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武汉研发“黑科技” 40米高楼逃生落地仅用26秒

   2017-06-21 人民网1630
核心提示:体重80公斤的试验人员利用依附于建筑外墙的逃生轨道,从高楼40米处以1.5米/秒的速度下降,用时26秒安全落地 记者胡冬冬 摄伦敦高

体重80公斤的试验人员利用依附于建筑外墙的逃生轨道,从高楼40米处以1.5米/秒的速度下降,用时26秒安全落地 记者胡冬冬 摄

伦敦高层住宅火灾事件还在“发酵”,高层建筑的逃生问题也引发思考。这一难题或在中国得到破解。

20日,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武汉636米的绿地中心高楼旁的在建公寓楼外墙上,体重80公斤的试验人员利用依附于建筑外墙的逃生装置和轨道,从40米处以1.5米/秒的速度下降,用时26秒安全落地。这标志着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历时2年研发的磁力缓降高楼安全逃生装置试验成功。

长江日报记者在高楼40米处看到,技术人员身绑安全带,双手握住逃生装置的两个把手,装置在导轨上一扣,便立即锁死,人随悬挂式沿导轨匀速下降。

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刘志茂介绍,磁力缓降装置的技术原理是根据楞次定律进行开发设计,由内设高强磁铁的载人装置与非铁磁性逃生轨道组成,铝管导轨与建筑外墙平行且间隔一定空隙。

这一逃生装置具有多重优点:无需电能,依靠磁力匀速下滑;操作简单,无需专业培训;导轨依附建筑物架设,逃生高度不受限制;可在任意楼层进入,下降速度可调控。

今后是否可通过这一装置让人从数百米高处安全降下?中建三局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的试验高度最高为40米,理论上说,该装置不受高度限制,只要具备一定空间,600米高度也可以安全降下。该装置会在不同高度试验,进一步论证。经试验,装置最重能承受120公斤的人或物,目前采取悬挂式下滑,下一步还将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研发站立式、骑乘式等方式。

据了解,超高层建筑安全逃生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现有逃生器材大多仅适用于中低层建筑,往往需要外部能源输入,且使用前需经过专业培训,难以大范围推广。传统的消防人员救护装置如云梯、气垫等逃生装置,无法令高层住宅内的人们迅速撤离,且普通消防车臂长无法达到百米。

目前,这一装置将应用于施工中的高层建筑火灾或事故逃生,将来还可应用于民用建筑如摩天大楼内的家庭火灾自救逃生。

据悉,导轨成本为每米两三百元,量产后一套逃生装置成本仅数千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liul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