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围绕增收产业、致富项目,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培训12.47万人。(资料图片)
固原市实施富民产业、基础设施等精准扶贫工程包,逐村逐户落实项目和扶持产业。
在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乡村旅游和“农家乐”迅速发展,带动更多农民进入旅游市场。
固原市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对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采用托管种养、半赠全返、红利反哺等发展模式,实现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固原市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化、美丽乡村、危房危窑改造等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目前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新修农村公路515公里。(资料图片)
固原市引进万家灯火、天山牧业等龙头企业带动草畜产业发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108万头。
固原,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是宁夏唯一的全域贫困市和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固原,总人口150多万,“十二五”期间累计减贫23.4万人,搬迁移民4.9万户20.9万人。现有贫困人口17.1万,贫困村285个,分别占全区38.8万贫困人口的44.1%和551个贫困村的51.7%。
固原,尽管贫困程度深而广,但依旧有激情燃烧的理想:2020年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五县(区)全部“摘帽”。
固原,实现理想的步伐铿锵有力。“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来抓!”该市吹响了决战号角。2016年,固原市销号贫困村150个,减贫9.6万人,脱贫成效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第三方评估组认可。2017年,将销号200个贫困村,减贫9.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以内,隆德、泾源、彭阳将脱贫“摘帽”。
确保扎实推进 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包
“以脱贫攻坚统领固原经济社会发展”, 固原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置顶”对待。
该市做出了操作性极强的顶层设计——“1+21+X”树状三维一体脱贫攻坚规划。即“根”植方向,制定一个脱贫攻坚总规划;“枝”连项目,整合资源,实施金融、“两个带头人”等21个专项规划;“叶”开农村,制定村级脱贫致富规划。
为了落实这一顶层设计,固原市实施富民产业、基础设施等精准扶贫工程包,逐村逐户落实项目、扶持产业。
如今,走进固原市任何一个村一户人家,都能感受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
2014年,西吉县兴隆镇有14个贫困村。该镇以活畜交易、清真牛羊肉屠宰贩运、“三粉”加工等商贸流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引领群众增收脱贫。洞洞村村民张风清2015年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在政府帮助下,购进了3头肉牛,经过精心喂养,2016年仅养牛就收入了3万元。2016年年底,兴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00元,1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成为西吉县整体脱贫第一镇。
固原市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户实施“5·30”及其倍增计划(即扶持农户养牛5头或养羊30只以上,在此基础上,牛发展到10头或羊发展到60只以上),对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实行托管种养、半赠全返、红利反哺等模式,实现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草畜产业引进万家灯火、天山牧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全市肉牛饲养量108万头。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特色经果林、中药材、油用牡丹8.03万亩;养殖中蜂4.4万箱。建成马铃薯种薯基地10个12万亩,建立冷凉蔬菜基地7个、永久性蔬菜基地18个。全域旅游方面,启动建设4条环线公路,促进乡村旅游和“农家乐”迅速发展,带动更多农民进入了旅游市场。
同时,对特殊困难群众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两线合一”。在全市农村开展特困群众困难和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对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众,做好政策兜底。
固原市以县为主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按照贫困村“五通八有”、贫困户“七有”标准,加大对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化、美丽乡村、危房危窑改造等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去年,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24亿元,150个脱贫销号村村均达1600万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已整合各类资金32亿元。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新修农村公路515公里;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及连通工程建成通水,100%的村、85%的农村住户通上了自来水;实施9.7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示范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5万亩。
形成帮扶合力 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固原市注重榜样的力量,用贫困群众身边的致富能人做示范、树信心。
