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城市 » 正文

全球报道:夏粮丰收新粮往哪里放成难题 收储瓶颈怎么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1  来源:中华网
核心提示:资料图:2016年6月3日,爱心公益收割队免费为困难农户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原标题:夏粮丰收谨防收

资料图:2016年6月3日,爱心公益收割队免费为困难农户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资料图:2016年6月3日,爱心公益收割队免费为困难农户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原标题:夏粮丰收谨防收储“瓶颈”

◆ 夏粮主产区局部仓容紧张

◆ “托市”预期加剧仓储压力

◆ 粮食去库存紧迫性提高

陈粮消化难

拍卖成交粮出库难

跨省移库难以为继

◆ 针对当前的仓容紧张、去库存艰难等问题,四策可循

又是一个丰收年。随着小麦收获上市,我国迎来了今年的夏粮收购。但在当前小麦和稻谷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的状况下,新粮往哪里放成为了各产粮区的头等难题。

而且,今年小麦质量普遍好,符合收储条件的小麦超过去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产粮大省了解到,尽管已经提前应对,但多地处于仓容总体勉强够用、局部紧张的状态。

采访调研中,粮食专家指出,前期高仓满储,当前陈粮出库难,加上后期托市收购预期强,要防止新粮上市可能导致的粮食库存“堰塞湖”现象。“适时调整顺价销售政策,进而推进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基层粮食系统人士认为。

资料图:2016年6月3日,爱心公益收割队免费为困难农户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资料图:2016年6月3日,爱心公益收割队免费为困难农户抢收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夏粮主产区局部仓容紧张

当前,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梯次成熟。随着收割面积扩大,新麦上市量也逐步扩大。面对陆续上市的新粮,各产粮区正从仓容、资金、人手各方面做好预备工作,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

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秀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今年采取“多次申报、分批启动”的方式,目前第一批参与最低收购价收储的库点473个,空仓容473万吨。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桂娟说,目前该行已准备收购资金200亿元,可支持企业收购粮油850万吨,能够保证安徽省夏季粮油收购资金需求。

来自中储粮的消息显示,目前河北等六个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执行省份,可用收储库点3533个,可利用收购仓容3876万吨,基本可以满足收购需要。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均已调试完毕,随时可用于收购,11925名仓储工作人员准备就绪待命参与小麦收购。

但整体满足需求不代表收储无忧,局部地区仓容紧张问题可能困扰各产粮区。

在小麦主产区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汇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西寺坡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年的小麦生产形势和质量监测,我们公司周边农民新小麦的产量约8000万斤,容重、水分等指标都不错,基本上都能符合托市收购条件。”但是,“尽管公司仓容超5000万斤,但里面装有大量陈粮,今年仅能提供空仓容1000多万斤,仓容很紧张,托市收购有压力。”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安徽省粮食局获悉,从各地上报情况看,目前全省各地现有空仓容、夏粮收购期间能够投入使用新建仓容约535万吨,基本能够满足农民售粮需求,但阜阳、亳州、宿州等局部地区仓容偏紧。

安徽省粮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安徽省连续启动小麦托市收购,而政策性粮食销售不畅,粮食“进多出少”,导致库存不断增加、屡创新高。加上空仓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安徽省夏粮收购仓容缺口5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阜阳、亳州等地区,仓容矛盾突出。

本刊记者在湖北等地采访了解到,湖北省有效仓容总体能满足托市收购仓容需求。但是,部分地区还存在托市库点分布不均衡和仓容不足问题,有的主产乡镇会出现空白点,造成农民售粮不便。如随州市的大部分乡镇没有国有空仓容,定点存在一定的困难。

山东省粮食局局长杨丽丽也表示,山东省可用空仓总体虽能满足收储需求,但存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不合理问题。虽不至于出现“卖粮难”,但很可能会增加农民的卖粮成本。

在即将迎来早籼稻收获季节的“全国水稻第一大省”湖南,在连续4年8次启动托市收购后,当地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有合乎条件,或者基本达标的国有库点能用则用,目前仓容已经高度紧张。“今年早稻收购库容总体问题不大,但是常德、株洲、湘潭、衡阳等粮食主产区的仓容缺口较大,部分农民可能需要远距离售粮。”

