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昆明市2017年服务业经济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8%,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方案》强调坚持城市规划引领和产业辐射带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昆明主城区为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核心,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总部楼宇经济、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以滇中经济圈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商贸服务、现代物流、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服务,以及创意文化产业;发挥主城区的知识和技术辐射功能,结合二级城市和三级城镇的规划布局,重点布局旅游产业、健康和养老产业,以及应用“互联网+”衍生的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鼓励县城和中心乡镇发展特色服务业、涉农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超58%
《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2%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上年有明显上升,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较上年有明显增加。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13%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速超过1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超过18%;住宿业营业额增速超过18%;餐饮业营业额增速超过2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8%。
重点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新增驻昆总部企业不少于8户;打造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达到46幢,其中亿元以上楼宇达到18幢。
重点提升十个产业
为确保实现年度服务业攻坚目标,昆明将以“重点提升十个产业、突出培育六类业态、强化六项保障措施”为工作着力点。
提升商贸流通业。优化市场空间布局,优先发展服务贸易,加强口岸建设,优化社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培育一批品牌特色街区,实施重大商贸项目27项。
提升现代物流业,确保物流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2%左右。大力发展城市(城际)物流配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逐步拓展保税加工、进出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等业务;重点推动节点物流园区建设,实施重大物流产业项目49项。
提升金融服务业,确保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以上,较上年增长8%以上。加快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滇池国际金融小镇;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落地昆明发展;实施重大金融产业项目13项。
提升旅游业,确保旅游总收入1350亿元以上,同比增30%左右。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铁经济,重点抓好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翠湖周边提升项目、斗南花卉主题休闲体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环滇池生态旅游文化圈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大石林、阳宗海、轿子山三大重点片区综合旅游功能,实施重大旅游产业项目155项。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较上年增长15%以上。着力构建文创产业集群,推动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实施,重点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体育(节庆)活动品牌,实施重大文创产业项目17项。
提升科技服务业,确保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到330亿元以上。实施“昆明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80个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引进域外10个业内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实施重大科技服务产业项目10项。
提升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确保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信息产业总规模突破200亿元。推进软件核心研发与系统集成产业持续发展,积极拓展服务外包业务领域;以呈贡信息产业园为核心,加快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园区配套建设;实施重大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新开工项目4项。
提升房地产业,确保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00亿元,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不低于19%。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创新开发模式,严格房地产企业准入资格审核,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共享和预报预警系统,培育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实施房地产重大项目220项。
提升会展服务业,确保会展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8%,会展业总产值超过25.8亿元。扶持培育与昆明特色、优势产业关联度高的特色专业会展品牌,积极申办全国性品牌会展;年内成立“昆明市会展产业促进会”,设立我市第三个“博览基地”,实施会展业重大建设项目2项。
提升健康服务业,力争健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增速达15%。重点培育医疗养老、医药科技研发、康体养生服务业态;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康养、文化旅游康养、医疗康体康养和季节性康养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实施重大健康服务产业项目39项。
突出培育六类业态
创新培育研发设计服务。培育和打造生命科学与大健康产业创新研发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研发中心、以太阳能研发能力与应用技术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研发中心、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先进装备制造研发中心、花卉产业研发中心、红外微光产业研发中心、高技术量子通讯产业研发中心、磷化工产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种质资源研发中心等“十大产业创新研发中心”。
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推行合同环境服务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生态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等服务;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众创空间和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体系。加快打造包括国际会展平台、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平台、进口促进平台等综合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促进产业电商化,确保电子商务交易量较上年增长15%以上。
扶持培育总部、楼宇经济业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年内引进培育总部企业超过245户;提升楼宇经济规模,制定商务楼宇等级评定标准,年内实现打造税收千万元楼宇不少于28幢、税收亿元楼宇不少于18幢。
重视培育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加快在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提升发展人才招聘、劳务派遣,培育发展招才访才、素质测评、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新业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开发培训,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
引导培育体育健体服务。加快推动各级公共体育场所、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体质测定等服务;积极推进赛事组织、场馆运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体育保险、创意体育产品开发等体育相关业态的培育与发展;实施“高原健体”工程,进一步打造适度高原康体产品及服务、康体设施到康体赛事的适度高原康体产业链。
强化六项保障措施
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对9类传统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年度营业收入增速超过21%且增幅排名前10位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对首次升规纳入统计的上述9类企业,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奖励。对年产值达到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文创园区,分别给予运营公司一次性奖励30万元、50万元。对在我市成立且实际到位注册资金和营业收入均超过500万元的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总部,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和营业收入,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补助。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应用、特色服务产品开发,提供先进信息技术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示范投资项目,给予信息产业企业投资额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强化专项资金引导。统筹安排2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安排1000万元企业物流专项补助资金。组建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用于健康、旅游、教育、物流、金融服务领域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发展平台生产性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通过信贷融资、表外业务创新融资和支持服务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融资,拓宽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服务业新增贷款增量,引导更多的资金保障服务业创新发展。
加快项目载体建设。结合“188”重点产业规划,梳理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在今后四年内滚动实施。2017年实施重点项目536项,总投资12967.9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38.11亿元。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以招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主题招商活动,以10个服务业重点产业和6类培育业态为重点,全年安排各类招商活动10场次以上。
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立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合作的服务业人才培训机制,加快培养急需的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人才。建立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目录,完善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协调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优化服务业人才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工作推进责任机制,将成立昆明市服务业经济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0个攻坚专项指挥部和1个招商引资指挥部,加强工作统筹和进度管理,全力打好2017年全市服务业经济攻坚战。(记者贾献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