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报道:30年前森林大火过后 大兴安岭发生了怎样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0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再过50年,我们林区就能完全恢复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县长姚占军感慨地说,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大

“再过50年,我们林区就能完全恢复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县长姚占军感慨地说,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大兴安岭是“百年树木”。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曾爆发震惊全国的特大森林火灾,近百米高的火墙横扫一切,导致211人丧生、5万人无家可归、101万公顷林地被毁,代价极其惨痛!

生态被破坏容易,恢复起来太难!30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兴安岭变成了啥样?近日,记者探访了当年发生火灾的林区。

满眼皆绿,但森林质量还有待提高

记者随当地防火办的同志巡视大兴安岭。从直升机上鸟瞰,谷底的白色冰雪开始融化,遍布山岭的树木正在返青。春天,终于在7个多月的严冬之后,来到了这片苦寒之地。

从现场看,原有林地中,乔、灌、草的自然搭配已经成形。在曾被大火烧过的林子里穿行,除了一些散落的焦黑树桩子,火灾的痕迹已不明显;能看到的乔木主要是杯口粗细、十几米高的白桦树,而落叶松和樟子松的幼苗才开始出现;林子底下,随处可见红豆、杜香、野生蓝莓等低矮灌木。

点击进入下一页

大兴安岭天气寒冷,白桦树需要70年左右才能成材,落叶松和樟子松成材则需100年左右。

图①②③分别为30年的松木、100年的松木、几百年的松木。

植物物种逐渐丰富起来,给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当地的同志介绍,这些年,雪兔、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多了,前段时间还有“黑瞎子”(黑熊)下山的传闻。“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盛景,正在逐渐归来。“这才是林子该有的样子。”这位同志感慨道。

记者发现,火灾已经过去30年,林中的大树却很少。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副主任赵晓刚介绍,由于天气寒冷,这里的白桦树需要70年左右才能成材,落叶松和樟子松成材需要100年左右。所谓的成材,往往也不过碗口粗细,并非想象中的那种大树。

每次火灾过后,总是喜阳的白桦树首先萌发,全面占领过火地带;然后是喜阴的落叶松和樟子松开始发芽、成长,直到百年之后,才逐步取代白桦树,成为强势树种。针叶林和阔叶林就是这样相生相克,自然交替。

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剑钊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补植和补造林149万亩、森林抚育1856亩,森林覆盖率已达82%左右,可谓满眼皆绿,但森林质量还有待提高。

“现在的林子还属于幼年期的萌发林,每公顷木材蓄积量只有成熟林的30%左右,让树木成材,仍需几十年、两三代人细心呵护才行。”

防火又防风,呵护森林要把握生态规律

森林,最怕的就是火灾。今年春夏,大兴安岭局部发生小面积火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面积有8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1964年起作为用材林基地进行开发。1987年那场火灾过后,这片林区的木材采伐价值大打折扣。以当地三大林场之一的阿木尔林场为例,原本计划采伐100年,但仅仅采了10多年就遭遇那场大火,因此变得无木可采,损失惨重。

痛定思痛后,当地迅速成立了防火办,建立多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了15支共6345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据统计,目前全区已建瞭望塔326座、检查站145处、航空护林机场3处等,配备各类防火专用车辆1545台、各种扑火机具34000件、防火通讯设备3988台(套),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防火通信网络,以及地面巡护、高山瞭望、飞机观察、卫星遥感“四位一体”的监测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发现和扑灭火情。

“防火不容易,功夫在平时。”据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漠河大队富克山执勤点大队长韩明涛介绍,3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共扑灭100多次小火,没有发生大火灾。究其原因,除了应急措施得当外,还与平时采取“点烧法”去除林下堆积物、注意建立防火隔离带有关。

如何对待过火的林地,认识也在实践中一点点深入。漠河县防火办瞭望员华正国表示,火是天灾,但也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比如每次被火烧过后,80%的“过火木”并没有死,到了来年春天,还能发芽成活,而且病虫害也少。因此,不应随便砍掉这些“假死树”。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过后,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据介绍,在当地低洼的草甸区域,有千年不化的永冻层,厚达2米左右,植被就生长在永冻层上的浅土层中,主根一般不超过1米深。往往一场大风,就能吹倒上万公顷树木。

“想让森林健康,在林木管护中,不仅要防火,也要防风、防倒伏等。”赵晓刚表示,只有把握好生态规律,才能保护好这片森林。比如采取“封育”为主、人工造林为辅、针阔混交等办法,保证森林的健康成长,加快其恢复。

放下斧头,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浴火重生的大兴安岭,发展之路并不平坦。2014年,国家全面停止大兴安岭林区的商业性采伐,大兴安岭人面临着新一轮严峻考验:如何从过去的“独木经济”中走出来?让人更为忧虑的是,由于经济下滑、就业困难,还出现了人口流失现象。以漠河县为例,已流失人口20%左右,大学毕业生回归率仅为10%。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大兴安岭何去何从?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舌尖上的大兴安岭,怎会让人饿肚子?“杜鹃花开漫山红,蓝莓果香醉秋虫”——指头上的大兴安岭,叫人怎能不动心?“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千万章”——美不胜收的大兴安岭,怎会无人欣赏?

当地政府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大力推进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生物制药等六大产业,大兴安岭的林业相关“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林下野果成了“黄金浆果”。全世界80%的野生蓝莓在中国,中国80%的野生蓝莓在大兴安岭,这笔年年都有、来自大自然的丰厚馈赠,成了数万大兴安岭人的绿色财富。漠河县古莲林场职工任金贵算了一笔账:他每年采蓝莓都能赚3万多元,和每年的工资收入差不多。

冰天雪地就是资源。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与一家浙江企业合作,利用当地的极低温条件,养殖了12万只北极狐,年产值达1亿元左右,解决了500多位职工的再就业问题。“1只狐狸抵1棵树,很划算。”图强林业局产业发展部主任刘国忠表示,1张狐皮能卖240元左右,而卖1棵树的收益也差不多。用北极狐的皮毛做衣领,保暖又柔顺,很受高端服装市场欢迎。

地理位置也是资源。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县,拥有极昼、极夜、大河流、大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大力宣传推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来“找北”。据漠河县旅游局局长张磊介绍,当地旅游业总产值每年以20%—30%的速度迅猛发展,当地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3000多人,参与相关产业的有3万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放下斧头和电锯,从伐木者变成护林人,从森林走入市场,大兴安岭人的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告别“独木桥”,走上“康庄道”!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