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加快动能转换 建设富强浙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富强浙江”是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富强浙江”是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我们要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如何形成浙江的新优势?就需要“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

过去五年里,全省人民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扎实推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6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4.65万亿元,年均增长7.9%,人均GDP达到12577美元,已进入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收入划分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人民生活水平和各项社会建设都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富强浙江”是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这意味着,今后五年浙江生产总值需要保持7%以上的年增长率。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实际增长速度看,这个增长率似乎毫无问题,但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保持7%以上这种国际上公认的“高增长”并不容易,必须从创新发展中找出路,在动能转换上做文章。

为此,我们要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在工作导向上突出改革强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突出开放强省,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突出人才强省,增创战略资源新优势,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努力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如何形成浙江的新优势?就需要“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

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适应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富民强省,突出高质量高效益,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是要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区域协调性全面增强。关键是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坚持有“破”有“立”,坚持倒逼和引领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具体地说,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瞄准科技创新前沿,打造数据强省、云上浙江,在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讯、集成电路、数字创意、增材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培育一批引领浙江未来的重量级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做大做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基地。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必须摆脱过去抓经济的惯性思维和传统手段

先定增长目标,再算“三驾马车”对增长的贡献:消费难以掌控,出口存在不确定性,于是,保增长就变成了抓投资。然后层层分解指标,全民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成了“一号工程”。为了吸引投资,压低地价、压低劳动力价格,甚至不惜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这种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造成了供需脱节、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须摆脱思维惯性,切忌好大喜功,继续以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盲目扩大无效投资。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的经济,创新发展必须瞄准市场需求变化。居民需求层次升级,从吃穿用住等基本需求向安全保障、健康养生、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旅游消费等更高层次递进。浙江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也将作适应性调整。传统的制造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精品、新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服务业要瞄准新需求,提供新供给,创造新业态。新兴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16年,第三产业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2.9%,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4.2%,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优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浙江是创业创新的沃土,企业家资源丰富是浙江突出的优势。浙江创业动力强劲,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在册市场主体528.6万户,其中,企业168.4万户,个体工商户352.9万户,平均每10.6人中就有一位市场主体,平均每33人中就有一家企业,人均市场主体拥有数量居全国第一。以鲁冠球、冯根生、马云等为代表的浙江企业家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引领着中国创业创新的潮流。浙江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打造“特色小镇”,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浙江2017年第一季度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都在快速增长,市场新生力量不断增加,新设企业8.2万户,同比增长33.2%,新设个体工商户15.3万户,增长29.2%,发展势头强劲。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为创业创新提供有效支持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就需要解决创新中的要素可得性问题。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补齐要素供给的短板。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活力、阻碍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之一。可喜的是,“三权分设、权随人走”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推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城乡统一登记、大城市积分落户制度等,也使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有所松动。人才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加快了人力资本空间积聚。唯有金融改革严重滞后,成为要素市场改革的瓶颈。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市场,增加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和便利度。尤其是创业者,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拓展,才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有人说美国新经济兴起的奥妙并不在硅谷,而是在华尔街,就在于华尔街为硅谷的创造发明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使很多创意迅速转化成产业,并不断做大做强。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体制机制优势

浙江历来重视体制改革与机制优化,率先把“政府转型”作为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率先进行“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动管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让“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不仅大大减少了办事环节,方便了群众,而且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优化服务,从根本上摆正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通过网络化办公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让浙江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政府的高效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有利于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合作,降低了政府政令实施中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经济与社会的运行效率。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消除二元结构

高收入、发达经济、现代化是相互联系又有差别的不同概念。高收入经济体不等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发达也不等于现代化。现代化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均衡发展并高度统一的概念。而高收入经济与发达经济的差别在于是否存在二元结构。浙江现在迈入了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这是非常可喜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浙江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生活方式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城乡之间的各种体制性分割也依然存在。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彻底消灭二元结构。让各种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让财富充分涌流,让城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富民与强省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

民富是浙江的特色。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加上注重合理分配,使得浙江居民收入高居各省区榜首,且城乡收入差距最小。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为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的省份中居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2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三位、各省区第一位,且城乡收入倍差最小,2016年仅为2.07。26个欠发达县集体“摘帽”,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这是浙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具体体现。浙江人民的富裕提升了购买力,促进了消费,推动了市场繁荣,反过来也促进了生产,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