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兴边富民携手奔向全面小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制图:苏昊达茂草原农牧民的新愿景夏日的达茂草原,一片葱绿。在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国际商贸中心施工现场,几台装载机正在清理

制图:苏昊

达茂草原农牧民的新愿景

夏日的达茂草原,一片葱绿。在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国际商贸中心施工现场,几台装载机正在清理堆积在商贸城中央空地上的施工土方。广场四周,口字形布局的商贸城主体建筑已经初具规模。

满都拉镇副镇长那生敖其尔指着面前的一座3层L型建筑说:“这是国际商贸城的一期工程,3层楼都是门脸房,整个项目包括一期、二期和升级改造工程,从201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超过1.5亿元。现在工程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整个工程预计今年8月全部完工,到那时,分散在镇里的那些小日用品商店、建筑建材商店等小商品市场将全部搬进国际商贸城,我们还要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提升满都拉镇的档次。”

达茂旗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殷秀清介绍,满都拉国际商贸城项目是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程共投入“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400万元。项目完成后,达茂旗从事农畜产品加工贸易、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的农牧民有了更好的销售平台,将会让更多的农牧民受益。此外,即将建设的达茂旗满都拉镇民俗馆建设项目、“牧家乐”建设项目、中蒙满都拉文化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兴边富民项目正在申报中。

即将投入使用的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提升口岸城市品位和形象的同时,也让在这个小镇经商的群众欢欣鼓舞、满怀期待。

走进位于商贸城东侧的“小吴进口商品店”,40岁的蒙古族店主吴庆伟正忙着招呼购物的顾客。别看小吴的店面不大,但是店里食品、洗化、首饰等进口商品一应俱全。

吴庆伟说:“我现在用的是镇里给我安排的拆迁临时安置房,等商贸城、汽车城项目完工后,我就可以搬到新的商店里了,新的店面、新的市场,与国际接轨,对我们大家都有利。过去,我们开店用的是平房,冬天需要自己烧炉子,有时天气冷得连门也不敢开。改造后不仅店面改善,而且集中供暖,条件改善后,我们干啥都觉得有奔头了。”

“满都拉口岸从以前只开通货运到向旅客开放,从季节性开放到现在的常年开放,口岸变得越来越繁荣。国家的兴边富民战略也给我们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在满都拉镇正在开展新一轮的规划建设,过几年你再来这里,城市面貌一定会大为改观。”那生敖其尔说。

告别满都拉镇,记者又来到了达茂旗百灵庙镇民族工艺品一条街。这条街建设的42套商用房是达茂旗专门用来扶持该旗农牧民转产就业的。走进呼和巴特尔民族工艺品店,呼和巴特尔的妻子哈斯其木格正在现场制作蒙古刺绣作品。哈斯其木格说:“我和丈夫2006年毕业后,就在达茂旗百灵庙镇创办了民族工艺品工作室,十来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6年我们搬到了工艺品一条街,购房时政府的兴边富民资金给我们补贴了7万元,自己只花了14万元就购买了近100平方米的连体二楼,工作条件大为改善。现在我丈夫负责制作名木雕、皮雕,我负责刺绣和设计图案,另外我们还承揽一些蒙古族礼仪用品现场装饰之类的活儿,生意越做越红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达茂旗,一大批类似于哈斯其木格这样的牧民正在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等项目资金支持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牧民巴彦尔吉呼龙2013年搬入达茂旗农牧业局建设的蒙古风情园从事蒙古包制作和蒙古族传统家具制作,几年下来,在政府的补贴下,他不仅购买了自己的门脸房,而且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加工厂。现在他的蒙古族家具已经销售到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包头、二连浩特等地,活儿多的连过春节他都不能多休息两天。

达茂旗牧民斯琴格日乐2015年建设自家牧场项目,通过家庭牧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发展种养殖业。几年来,她不仅在羊肉鸡肉制品等方面销售火爆,而且通过顾客认养的方式,在去年完成2万只羊认养的基础上,今年又签下了4万只羊认养的订单。“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让全国各地的顾客通过认养达茂草原的优质肉羊,来达茂旗亲身体验草原文化。”

“达茂旗是自治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最早实施的试点旗之一。近年来,达茂旗委、政府坚持把兴边富民工程作为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制定项目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捆绑小资金,集中办大事,实施了一大批包括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民族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的项目,全力加快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达茂旗这个边塞小城正向着兴边、富民、强旗、睦邻的目标迈进。”殷秀清说。(记者 苏永生)

