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国知名的“西北第一市”康复路市场,2015年九月份开业之后,却遭遇分化。记者上周调查发现,一楼临街区域选购市民较多,其他部分门店暂未营业。进入经济转型新时代,它跟其他商场一样面临各类成长的烦恼,也引发了市民叹息。对此,不少商户希望市场能像当年一样辉煌。专家建议通过各项措施做大做强,让康复路市场焕发往日的活力。
临街商铺人来人往
二楼以上几乎没开店
“裤子特价了!”5月16日,记者刚来到康复路市场就听到有商家在叫卖,看到一楼不少人在逛街、咨询、选购,店里工作人员在介绍。来到二楼看到,有的地方写着招租的字样,部分区域暂未开门营业。当记者再上到三楼,只见一排排商铺大门紧锁,空无一人。来到四楼也是这样。
5月17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康复路,在西南口的康复路交易广场内人声鼎沸,买家与卖家的对话声此起彼伏。与康复路交易广场相隔仅数十米远的距离,康复路批发市场却显得冷清,让人很难想到其前身就是曾经全国闻名的十大市场之一“西安康复路”。记者看到,临街的一些摊位生意还不错,人来人往,而走进批发市场一楼,明显感觉到客流减少,生意相对冷清。再往二楼走,会让人疑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二楼开门做生意的一间店铺里,摆放着一些运动服饰,一位女士正在椅子上休息,记者和她攀谈。这位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开店做服装生意不挣钱,这也可能是其他商户不愿意开店的原因,不过具体每个人的情况她也不清楚。自家的店铺当初是家人办的手续,如果不开店人闲着也没事做,开店吧每个月辛苦下来还是不赚钱。还好市场管理人员看二楼一般没有客人上来,让她家在一楼入口处也摆了部分样品,有人看上了再上二楼拿货。
重新开业后不复往日繁华
部分商户很无奈
记者拨打了数个留在玻璃门的招租电话,有几位商户说起康复路批发市场都有些“一言难尽”。有商户表示现在已经改行,不做服装生意了。一位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康复路批发市场做女装批发零售,之前生意都不错。2010年左右,因为他们是占道经营又有消防安全隐患,市场开始改造。
一直到2015年9月左右,康复路市场重新开业,他按一年五万多元租金租下了一间十二三平米的的商铺,一次交了3年的租金。本想着能继续开店赚钱,可是他发现,或许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实体店受到网络购物的冲击;又或许是因为市场改造的时间拖得太久、配套一直跟不上;也或许是周边新开的商城太多……总之,新开业的康复路批发市场再也不像改造前的那么火爆了。
记者随询问了两位正在逛街的消费者,一个小伙子说看了临街的还不错,往北走看到人比较少,二楼好像还没开门,就没再上去逛。
周先生也很无奈,“我们开店又没人来买,房租搭进去不说,还要搭上进货费、人工费,浪费时间、精力不挣钱,反而会赔钱,谁愿意这么干?”
先遇整改停业又遭网络冲击
市场冷清原因多
5月17、18日,记者先后联系到康复路市场管理所、新城区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复了相关情况。
据介绍,康复路市场始建于1984年,位于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中段(与第四军医大学为邻),南北长980米,东西宽30米,属于综合类批发市场。市场原有经营户1708户、从业人员上万人。主要经营服装、小百货等三大类168个品种。市场自创建以来,孕育繁衍并带动起周边30多个大小市场,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康复路商圈”。90年代初康复路市场跻身全国十大市场之列,被誉为“西北第一市”,成为我省批发市场的金字招牌。
2010年5月,康复路市场整体停业。原马路市场必须拆除。后经西安市新城区区政府和第四军医大学协调,租赁了四医大三栋招商楼用于安置市场原商户。2014年4月份,康复路市场临时建筑被拆除。2015年8月26日,康复路市场原商户搬迁进四医大招商楼,市场恢复营业。2016年3月份康复路全面贯通。
康复路道路贯通后,马路上的临时建筑已经不存在,康复路这条道路不再有开办市场的功能,原来的马路康复路市场已经消失。康复路商城(指四医大三栋招商楼)是为了安置以前在马路上经营的商户。
目前康复路商城经营情况比较差,只有一楼不足100户和临街60余户开门营业。原因一是康复路商城在起初安置原商户时,已经明确了不再在马路上开办市场,部分商户习惯了马路上临街经营,因此自行放弃了安置;二是由于康复路商城从停业到开业长达五年,期间部分商户不愿等待,选择了自行去周边其他市场去经营,开业后商业氛围不浓厚;三是目前互联网经济的线上交易对实体经济冲击很大,康复路商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
线上线下重振康复路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张鸿教授认为,作为传统市场,康复路繁荣不如预期,既有大环境原因,也有自身管理运营等现实原因。建议深刻认识互联网大环境,学习先进做法。比如浙江义乌商城也是从传统产业转型,善于学习利用互联网,转型比较成功。康复路不妨重新定位,建立“网上康复路”,利用既有品牌,线上引流,线下体验,互相促进。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雷宏振教授对记者分析,康复路往日辉煌不再,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商业零售地产出现了供给的绝对过剩。西安近年来商业零售地产供给增加,但新增商业火热的背后,都是在转移旧商业的客户。第二,新零售即网络销售给传统商业带来了供给的相对过剩,形成了新的竞争模式。第三,市场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给市场管理运营带来新的挑战,商户开店做生意需要支付房租这一高成本,新的环境下高成本的劣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第四,市场曾遇到长达五年左右的休业期,客户已经在其他地方产生了新的认知。
也有商业专家分析,越是商户不开门,消费者越不上楼,建议可以让二楼及以上的商户先开门营业,不收取租金,先放水养鱼,等把市场烘热后,再收取租金。这样,市场就有可能进入良性的循环。
记者手记:期待多方“会诊”,让康复路焕发活力
康复路曾是我省批发市场的金字招牌,被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尽管繁华已过,人们的关注度、期望值却依然很高。但是,进入新时代,它跟其他商场一样面临各类成长的烦恼。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商户的无奈,也接触到管理人员的无奈,从他们对康复路昔日的回顾来看,他们对康复路的感情更深、更不舍,他们的内心之中,都希望市场能够摆脱目前德现状,让市场走出尴尬已成当务之急。
显然,一个市场乃至一个商圈的繁荣,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多方协作共进。经过我们连日来的采访发现,康复路市场要摆脱目前的现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尽快举办一次多方会谈,由主管部门牵头,邀请商户代表、商圈代表,提出商业操作性较强的理性建议。最终让商户有生意,让消费者满意,让市场健康发展,让市民能寻找到自己需求。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出力,帮助康复路市场焕发活力、继续做大做强。记者 黄涛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