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西 » 正文

全球报道:陶寺宫城城墙年代演变廓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6月15日,陶寺遗址宫城城墙及门址现场会在陶寺遗址发掘工地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

6月15日,陶寺遗址宫城城墙及门址现场会在陶寺遗址发掘工地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8名专家学者,围绕陶寺遗址宫城东墙Q10、东南角门和南东门址的性质、形制结构、年代等现场把脉会诊,廓清了宫城城墙堆积、结构、年代、发展演变等问题,并为陶寺宫城城墙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乡,经过考古工作者两个阶段的持续发掘研究,相继发现了巨型城址,城内发现了宫殿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高等级贵族的墓葬区和祭祀区、庶民居住区等。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为了搞清楚陶寺遗址是否存在宫城,从201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持续对陶寺遗址疑似宫城城墙进行了发掘。已明确了陶寺宫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70米,南北宽约270米,面积近13万平方米,由北墙、东墙、南墙、西墙组成,城垣地上部分已不存在,仅剩余地下基础部分。

今年,延续TG32、TG34、TG35、TG36的宫城城墙解剖,ITG61对东墙的解剖工作收获颇丰。东墙Q10整体宽13.6米,包含陶寺文化早晚两期基槽,二者略有错位,早期基槽偏东,墙基槽残存9米宽。晚期基槽偏西,利用并打破了陶寺文化早期基槽,残宽亦近9米,深度经勘探约5.5米。

东南角门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完成了全面揭露。东墙Q10内侧接出一近方形的墩台;南墙Q16在向北延伸出近15米后收回,形成“L”形。两墙之间形成近7米宽的生土缺口(门道)。经过一系列的解剖工作,确认了两墙均存在早晚基槽,内墩台时代为陶寺晚期增建。

南东门址(之前称“东南门址”)位于宫城南墙偏东位置,目前仅剩基槽部分,平面近似后世带有“阙楼式”城门。考古队分别对门址西侧夯土基址、Q16基槽以及Q16与夯土基址衔接处进行小规模解剖工作,发现西侧夯土基址时代为陶寺文化晚期,在陶寺最晚期同Q16一同废弃。针对南东门址的大南沟剖面,与会学者对因地制宜的发掘表达了赞赏,同时指出其对相关类发掘有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