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记者黄光辉)中国科学院今天发布中科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取得的一批有显示度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国科学院发挥建制化优势,组织院内外优势力量,共同实施的跨学科、跨领域的重大科技任务。A类先导专项侧重于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面向重大原创成果产出,部署了干细胞、空间科学、碳收支、分子育种和中微子专项,力争作出重大科学发现、开辟新学科方向、提出重大创新理论,引领学科和技术发展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吕清刚副所长介绍清洁高效预热燃烧技术成果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专项在全新人造细胞类型构建,单倍体干细胞实现同性生殖,“体外”获得功能性精子,子宫内膜再生临床研究中14名婴儿相继诞生,脊髓损伤修复已开展61例临床研究,启动了我国首批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备案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空间科学专项成功发射了暗物质卫星(“悟空”号)、实践十号卫星、量子卫星(“墨子”号),即将发射HXMT卫星。已发射各卫星在轨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科学数据,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重大科学成果即将发布。系列科学卫星从概念提出到工程研制均由我院主导,预期科学成果将使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测定了我国能源利用碳排放参数并测算了碳排放量,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获得了碳收支认证科学数据库,支撑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成功举办了边会和中国角的专题展览。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建国介绍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项成果(记者黄光辉摄)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专项水稻耐冷机制、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和广谱持久抗稻瘟病解析等育种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相继在《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发表。育成水稻初级模块新品系40个,省级审定品种4个,推广面积10万亩。
江门中微子实验专项国际首创全新型光电阴极、制作出国际首支20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并建成生产线;突破了高性能液闪、Φ40米中微子探测器方案设计制造等核心关键技术,国际合作持续加强,为中微子精准测序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面向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研发,部署了核能、信息、药物和海洋专项,力争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系统集成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支撑我国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抢占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专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现重大阶段性突破,全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完成实验堆工程初步设计,建成TMSR非核研究设施,为我国率先建设钍基核能系统实验堆奠定了重要基础。
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专项提出海网云协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和数据驱动的海云资源协同调度模式,突破了专用计算芯片、深度可编程网络等关键技术,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开展海云安防、工业物联网等应用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专项支持的寒武纪处理器、SAP工业4.0互联网制造解决方案入选第三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瑚珊介绍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专项成果
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专项核心是个性化新药研发和现有药物个性化,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实现个性化用药。专项启动实施以来,针对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开展了AL3810、971、奥生乐赛特、二甲双胍、SM934等一批个性化新药研发和现有药物个性化,进展良好。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专项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西太-印尼-东印潜标观测网,实现深海潜标数据实时化传输;深海地形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的厘米级;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AUV等装备实现海试应用。
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面向重大示范转化工程,部署了低阶煤、纳米、南海环境变化、智能导钻等专项,力争实现重大技术推广转化应用,创造出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项突破了热解、燃烧、气化、合成、CO2利用等全链条核心关键技术,全部进入工业示范且多个装置运行成功。专项将有力带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千亿规模社会投资。
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专项多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并应用。长续航动力锂电池达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世界首条纳米绿色印刷版材生产线;甲烷无氧制烯烃与沙特、中石油合作;光催化水处理、印刷电路、3D打印、蓝光激光器、体外诊断等已规模应用。
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孟丹介绍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专项成果
南海环境变化专项以南海关键海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南海地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养护、海岛植被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南海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专项针对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支撑我国未来20年深层油气和地热能勘探开发,为未来非常规油气和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核心技术和装备。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王越超在发布会上强调,组织实施先导专项需要充分发挥中科院建制化的组织优势和多学科跨学科的协调的综合优势,需要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组织攻关,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中国科学院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协调,加强与行业用户部门对接,组织全国科技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先导专项实施,为国家未来的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知识和技术储备,为抓住新科技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的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