苏尼特右旗:让幸福来的更贴心

“10年前,我家里只有5头牛。那个时候日子过得很是艰苦,在我们这沙窝子里,出不去进不来的,生产生活都很闭塞。全家人仅靠家中仅有的牲畜过活。如今,可真的不一样了,不用我多说,你们看看棚圈里的牲畜,就知道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发生着的变化。”已经60多岁的牧民张勇和妻子苏布达格日勒讲述着10年来生活的变化。

张勇是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乌日根高勒嘎查牧民,他告诉记者,2007年家里有了5头牛;2008年家里有了21头牛;2009年又引进了10头牛。这都是旗里实施的“兴边富民”项目落户到自己家里所带来的实惠。在这沙窝子里,养牛比养羊更为适宜。有牛在手,生产更有了足够的信心。对此,张勇与妻子精心饲养牛,生产搞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该旗在实施“兴边富民”项目过程中,还积极协调农牧部门给予牧民群众技术上的支持,确保牧民有牛养、养好牛,最终实现养牛好!10年下来,张勇家的牛已经发展至100余头,他饲养的牛很多还成为了种公牛,售出的价格也非常可观。

“几年下来,我也发展起了自己的养牛产业,项目牛的给予不只是些牲畜,更是给我们指了条发展的路子呀!5年前,家里的收入已经增加至6万元了,如今收入翻倍至12万元左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张勇抚摸着牛谈着这些年的感触,妻子苏布达格日勒则出出进进忙乎着熬奶茶,她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看得出这种幸福是发自内心的。

喝着香甜的奶茶,并不多言的苏布达格日勒慢慢说道,由于水质原因,含碱、氟量大,自己的关节一直不太好,帮扶嘎查的民宗事务局领导们来调研了解情况后,整合“兴边富民”项目,于2016年为家中安装了净水器,这价值4500元的净水器,自己只需自筹1000元就能使用了,实在划算。曾经喝在嘴里发涩的水,如今喝起水来感觉绵绵的,而自己的关节病慢慢地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讲起“兴边富民”项目为自己嘎查带来的实惠,乌日根高勒嘎查书记格日勒巴特尔娓娓道来:2007年——2009年,旗里为嘎查的贫困户购置了扶贫牛;2010年,旗里为嘎查3个贫困户建盖了3处50平方米的房子,因为在沙窝子里,建设成本高,每处房子价值4.5万元,但自筹资金只需5000元;2011年又为嘎查牧民建了15个棚圈……

水质净化设备、养殖棚圈、储草棚、危房改造、小康新居、小型铲车等都是“兴边富民”给予牧民的实惠。不仅如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苏尼特右旗更加认识到转变牧民思想,拓宽眼界,创新发展路子至关重要。

“兴边富民”就是为了振兴边境、富裕边民。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就是要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加大帮扶力度,使之尽快地发展起来,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边疆的稳定协调发展。据了解,自2007年“兴边富民”行动开始以来,苏尼特右旗因地制宜实施了42个“兴边富民”项目,项目内容包括购置设备、建房建棚圈、修路等等,10年累计投入资金7800万元,惠及全旗63嘎查村、2万多名农牧民。有很多农牧民的受惠项目根据需要锁定,很多贫困农牧民家庭不止受惠于一个项目。(记者 巴依斯古楞)


记者手记

“边境兴则边疆兴,边境治则边疆治,边民富则边疆固”,只有认真做好兴民富民行动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标。

内蒙古共有19个边境旗市,总面积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2.3%,边境旗市总人口176.0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1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0.13万人,占边境旗市总人口的34.2%。

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开展以来,经过试点,享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扶持的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重点县)的数目不断扩大。到2008年,内蒙古19个边境旗市全部被国家纳入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每年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十二五”以来,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将边境旗市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扶持地区,实施差别化的支持政策,不断增强边境旗市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力推动了边境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按照中央审批权下放及建立权力、责任、任务、资金“四到旗县”的要求,自治区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审批权下放到旗县,进一步激发了边境旗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项目建设更加符合实际,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补助资金9.64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025个。民族工作部门会同财政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565亿元,实施项目877个;发改委投入预算内资金1.1537亿元,实施项目174个;扶贫部门投入扶贫资金1.2533亿元,实施项目86个;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0.973亿元,实施项目42个,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十二五”以来,全区边境旗市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减少10.48万人,边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边境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等着重大战略机遇,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五化协同”发展中,加大对少数民族在聚居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扶持民族贸易和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