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代表名片】项莉芳 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国先 天台县雷峰乡祥和村党支
原标题: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代表名片】

项莉芳 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王国先 天台县雷峰乡祥和村党支部书记

方红珠 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党委书记

张潘丽 桐乡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自2013年浙江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4年多时间里,6527个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的文化礼堂,如满天繁星散布于浙江大地。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成1万个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社区文化家园试点建设。”很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长效机制

精神家园量质齐升

从建设乡村精神文化地标入手,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始终坚持“建管用育”,传承文脉、传播文明,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省党代会代表、天台县雷峰乡祥和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先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祥和村是个典型的高山村,人口2200多人,留守在当地只有三分之一,多为老人和孩子。2015年,祥和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讲堂、农家书屋等功能一应俱全,小村子一下子活力十足。

“跳排舞、办讲座、看电影、打乒乓、送戏下乡……”王国先兴奋地说,如今,文化礼堂天天人气爆满。

前不久,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在嘉兴召开,其中桐乡的新港村、杨园村文化礼堂等作为建设典型,深受好评。省党代会代表、桐乡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张潘丽感触颇深。

张潘丽说:“未来五年,桐乡将实现文化礼堂村村全覆盖,但重要的不单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提升,尤其是建成后的长效机制。”她说,在桐乡,许多村由临近的2至3个村合并,村平均人口在3000人左右。不少文化礼堂直接建在新村集聚点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作为农村文化综合体,也是周边村民的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

传承乡风留住乡愁

文化礼堂,为人们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省党代会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项莉芳认为,文化礼堂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而传统文化则是文化礼堂的一个重要支撑。

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保护畲族传统文化始终是项莉芳最关心的事。身为景宁文化礼堂建设专家,她提出用“非遗+礼堂”的方式,激活文化礼堂,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因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动和乡镇、村两委对接,将一些非遗项目融合进文化礼堂的日常活动,比如编织彩带、编茶篓、惠明茶展示等。“这些非遗本来就是来自农村,放在文化礼堂中特别接地气。”项莉芳说。

如今,景宁畲族自治县各个乡镇丰富的节庆活动,成了文化礼堂对外展示的一大特色。老百姓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非遗项目也得到了传承。

社区文化

提升百姓幸福感

什么是基层文化阵地?在农村,是文化礼堂,在城市,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开展社区文化家园试点建设”则让人眼前一亮。

在省党代会代表、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党委书记方红珠看来,北岸琴森社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紧挨着宁波大剧院,社区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老百姓走出家门,在邻里活动中品味轻松自在的文化大餐。”

一个以年轻人居多的新社区,如何让居民找到家园归属感?方红珠觉得要向文化借力——“文化凝聚人心,文化也是纽带。”建个微信群,兴趣爱好一致的邻里伙伴们分享起各自的旅游见闻,微信晒图不过瘾,社区主动提供场地,邀请街坊邻里现场展示、面对面互动,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展望未来,方红珠说,接下来,北岸琴森社区要推出菜单式的服务,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也是搞好社区文化家园建设的必要条件,发挥人才队伍的骨干作用,也让更多天南海北的居民在社区、在自己的家园里享受精神食粮。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