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美丽中国的西部样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3  来源:宁夏新闻网
核心提示:大大小小湖泊湿地的恢复、扩整、连通,使得银川再现“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碧水连天的“塞上湖城”景观。 2016年开始,我区开

大大小小湖泊湿地的恢复、扩整、连通,使得银川再现“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碧水连天的“塞上湖城”景观。

2016年开始,我区开始实施精准造林,全区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927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103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89%增加到13.3%,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湿地建设扩大了银川绿洲面积,有效地净化空气、降解污染、调节空气湿度。
西吉县火石寨扫帚岭山坡上,一片片新栽种的云杉、杨树、花灌木等,让昔日光秃秃的山坡,满溢着生机勃勃的绿色希望。

这是自治区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六盘山400毫米降雨线以上地区荒山造林工程区之一。该项目不仅将为六盘山区增绿260万亩,还可为当地百万农民带来20亿元的“绿色财富”。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绘就了美丽中国“宁夏画卷”的锦绣篇章。

不忘初心:守与变的哲学

2016年9月29日,埃及总统安全事务顾问法耶扎·艾布·纳佳女士在与自治区主席咸辉会晤时,主动邀请我区专家到埃及指导防沙治沙工作,开展国家交流合作。

纳佳女士的盛情相邀,缘于宁夏在中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领域创造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国经验”。

目前,已有89个国家的政要、专家来宁夏考察治沙工作。10年间,21个国家的170多人参加了宁夏农科院举办的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宁夏创造的防沙治沙“中国经验”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初夏,上百万亩荒漠沙地静卧于沙柳、沙棘、花棒等沙生灌木丛下。

“20年前,因为沙子多,牛拉车都上不去,人们就给这里取名乏牛坡。”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学增望着一望无垠、已被各种植被覆盖的沙海回忆,“老一辈盐池治沙人为了改变被沙子欺负的命运,也是拼了命了。车进不去,大家就肩扛人背,一走就是几公里。刚栽种的树木被沙子埋了,大家就补植补造,一直到种活为止。”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盐池治沙人经过多年人沙大战,终于让曾经任意肆虐的沙害变成了绿色草原。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只是我区一代一代治沙人,丹心一片,栉风沐雨,用生命、汗水、梦想和坚毅,不忘初心,感天动地,逼退沙魔,迎来绿色的一个缩影。

矢志不渝的宁夏治沙人,不仅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草方格治沙技术,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创下了中国治沙史上的一系列第一:

宁夏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中卫沙坡头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盐池哈巴湖成为第一个荒漠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武白芨滩建成全国唯一的防沙治沙展览馆。

国家林业局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区完成治沙造林401.6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的11.9%提高到2015年的12.63%,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沙化土地连续20多年持续减少的目标。

玉汝于成,不忘初心。宁夏人用百折不挠镌刻在治沙史上的“中国经验”,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的写照。

保护湿地:水与旱的共生

人们难以想象,在中国大西北宁夏这块只有6.64万平方公里的干旱土地上,却星罗棋布地镶嵌着总面积达310万亩、占国土面积4%的无数块湿地。她们像一串熠熠生辉的珍珠,诉说着黄土高原上的绮丽。

如珠宝有辉,灯之有光,这些珍贵的湖泊,绽放着美丽宁夏的独特气质。

2010年来,我区争取中央财政湿地项目补助资金25581万元,并自筹财政资金2500万元,全面打响“湿地保卫战”。全区75.6万亩珍贵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占到全区湿地面积的25.5%,保护总面积达到167.4万亩。

在中央和自治区湿地补助资金的撬动下,我区各地先后投入20亿元,保护美丽宁夏的“肾”。

一度退化的宁夏湿地重新焕发青春。2011年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宁夏湿地面积增加了近30万亩,成为全国少有的湿地面积不降反增的省区之一。如今,我区已有湿地310万亩,拥有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处,自治区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个,自治区级湿地公园9个。

昔日的污水池“变身”美丽湖泊,往日干涸的土地成为绿色原野,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为我区百姓打造了一个美丽温婉的家。

首府银川,持之以恒营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环境,多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并以“生态之都、人居银川”的城市特色捧回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城市综合奖项。

中卫市瞄准黄河的开发保护做文章,摘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宁夏沙湖入选全国十大“魅力湿地”,宁夏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最美六大湿地公园”。

2016年,我区吴忠市又率先在全国开启了湿地产权确权试点工作,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探索积累“宁夏经验”。

封山禁牧:禁与育的智慧

5月18日,盐池县花马池镇皖记沟村的广袤草原上,一阵大风吹过,一股野草的清香扑鼻而来。

“这风要是在十几年前,早把黄沙扬得人睁不开眼了。”村党支部书记白云江指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原感慨。

