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4  来源:中国新闻艺术传媒网
核心提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推进和深化改革,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具体问题,也有根本问题。全面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推进和深化改革,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具体问题,也有根本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解决根本问题,解决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大问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大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大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关,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创新活力问题;第二个大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有关,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和谐、稳定问题;第三个大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治理机制有关,这就是社会治理、国家治理问题。一个社会没有动力,就好比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个社会失去平衡,就好比一匹脱缰的野马;一个社会缺乏有效治理,就好比有病得不到医治。这三大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这一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具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好这三大问题。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出了问题,即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这集中体现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影响了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如果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影响甚至抑制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因此,激发人的创新活力和社会发展动力,进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成为当代中国改革的主要目的与基本条件。


在改写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被开除球籍”的深深忧患,带着“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深刻思考,顶着“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巨大压力,开启了改变中国命运、震撼世界的伟大历史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搞改革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就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就会下降;不改革,我们的组织机构就会失去朝气和效率,不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怎样正确,也难以充分有效贯彻,这必然使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可能亡党亡国。一句话,“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阐述了改革的性质和目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就是要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改革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可以说,从39年前揭开改革开放序幕那一刻起,“改革”二字就与社会主义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做大,需要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促使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需要不断增强社会发展动力,让一切生产要素都充分释放能量,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我们国家的力量、资源集中到解决主要矛盾、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上。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聚焦激发人的创新活力和社会发展动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落实好这些要求和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蛋糕相对做大了,改革进入需要更加注重分好蛋糕的阶段,也是诉求多样、矛盾多发、攻坚克难的阶段,这就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拉大的趋势。一些国家发展的教训表明,如果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或不协调,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不仅会葬送原有的发展成果,而且会引起社会冲突、动荡和危机。社会发展失衡、分配不公会严重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因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成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三是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在制度建设和创新上多下功夫。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应从完善治理机制着眼,从国家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国家制度对于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格局中,体制机制改革具有核心地位、关键影响。也就是说,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安康幸福、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国家制度建设的角度说,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国家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一致性和有机统一性。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须从这种一致性、统一性出发来把握,不可将二者割裂开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