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报道:萤火虫生存受城市光污染严重威胁 离开原产地难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7  来源:央广网
核心提示:如果不是会发光,其貌不扬的萤火虫大概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当然没有如果。人类需要光、热爱光,地上的萤火虫,大海里的水母……

如果不是会发光,其貌不扬的萤火虫大概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

当然没有如果。人类需要光、热爱光,地上的萤火虫,大海里的水母……这些天生会发光的生物,叫人惊喜。

人们俗称的萤火虫,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据了解,全世界约有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我国境内活动的有约200-300种,但由于环境的破坏导致很多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在大肆的人为捕捉下,有些种群很可能在发现前就灭绝了。

天生带有荧光细胞

我省常见的萤火虫,是黑胸萤。

萤火虫的尾巴能够发光,这是为什么?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王世贵教授,是我省屈指可数的对本地萤火虫有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他向钱报记者解释说,因为萤火虫生来带有发光细胞。

这种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萤光素、荧光素酶。两者能够相互作用,形成萤火虫自身的发光器。

发光器上有微气管与气孔相通——当萤火虫控制气孔打开时,发光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物能够与进入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光子。当气孔闭合,它便不发光了。所以萤火虫亮起来是一闪一闪的。一只雌性多光点萤,身体上最多遍布着超过30个发光器。一只小萤火虫发光,亮度接近一个小夜灯的水平。其氧化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高达95%,萤火虫也因此不会灼伤自己。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冷光源。

实际上,对于这个基础课题其实有着很大的科研潜力。据了解,美国已将其开发应用到医学、矿业、航海等多领域,并涉及外太空探索、癌症治疗等尖端方向。祖籍浙江临安的华人钱永健,曾在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萤火虫成虫的一生不过7天左右

这种对人来说如童话世界一般的梦幻效果,关系到萤火虫的繁衍。在繁殖期,雌性萤火虫靠发光吸引雄性。

绝大部分种类的萤火虫,其成虫的一生,不过7天左右。星期一、星期二,硬化翅膀和外骨骼;雌性还需要周三、周四来长个卵巢让卵巢成熟 。剩下的时间算上双休,萤火虫统统要用来找对象、生孩子。

男性萤火虫找完对象,就结束生命;女性则在产完卵以后完成一生的使命。

发光要消耗物质和能量,为了“节能”,萤火虫白天一般不发光。它们一般在日落后半小时左右,才开始发光。

一只雌虫打破黑夜的天际,发出固定频率的荧光。

远处那男士能够发出跟它同频的荧光,发光亮度也好,就能够赢得女性的青睐。萤火虫女士们会认为:发光越亮、频率越快,说明男萤火虫身体更强壮,与之结合,后代的质量也越高。如果发现这样的男士,两虫会一闪一闪愉悦地谈起恋爱、结婚生子。

这段爱情如烟花般绚烂又短暂。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爱会宽容地接受多情:

如果这个过程中,有第三者——一般都是雄性介入,有的雌性萤火虫是不在乎“婚内出轨”的。

而在一男一女的仪式结束后,也有“丈夫”可能会继续竞争其他雌虫,直到力竭而亡。

但是王教授说,不同品种种类的萤火虫是不会处对象的。

“不同品种种类的萤火虫发光频率各不相同,为的就是只吸引自己种群的异性。”王教授说,确实也有些雌性萤火虫会发出别种类萤火虫的光节奏,“但它们是为了吸引来别的种类,然后吃掉它们。”

害怕人类的城市之光

萤火虫生来就没有想过对抗这个世界,防备人类。它们在夜间出没,没有什么天敌。在做萤火虫选题的时候,我的同事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的朋友,把姑娘儿约到外滩。他自己带着亲友团和一瓶萤火虫,从杭州赶过去,准备现场放飞萤火虫求婚,浪不浪漫?”

但是等到要萤火虫出场的时候,发现萤火虫不见了!”

啊?!“因为外滩太亮了啊!萤火虫被‘吃掉’了啊!”

还好新娘子大度,在一片恍然大悟的爆笑中,答应嫁给这个倒霉小伙。

但是这件事情,在生物学意义上也应该给人类很多启示。

“城市的光污染,正在严重威胁萤火虫的生存。”王世贵教授说。

正如求婚现场大家看到的情形,人工灯光的亮度,已经完全覆盖萤火虫本身的发光亮度。这会导致雄性萤火虫无法循光而至,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配。

除了这样的人造强光,游客捕捉、闪光灯拍照,都会打断这个物种的正常繁衍。

其实,这几年,湖北咸宁大耒山萤火虫保育区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不仅开发了以此为特色的旅游业,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民众脱贫致富。

而在保护萤火虫这方面,我国台湾也有一些好的借鉴,台湾大学昆虫系有专门的研究萤火虫的方向,并有硕博人才,不断探索与发现台湾地区的萤火虫新种类。研究团队会对水生萤火虫进行人工培育、修复栖息地并野放。

无法承受背井离乡的漫漫长路

萤火虫也经不起长途跋涉。

萤火虫对生存环境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一旦离开原产地,便难以存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付新华团队的调查报告显示,背井离乡的萤火虫,在运输环节中一般死亡率在20%-40%。

有专家指出,不同种类的萤火虫有不同的发光模式,光的颜色、持续时间、间隔、闪烁次数、飞行高度等方面各不相同。同一属的萤火虫的形态往往长得很相似,区分它们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发光模式。独特的发光密码使同种雌雄能相互识别,避免出现有害的杂交,进化生物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机制。

因而这也会引发一个更为严重的现实:萤火虫离开原生地后死亡率接近100%。

比萤火虫大得多的家畜,经过长途运输后,也会发生应激反应。昆虫这么小,经历人为运输,神经活动更容易受到干扰。

经历长时间的封闭、颠簸,再见天日的萤火虫们,可能还来不及调整到正常状态去求偶,就已经失去生命;如果是已经受孕的雌性萤火虫,经过漫漫路途,它们的产卵量和产卵质量,都会下降。

萤火虫处于生物链“金字塔”底层,幼虫时期,它们捕食蜗牛、鼻涕虫、萝卜螺等小生物,可以抑制它们危害植物,所以萤火虫是益虫。如果萤火虫的种群减少和灭绝,会产生连锁反应,使“金字塔”松动,甚至对顶层生物造成影响。

也许,我们该善待这小小的萤火虫,保护它们的栖息地,期待有一天流萤漫天的时候,静静地欣赏那曼妙的童话世界!(本报记者 章咪佳 陈伟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