之前,这片草原曾经是一道沙梁,村民们开着三轮蹦蹦车都过不去,只好下来人推车。一刮风,荒滩、院子、屋里,满是黄沙。

“多亏2001年开始搞起了封山禁牧。”白云江一直生活在皖记沟村,全村主要以养羊放牧为生。10多年来,他见证了曾经肆虐的沙害,是如何被执着的宁夏人民降服的。

从那一年起,全村1万余只放牧的羊只结束“信天游”,集体退出草原,走进圈舍,过起了定居生活。

为了确保村民圈养规模和收入“两不减”,在自治区和盐池县的倾力支持下,全村打机井93眼,发展水浇地4700余亩,解决了养殖所需的饲草料问题。

“禁牧后,全村年饲养量从1万余只增加到3万多只,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00元,比过去增加了许多。”白云江告诉记者,2016年,全村成功实施脱贫销号,“今年羊价好,我们的收入有望突破7000元。”

历史铭记着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笔:

2003年5月1日,宁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全境天然草原禁牧封育,使244.46万公顷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飞播种草项目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配套政策、机制随之跟进,使曾经过渡放牧、滥垦滥挖的草原重现生机。

2015年末,宁夏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40万公顷,比禁牧前增长1.22倍,有效缓解了禁牧后饲草短缺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向34.4万农牧户兑付补助资金近12亿元。

自治区先后出台的禁牧封育条例、加快中部干旱带草地生态建设和发展现代畜牧业意见等,从顶层设计上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形成“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的互动机制,书写了宁夏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互促多赢的历史性篇章。

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站长赵勇告诉记者,一系列政策机制组合拳的实施,使我区草原植被持续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养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据监测,2016年,全区草原植被综合盖度平均达52%,比禁牧前提高17个百分点;全区奶牛存栏59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260万头、1760万只。

精准造林:退与进的辩证

2016年初,自治区林业厅主动将造林任务从上一年的120万亩降为100万亩。

在国家提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许多人难以理解。

“宁夏每年营造林面积不少,但成活率、成林率却不高,最终造成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自治区林业厅负责人解释。

结合宁夏生态建设实际,从2016年开始,我区开始实施精准造林。

因地制宜尊重科学,把树栽在能活的地方。

近年来,全区林业系统更加遵循降水线规律,按照不同区域特点,因地施策,适地适树。山区重点建设以大六盘山为核心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干旱带重点营造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灌草结合的生态环境,引黄灌区重点构建以农田林网和经济林为骨干、农村庄点绿化为依托、绿色通道为网络的平原绿化体系,城镇重点建设城市绿色景观生态圈,创造安全、美化、自然、舒适的人居环境。

5年来,按照精准造林的要求,我区依托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进度,大力实施沿黄、主干道路和田间灌溉渠系增绿工程,加快推进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配套林网及生态护坡建设,全力推进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实施宁夏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绿网提升工程和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

一组数据见证着我区美丽宁夏建设的闪光足迹:

全区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927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103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89%增加到13.3%,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全区共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全区林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200亿元。

生态扶贫:绿与富的依存

2016年12月18日,宁夏枸杞品牌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首批6个宁夏枸杞知名品牌和6个宁夏枸杞优质基地面世。这是宁夏枸杞首次有了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优质基地,标志着宁夏枸杞品牌战略集结号的吹响。

2015年,我区启动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工程,通过实施宁夏枸杞基础研究、良种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文化引领六大工程,打造宁夏枸杞产业升级版,建设中国枸杞之都。

如今,宁夏枸杞种植面积90万亩,年综合产值130亿元,出口量和干果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

以宁夏枸杞为引领,林产业正成为宁夏精准扶贫之路的生力军。目前,全区特色优势经济林面积达437.5万亩,培育林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近300家,每年可吸收近45万劳动力就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中央累计兑现我区153万退耕还林农民政策补助资金83.44亿元,人均受益5453.6元。2016年,我区又将9个贫困县区的6000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5年可为他们带来3亿元的林业精准脱贫资金,间接带动2.4万人脱贫。今年实施的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4年可为当地百万农民带来20亿元的收入。(记者 沙新 连小芳 吴宏林 左鸣远 文/图)

数说生态林业建设

◎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林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 宁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全境天然草原禁牧封育,使244.46万公顷草原得以休养生息。2016年,封育区内林草覆盖度由15%增加到40%以上,其中草原植被综合盖度平均达52%,比禁牧前提高17个百分点。宁夏湿地面积10年间增加了近30万亩,是全国为数不多湿地面积不减反增的省区之一。

◎ 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247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1686万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 到目前,全区特色优势经济林面积达437.5万亩,培育林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近300家,每年可吸收近45万劳动力就业。宁夏枸杞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值130亿元,出口量和干果产量超过全国一半。生态林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重要支柱。

◎ 全区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305.5万亩,中央累计兑现我区退耕还林农民政策补助资金83.44亿元,全区32.3万退耕农户、153万退耕农民人均受益5453.6元。 (记者 吴宏林)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