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非洲减贫,分享中国的观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2  来源:中国文化艺术传媒网
核心提示:6月21日,亚的斯亚贝巴,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大楼在晴空下熠熠生辉。中国、埃塞俄比亚的国旗及非盟旗帜高扬空中,把这座雄伟建筑映


       6月21日,亚的斯亚贝巴,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大楼在晴空下熠熠生辉。中国、埃塞俄比亚的国旗及非盟旗帜高扬空中,把这座雄伟建筑映衬得愈加壮美。在这座由中国政府出资援建的大楼内,为期两天的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暨智库论坛开幕,“摆脱贫困、共同发展”的主题成为近300位中非双方嘉宾共同的焦点。

       熟读《摆脱贫困》,非洲也要“弱鸟先飞”

       去年底,习近平主席著作《摆脱贫困》的英、法文版正式发行。《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当年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期间对当地减贫发展的重要思考与实践,在非洲很多国家的官员、学者中产生热烈反响。

       外交部长王毅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介绍,这本书讲的是宁德作为贫困地区探索扶贫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制订科学规划,实现减贫发展的成功实践。书中的有关思想理念与政策举措,既是宁德地区实现减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弱鸟先飞”以及因地制宜、行动至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廉洁政府”等重要思想,至今对中国完成减贫任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发展中国家推进减贫努力也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我们从中国减贫巨大成就中学到的第一堂课,就是自力更生。在短短20年里,中国的贫困率成倍下降,将‘极度贫困’人口从过去的30%减至约3%。”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对中国的辉煌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这不仅让人惊叹,而且给我们以启示和希望,非洲也可以减少贫困。”刚果(金)阿斯论坛媒体集团总编辑何塞·纳韦吉对本报记者说。

       喀麦隆《论坛报》高级记者班昆·高德勒夫·科雷斯在中国生活了10个月,去过10多个省份的36座城市,亲眼目睹了中国在减贫方面斐然的成绩。他说:“实践证明,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非常高效,无与伦比,中国已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学习的对象。”

       很多与会嘉宾都曾读过《摆脱贫困》,但会场门口摆放这本书的展台,还是非洲朋友争相光顾的地方。一些在非盟大厦内工作的非盟委员也来取阅。

       “哪里还有《摆脱贫困》这本书?如果看到,请替我留一本。”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位非洲嘉宾恳切地跟工作人员说。工作人员新摆上几摞《摆脱贫困》,立刻有几位非洲嘉宾挤上前去,把书揣进包里。埃塞俄比亚记者基罗斯晚了几步,展台上就只剩下法文版了,他拿起一本,又转身问本报记者:“你有这本书的英文版吗?”

       “我已经听说过这本书好几次了,我的一个朋友读过之后,就向我强烈推荐,他说这是读过的最好的几本书之一。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这本书,我要多带几本回去送给朋友们!”来自乍得的一位嘉宾手里抱着好几本《摆脱贫困》对本报记者说。

       其实,很多非洲学者都已经深入学习过这本书。

       南非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研究员亚兹妮·艾波尔甚至能脱口而出英文版第十五页谈福建宁德基础设施建设的论述。

       何塞·纳韦吉说,非洲有数以万计当年的“宁德”,都需要这样宝贵的减贫经验,中国模式和实践可以减少贫穷。今天,非洲人和中国人一样意识到“共同繁荣”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中国读者,而且是写给所有非洲人以及致力于摆脱贫穷泥沼的国家和人民的。

       “我们的领导人和地方主政的官员都应该读这本书,让非洲摆脱贫困。”前来报道对话会的利比里亚《侧影报》主编弗雷德里克·盖伊向本报记者展示了他在书中画的几处记号。他说,习近平主席在书中谈“弱鸟如何先飞”,对非洲国家最有借鉴意义,如果非洲能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再加上中国的帮助,将会成为先飞的“弱鸟”。

       “去年我考察宁夏银川时,发现当地领导就是按照这本书里的经验开展工作的,当地政府在转移安置贫困家庭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盖伊说。

       埃塞俄比亚总理经济顾问、总理府部际协调人阿尔卡贝满怀激情地向大家推荐《摆脱贫困》这本书,他自己从中深受启发——第一,扶贫也要扶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贫困思维来想问题,就没法摆脱贫困。我们埃塞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我们深信贫困并不是我们的命运,希望能踏上更快发展的轨道。”第二,“一村一品”。“习近平倡导的‘一村一品’,即每个村子都要有自己的特产,是重要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必须与农业政策相结合。非洲地区多样性强,要采取区别性的政策来推动产业发展。”

       支持中非合作,成为非洲大陆的共识

       时间回转到2015年12月。那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新时代的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宣布未来三年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就有“减贫发展合作计划”,这是非洲国家的迫切需求。

       王毅说,到2018年,中方将为非洲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和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并为非洲培训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仅蒙内铁路一个项目就为当地培训了4万多名技术工人,创造了3.8万个就业机会。

       说起蒙内铁路,身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的索马里人和丹打开了记忆的闸门——7年前从内罗毕乘车前往蒙巴萨,“公路的拥挤与颠簸,简直让人痛不欲生”。他感慨道:“蒙内铁路通车彻底改变了两个城市的交通连接方式,打通了铁路沿线与外界沟通的通道,信息、货物、人员的流动更加方便,对于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的脱贫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如何把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同非盟《2063年议程》更好对接起来,通过深化互利合作,助力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早日彻底摆脱贫困已是中非合作的重点。

       与会嘉宾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中国经验与非洲国家的实际相结合。非洲联盟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肯尼斯·塔伊对本报记者表示,非洲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发展都先从初级加工业开始,因此,非洲可以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埃塞俄比亚总理特使贝尔哈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的情形。中国让数以百万计的极贫人口提升了生活水平,足以证明中国减贫经验非常实用,对埃塞俄比亚也很适用。中国是非洲人民真诚的朋友,非中合作能为非洲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已经成为这个大陆的共识。

       “在反殖民主义的时代,中国和非洲一样都很贫穷,中国也一直都是非洲的好伙伴。”法基指出,“我们需要投资,需要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非中经济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非洲最大的扶贫基金会——非洲能力培养基金会主任巴卡里·科尼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非洲国家需要把自己的经济增长转化为减贫成果,非洲可以借鉴中国经济增长与减贫事业齐头推进的经验。减贫事业要取得成效,也要有相应的宏观经济改革作为支撑。

       整整一天,热烈交流,智慧流淌,友情绵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深有感触地说,中非合作的未来令人憧憬,中国的今天,很可能就是非洲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