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骄阳似火,焦灼的土地腾起滚滚热浪。
而在同心县马高庄乡,沉寂多年的折死沟,焕发出勃勃生机。伴着挖掘机、压路机的隆隆声,这条“折倒”几代人的干涸河道,蓄起了一汪2米深的碧水。
“有了水源,折死沟两岸至少能发展2万亩良田。”
“对于咱村1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马高庄水库就是一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好的‘铁杆庄稼’。”
乡亲们一遍又一遍前来“探视”工程进展,一遍又一遍诉说着心中的喜悦。他们或许不知道,得知水库马上建成,有些人比他们还开心——那是建议自治区政府在中部干旱带建设水源水利工程的人大代表们。
“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的缺水问题,就是为这里的贫困群众脱贫摘帽!”2016年1月,10名自治区人大代表联名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中部干旱带和贫困地区水源、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希望自治区政府在中部干旱带的同心等5个县区新建7座水库,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这条建议提到了群众心坎上。在工程选址征地时,同心县下马关镇平远村48户移民的土地全部被征用,老百姓毫无怨言,还自发当起了宣传员和监督员。自治区党委、政府更是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督办,短短一年,同心县下马关、马高庄、预旺,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盐池县石山子、海原县的三塘、中宁县马家塘水库都已初具规模,已经蓄水50万立方米的下马关水库开始发挥效益,旱塬上万亩枸杞绿意葱茏。
梳理近年来宁夏的民生大事,总有人大代表的名字和它们连在一起。这些老百姓心心念念的事,时刻牵动着人大代表们的心。
2016年12月26日,固原至西吉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固原人真正实现了五县(区)一小时交通圈。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驾车奔跑的群众乐了:两地上班的人再不用等周末才能回家了,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种出的菜不方便运输烂在地里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国道309线固原至西吉段一级公路的建议》的代表们十分欣慰:高速公路路网的连通,促进了宁夏与周边经济圈的交流,有力助推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山区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梦的“加速器”。
经济下行,企业发展困难,就业压力倍增。然而,有这样一条消息却让人大代表们倍感欣慰:2016年,宁夏新增就业8.2万人,同比增长6.37%;培养“小老板”7414个,培育小企业3817家,带动就业6.6万人,同比分别增加2.97%、6.03%和2.87%;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4.5%,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
2015年,自治区人大代表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继续实行援企稳岗促进就业政策的建议》。当年起,自治区政府表示将连续6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2016年,宁夏继续落实和完善援企稳岗政策,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通过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基数和费率、发放稳岗补贴等多项措施,为2万多家企业、94.4万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减负16.1亿元,完成1.6万多名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2016年,宁夏城镇登记失业率3.92%,低于4.5%的控制目标,为200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对于彭阳县新集乡沟口村村民马成华来说,自家玉米地里已经破破烂烂的残膜,也是一笔“好收成”:把乡亲们地里的残膜按每公斤0.8元回收,拉到厂子里能卖1.6元,收1吨就能赚800块钱。近年来,该县农牧部门对残膜回收进行补贴,还能“以旧换新”,马成华和乡亲们打听好政策,在自己家院子里开了个残膜回收网点,还买了残膜回收机。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自治区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将农地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提出自治区政府应出台各种奖励、保障政策将农地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内容,从源头上杜绝农膜残留,推进我区农地残膜回收再利用良性循环。2014年,自治区政府将残膜回收利用列入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安排1398万元用于残膜回收专项整治工作。自此,宁夏开创了农用残膜治理的“宁夏经验”,飘荡在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变成了农民手中的“绿色财富”。
……
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大到数十万贫困群众乔迁新居、上百万亩荒山“复绿”,小到新生宝宝做免费疾病筛查、退休老人多领了几十元钱,背后都有温柔的目光深情凝望,温暖的双手帮扶推动。
五年来,人大代表们共提出各类建议1146件。一件建议背后是一个温热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这些温暖人心的小故事,串起的是我区670万回汉各族群众的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