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大山饭”越发吃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0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中新社兴义6月10日电 题:中国“大山饭”越发吃香作者 刘鹏 周燕玲“以前,哪晓得大山这么值钱。”贵州省兴义市下纳灰村村民王玉

中新社兴义6月10日电 题:中国“大山饭”越发吃香

作者 刘鹏 周燕玲

“以前,哪晓得大山这么值钱。”贵州省兴义市下纳灰村村民王玉琴扭头望向身后的大山不由感叹,在外人眼里这里的山是天下奇观,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却是世代贫穷落后的根本。

下纳灰村位于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景区腹地,两万多座山峰从地面拔地而起,并把下纳灰村“包裹”起来。用当地人的话说,曾经的下纳灰村是“走不出去,也进不来”。

谁曾料想,当地人却靠山发展旅游吃起了“大山饭”。

2011年,贵州省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兴义市召开,兴义市政府投入9000万人民币对下纳灰民居、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同时派遣30多个市直单位对口帮扶该村成立18家农家乐,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

王玉琴家的农家乐就是对口帮扶成立的其中一家,曾是常年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务工的王玉琴,2011年一回到山里就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娘”。

“没开发旅游前,全家收入仅万元,现在旅游旺季时一天就能挣1万元。”坐在自家新改造的农家乐,王玉琴笑着说,50万元的农家乐改造费都是这几年在村里挣的。

万峰林下,和王玉琴一样,当地人纷纷“洗脚上田”,开起了客栈、农家乐、商铺等。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先生去年六月到访时说,一定要带上家人来这里住两天,当时以为他在开玩笑。”坐在石凳上的万峰林下峰兮客栈负责人杨涛站起身说,今年4月初,突然接到戴尚贤先生订房电话时,着实感到意外和吃惊。

杨涛告诉记者,戴尚贤和家人在自家客栈住了3个晚上,白天与家人租用自行车穿梭于峰林与田坝间,晚上则在村里观赏民族歌舞。“他临走时还说,以后会再来。”

“现在游客来住宿,需要提前10天预定才会有房住。”杨涛说,“大山饭”吃起来很“香”,开业近一年收入已超过50万元。

乡村旅游风头正劲,依托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下纳灰村,成了贵州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2016年,下纳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高于兴义全市农村居民收入2228元;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4605元,也高于国家和省级贫困线标准。

这股风吹遍了贵州大地,也吹遍了整个中国。2016年贵州乡村旅游带动29.4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而在全国,依托乡村游摆脱贫困的例子比比皆是。

站在乡村旅游的风口,王玉琴开始准备把农家乐和客栈通过网路平台宣传出去。“村民现在富裕了,钱少都请不动他们做事,一个小工每个月都得开2000元以上的工资。”王玉琴笑着说。

盛夏时节,走进被青山绿水环绕下纳灰村,蛙声、知了声绵绵不绝。沿街道的房屋一楼几乎为商铺,每间隔几米远就有一家客栈。古榕树下,上了年纪的村民摆起了各种小摊,有烤玉米,还有各种新鲜蔬菜,来往的游客时不时停下来购买,骑着自行车的游客则不停穿梭于村寨与峰林间。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下纳灰村村民吃上“大山饭”。而在整个中国,像纳灰村这样靠山吃饭的村落数以万计。正是乡村旅游,让这锅“大山饭”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香甜,越来越抢手。(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