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Ⅰ卷)紧扣“立德树人”的宗旨,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突出高考所担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使命;强化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重视试题质量,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试卷体现了语文科在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秀人才方面的基础性地位,彰显了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命题呈现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1、重视育人功能,立德为先
试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温润心灵,滋养人生,增强文化自信。体现在文本选材方面,试卷重视选取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共同价值的文本。例如,文言文阅读所选取的《宋书·谢弘微传》中,传主就具备好学善思、清廉正直、恭谨孝悌等中华传统美德;再如,论述类文本阐述对“气候正义”的认识,既体现国际视野,更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平等”“和平”“发展”等共同价值。
2、关注学科素养,检测能力
试卷注重对考生审美境界、人文精神等学科素养的检测,突显对考生语言运用水平与思维品质的考查。例如,古代诗歌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这一诗句的精妙之处,较之于往年多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此题则更侧重对诗歌语言的品析、对情境的品味,对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设题角度明确,指向清晰
试卷在题干表达上,角度明确,指向清晰,避免了答题模式化导致的模糊性,能使具备良好语文素养的考生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例如,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表述题(第9小题),“概括说明”明确了考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则明确规定了答题角度,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而不致落入应试套路之窠臼。再如,在写作命题指令的设定中,“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明确了写作的具体要求:要选取两三个能形成有机关联的关键词,来体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的特点;“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则明确了写作的指向:帮助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外国青年认识中国。
4、变选考为必考,考查全面
试卷将往年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考改为必考,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起,均衡全面地考查了各类现代文文本阅读,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5、微调题型考点,稳中求新
总体上看,试卷题型和考点基本稳定,稳中求新。调整的题目主要有: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小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论证方式、方法的分析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第7小题,将原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考查的“由图转文”,变为对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的梳理”的“由文转图”;在语言运用板块中,增加了表达得体和逻辑推断等内容的测试。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增强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科学规划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命题构念,对一线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评析教师
林维武: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杨卫民:福州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相关新闻:
专家解读福建高考数学试题:突出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