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贫困农户变身工薪族按月领工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郝三换乐呵呵地给菌棒打眼放氧。皇甫秀玲 摄5月23日清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被初夏一场雨水洗刷过后,气温骤降

郝三换乐呵呵地给菌棒打眼放氧。皇甫秀玲 摄

5月23日清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被初夏一场雨水洗刷过后,气温骤降。记者走进该村蒙禾源食用菌基地大棚,一股热潮扑面而来。一大片菌棒一层叠一层,整齐地排列。村民郝三换和同伴们正在给菌棒打眼放氧。

“做梦也没想到,我从贫困户变成了有固定收入的工人,按月领上了工资。”郝三换一边摆放着菌棒一边说:“以前这个时候,我和老伴儿都在地里忙着种土豆、莜麦、小麦,家里40多亩旱地,忙碌一年,收入最多不过万元,遇上灾年也就挣个几千块。日常开支不说,供在外地读研究生的儿子,每年仅学费和生活费就要两万多,只好贷款。现在,我在这儿做活儿,计件算钱,一天能完成7000个菌棒的打眼放氧,每天能挣140多元。5到8月是生产旺季,这段时间,我们每天比平时要早来1个小时,一年下来挣个三四万块钱没问题。欠下的5万元债,年底就能还清了。”

郝三换是大豆铺村出了名的贫困户,爱人有病不能干重活,小儿子上学,大儿子没工作,生活窘迫。2016年7月,武川县实施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蒙禾源菌业有限公司建起大豆铺和不浪梁食用菌基地,提供了就业机会,给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希望。郝三换说:“我是第一个应聘进棚打工的,去年半年就挣了2万多元。今年旺季,老伴也来干点活,到现在挣了1万多元了。另外,县里精准扶贫还给了28只鸡,已经开始下蛋,还有10多只羊也能卖些钱。不到一年时间,我这快要垮塌的家就被救活了。”

郭四宝是兴合玉村村民,妻子10多年前离家出走,他一人带着儿子在村里租房生活。2016年9月,郭四宝在农忙时突发脑溢血,几年种地积蓄全部看了病,刚刚大专毕业的儿子郭永华也只能在家照顾父亲,家里没了收入来源。

就在这个时候,郭四宝收到了蒙禾源帮扶贫困户产业分红资金1.21万元现金,儿子郭永华也被安排在大豆铺食用菌基地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为让郭永华安心上班,乡里还把不能自理的郭四宝送进了幸福院。

“蘑菇厂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岗位,还免费技术培训。”大豆铺食用菌基地技术负责人菅志强说。

武川县独特的冷凉气候,为食用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技术专家的指点帮助下,该县主打产品滑子菇、木耳、香菇成功注册了“塞上蒙菇”“阴山蒙菇”商标。一经上市,在北京、天津、福建、辽宁、大连等地俏销,客商纷纷上门收购。

截至目前,武川县在可镇、哈乐镇、耗赖山乡和上突亥乡建起4个食用菌基地,种植大棚有3500多个,同时建起多条菌棒生产线和速冻冷库、保鲜库配套设施,实现食用菌罐头和食用菌休闲食品满负荷生产。解决了周边22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旺季需增加临时工500多人。自从食用菌生产基地落户这些乡镇后,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回村当起了工人。

蒙禾源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瑞才介绍说:“公司今年还要新建4个食用菌基地,大棚1500个,以及1条食用菌菌棒生产线、一条罐头及菌类食品生产线和一个速冻保鲜生产车间,全部建成投产后,全县食用菌基地总数达到8个,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至2000人。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脱贫,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记者 郑学良 皇甫秀玲)


记者手记

武川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让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重点是解决易地搬迁和土地流转后村民的生活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因地制宜、精准配套产业,才能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为此,武川县不断探索精准脱贫与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为全县60%以上行政村配套了精准脱贫产业。

我们看到郝三换、郭四宝凭借食用菌产业脱了贫,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成绩的背后,和武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有关,和他们因地制宜引进产业、精准施策因户施策有关,更和他们急贫困户所急、心里装着群众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