从2009年开始,彭阳县红河镇徐塬村的秦秉儒先后在上王、宽坪、韩堡等设施农业园区承包经营蔬菜温棚。由最初的十几栋棚,发展到几十栋,到现在承包温棚107栋,常年雇用劳动力20人,村上的农民在他的园区打工,不仅有了工资,还学会了种植技术。
什字村贫困户李永强一家以前靠种十几亩玉米过活,年收入1万多元。从2014年开始,他在秦秉儒的设施农业园区务工,负责田间管理,月工资3000元。李永强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勤学勤问,很快掌握了温棚种植的关键技术。两年后,他决定“单飞”,承包了8栋棚,种上辣椒、西红柿和叶菜,年底一算收入,连他自己也吓了一跳。“10万元,这是以前近10年的收入啊!”李永强对秦秉儒的带动感怀于心,“我看准了,他让咋干,我就咋干,他致富有路子,我信他。”像李永强这样,在秦秉儒的园区学了技术出来单干走上致富路的就有5户贫困户。
“两个带头人”(党组织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工程已成为固原经验和品牌。
该市利用区市5亿元担保基金平台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贷款扶持力度,促进“小的争中、中的培大、大的走龙头”,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3506人,领办创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48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9家、自治区级89家,二星级以上家庭农场105家,带动5.28万户14.9万名群众走上致富路。
翟敬军离开原州区张易镇大店村已半年多了,但大店村村民还很想念他,心里记着他的好。
2014年,自治区财政厅扶贫工作队队长翟敬军驻村当起了大店村第一书记。他和村干部一起跑项目、争资金,使大店村实现自来水、客车等“五通”。利用山林草地资源办起了生态鸡养殖场;争取残联资金55万元,投放388箱蜜蜂;利用西海子庙会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帮助柳志强兄弟开起“西海人家”农家乐;开发富锶矿泉水水源,办起了伊脉矿泉水厂,安排村里20多人就业……2016年,在各方合力帮扶下,大店村成了脱贫销号的典范。
固原市先后两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374名,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全市对624个贫困村均安排了帮扶单位,下派了扶贫工作队,实现了部门帮扶全覆盖。实行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定点帮扶责任、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捆绑,建立第一书记实绩台账。先后调整作用发挥不好第一书记231名,确保驻村帮扶人员“下得去、蹲得住、会干事、真扶贫”。
目前,固原市构建了国家部委、闽宁协作、部门单位、企业商会、慈善组织、军警部队参与的“1+6”社会扶贫体系和帮扶机制,合力推进脱贫攻坚。特别是福建与宁夏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累计无偿援助固原各类资金6.83亿元,扶持援建了一批农村公路、饮水工程和闽宁示范村等项目,“闽宁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激发内生动力 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
2015年,原州区河川乡引进一家福建企业,在当地种植药用和油用牡丹,康沟村村民童金梅被企业聘用。2016年企业开春耕种,童金梅想操作挖掘机多赚点钱,企业不让,原因是她没有资格证书。这一年,固原市开展“冬季大轮训提振精气神”活动,河川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童金梅参加培训并考取了挖掘机操作资格证。有了硬技术,童金梅不但成为企业的长期工,工资也涨了。
童金梅只是固原市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只有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固原市领导高瞻远瞩地提出这一理念。
固原市围绕增收产业、致富项目,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自2015年10月启动“1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拿证工程”以来,已累计培训12.47万人,7.03万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转移劳动力24.96万人,创收18亿元,人均增收2283元。固原立足实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启动市内中职学生“两免一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强化核心动能 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
2016年2月,固原市委从脱贫攻坚最前沿的乡镇,一次提拔了4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任副县长或副区长。
何尚军有16年的乡镇基层工作经历。在任原州区三营镇党委书记期间,何尚军带领干部群众出色完成了三营小城镇建设改造工程,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4578元增加到现在的8435元。
因为工作实绩突出,2016年,固原市选拔基层干部到县区任职时,他榜上有名,被选拔任命为原州区副区长。
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核心因素。
固原市逐级压实脱贫攻坚干部责任,建立市级领导包抓工作机制,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5人分别包抓一个县(区)、联系一个乡(镇)、指导一个贫困村,34名厅级领导干部分别包抓一个乡镇、指导一个贫困村。市直部门(单位)、中央(区属)驻固单位99名主要负责人和190余名副处级干部分别包抓一个定点帮扶村,624个帮扶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2.3万多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2015年以来,固原市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乡镇党委书记12名,从县(区)提拔正处级干部15名、副处级干部23名,3名县委常委兼任乡党委书记;市、县(区)共有81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其中处级干部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