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十三寨 受访者供图
南溪号子、摆手舞、吊脚楼、薅草锣鼓……黔江·小南海十三寨的民俗文化该怎么去保护与发展?怎样才能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旅游相结合?黔江区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名专家学者对小南海十三寨子进行了考察和研讨。
据了解,近年来黔江快速推进以土家民俗和自然风光为主的小南海特色生态文化景区建设,提档升级土家文化生态博物馆、连片规划夹板溪十三寨,要努力将其建成中国土家第一寨。
打造一个
“活”的民俗博物馆
土家十三寨位于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东邻小南海地震遗址公园,南邻八面山自然风景区,西过茨竹溪连接武陵仙山,北接渝鄂胜景鸡公山,景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由原始的土家吊脚楼民居组成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沿板夹溪两岸分布。
“十三寨是黔江区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也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力打造为中国土家第一寨,并不是因为它高大上的建筑风格,而是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据黔江区文化委主任翁天均介绍,十三寨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土家文化,使其更加立体生动。其中,静态的文化是指通过建设黔江土家族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将土家族历史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婚俗文化以具体静态的物件展现出来;而动态的文化则是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自带的文化习俗。“游客来了也可以体验我们的文化习俗嘛,融入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体验我们土家文化的精髓。”翁天均表示,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打造一个“活”的博物馆。
努力建成
中国土家第一寨
日前,10多名来自全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民间文艺的资深专家实地踏看现场,并围绕十三寨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发展进行研讨。
“我采风过很多地方,很多地方都在打造民俗小镇,在我看来黔江打造土家族寨子就要注重土家族的原有风貌,保持差异性。”国家一级编导余大鸣认为,十三寨在建筑的保护、改造方面应保持原有建筑的风貌;居民的服饰穿戴,如色彩、花纹、材质等方面也都应该保持本民族的根、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尽量去还原一个原本的土家寨。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茗看来,发展旅游,统一的LOGO、统一的标识形象、统一的名片、服饰等都至关重要。她建议从文化层面挖掘十三寨的旅游符号,把符号提炼出来后应用到文化生活中去。“应去挖掘当地的民族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并做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把土家族的建筑做成积木进行售卖、编制织锦等等,让游客将土家族的符号带回家。”杨茗说。
专家们表示,要连片规划板夹溪十三寨、保护利用土家文化生态村寨,建成集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文化饮食、歌舞表演等文化展示、情景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板夹溪十三寨特色文化风貌区,努力将其建成中国土家第一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