资料图。王登峰 摄 资料图。王登峰 摄

“托市”预期加剧仓储压力

通过市场化收购,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调节器”作用,让粮食快速进入加工转化环节,而不是进入仓库积压,是解决仓容紧张的有效办法之一。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各地政府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引导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民打破“吃政策饭”的惯性思维,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带头开展自营收购,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但在目前政策背景下,托市预期强烈,大量粮食通过政策收购进入粮库依然是主渠道。“随着新麦大量上市,部分加工企业为获取成本较低的小麦,会加大对新麦的收购力度,但基于各方面因素,大面积启动托市的可能性依旧较大。”一名多年关注粮食市场的专家表示。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中,中储粮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早稻供给宽松、需求低迷,预计新粮上市后,价格面临下行趋势,启动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5月31日,安徽率先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拉开了夏粮托市收购大幕。中储粮安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新麦开秤价格低于每百斤118元托市价,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合乎条件。从当前市场情况看,安徽省政策性收购将继续主导市场,收购压力相对较大。紧接其后,河南、湖北等省宣布启动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去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启动后,部分企业和粮农对小麦和水稻的托市收购政策是否会调整持观望态度。由于政策粮有国家补贴,盈利稳定,一些收购企业和代储企业怀着搭“末班车”的心理,存在不顾高仓满储实际的投机心理,在多收多储多得的利益驱动下,今年可能会有“抬级抬价”收购的冲动,进一步加大仓储压力。

粮食去库存紧迫性提高

多地粮食系统工作人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当前的仓容问题相比,更紧迫的是粮食去库存缓慢的难题,持续恶化,将加重粮食库存“堰塞湖”问题。

一是陈粮消化难。中部地区一粮食主产省粮食局调控处负责人说,粮食“去库存”是该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该省至今库存粮食数量大,有的储存时间长,如国家不及时销售处理,很快将达到最高储存年限。如果库存大量的政策性粮食销售不出去,靠新建仓库等办法化解仓容矛盾,仅是权宜之计。

湖南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也反映,当年托市收购的粮食多以流拍告终,今年以来这些政策粮拍卖的成交率在10%左右,陈粮消化艰难。本刊记者了解到,南方某省此前存有2013年的“托市粮”,由于一直无法售出,加上储存时间过长,品质发生变化,前段时间只能当饲料卖掉。有关人士说起来不无痛心,“把收购成本、保管成本都算上,1.4元/斤的稻谷最后只能卖0.7元/斤,损失太大了。”

二是拍卖成交粮出库难。“政策性粮食‘去库存’或面临‘出库难’问题。”中储粮一省级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去库存”力度的加大,少数委托收储企业和出租企业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各类利益诉求,一旦其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可能会寻找各种借口或采取各种措施,不配合出库,或设置障碍拖延、阻挠出库。另外,还有极个别“拍卖专业户”可能会借“去库存”的机会,钻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政策的空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向委托收储企业甚至中储粮直属企业施压。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有关处室负责人也反映,少数委托企业和租仓企业担忧以后不再有“托市收购”,抱着“捞最后一把”的不当心理,希望延长储存时间,多收取保管费或租金,以各种“歪点子”阻挠或不配合出库,他说,中储粮缺乏强有力的管控手段。

三是跨省移库难以为继。在粮食库存出现“堰塞湖”的情况下,一些产粮大省通过跨省移库,将本省的富余粮食储备转移到他省。不过,多地反映,随着各地粮食仓储接近极限,这一方法难以再发挥很好的效果。

加快调整政策性销售政策

湘鄂皖鲁等省多名粮食系统干部、收购企业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建议,针对当前的仓容紧张、去库存艰难等问题,应加快调整相关政策。

一是调整政策性粮食销售政策。多位基层干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针对中央事权粮食去库存进展缓慢问题,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合理确定起拍价格,分品种、分品质、分年限精准施策,加大南方政策性稻谷销售力度,也缓解仓容压力。

同时,国家出台适应市场的销售政策,变顺价销售为适价销售,提高政策性粮食成交率,突破储存年限限制,增加竞拍批次和数量,努力化解库存压力,使库存粮食流动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收储矛盾。

二是出台支持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的具体办法。针对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各地粮食收购担保基金、粮食担保公司等创新实践,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粮油企业多渠道筹集市场化收购资金的指导性意见。

三是推进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建议继续执行并完善小麦和稻谷托市收购政策,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逐步推进小麦和稻谷市场形成价格,去除粮食价格对农民的补贴功能,真正让市场来发现价格、决定价格,激活粮食经济生产、收购、储备、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加大对种粮农民精准补贴力度,保证种粮农民的基本收益。同时,通过价格来引导农民按市场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种植适销对路、优质优价的品种。

四是加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切实加强政策性粮食出库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政策,有效防范和解决“出库难”问题。(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周楠 姜刚 张志龙 黄艳 刊于《瞭望》2017年第24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