亩多地。1天的抗旱成本光是油钱就得近300元,这还不算人工和其他的。如果还不下雨,抗旱还得需要10余天。这100亩最多也就能够浇灌50多亩,距离水源太远够不着的,没办法还只能是等老天下雨。
记者:早晨几点钟从家出来?晚上几点收工?
赵博:早晨吃口饭6点多就出来,中午不回家,有时带点干粮吃个面包、喝口水啥的糊弄一下。晚上都是10点多才回家,累得腰酸腿疼,躺炕上都不愿意动一下。辛苦点倒无所谓,抗旱成功能有个好收成就是我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