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2017世界海洋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深圳启动

   2017-06-09 央广网980
核心提示:央广网深圳6月9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粤海渔)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香港特别行

央广网深圳6月9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粤海渔)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深圳市大梅沙启动。

据悉,今年海洋日广东主会场主题是“共建大湾区,同筑海洋梦”。启动仪式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钱宏林、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文斌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海洋护理主任周永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委员梁冠峰赠送《中国海洋文化丛书》。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珊瑚礁普查授旗仪式和珊瑚苗传递仪式。据了解,2017年是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珊瑚礁普查的第11年,十一年来,全省的珊瑚礁普查志愿者奔赴在广东沿岸最前线,将最能代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珊瑚礁生态环境数据提供给政府,供政府海洋生态决策之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何少青将广东珊瑚礁普查旗帜授予广东珊瑚礁普查总干事、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宝林,标志着2017广东珊瑚礁普查公益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主办方领导还向志愿者传递珊瑚苗(海底种植),志愿者接到珊瑚苗后带领来自全省的志愿者出海,在深圳大梅沙洲仔岛海域种下珊瑚幼苗。

据介绍,人工种植珊瑚是开展珊瑚保护有效举措之一,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珊瑚种植活动,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珊瑚种植技术,是珊瑚礁生态修复系统工程的基础,通过珊瑚种植快速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珊瑚礁区海洋生物多样性。

活动期间,《2016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2016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正式对外发布,同时还举行广东省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海监渔政船开放日、海洋生态课堂及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等活动。

在大梅沙边防码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深圳市人民政府等代表、嘉宾、志愿者和群众200多人参加了放流活动。本次放归大海的鱼苗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负责提供,包括2万多尾平均长度在10公分的黑鲷、10万多尾平均长度在3公分以上的卵形鲳鲹、和微卫星鱼苗(已测定了DNA数据)等,都是经专家论证适合在深圳本地放流的鱼类品种,在休渔期内科学地放养鱼苗不仅可以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还能增强大众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市民的环保热情,让更多的市民加入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