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福建 » 正文

全球报道:福建半年发生5起赤潮 累计影响面积75平方公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记者30日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今年以来福建共发生赤潮5起,集中在5至6月间,其中有毒赤潮3起,累计影响面积75平方公里,

记者30日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今年以来福建共发生赤潮5起,集中在5至6月间,其中有毒赤潮3起,累计影响面积75平方公里,累计持续天数34天。

据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主任苏跃中介绍,赤潮分别发生在宁德、平潭、泉州、厦门和漳州等沿海海域。有毒赤潮种为链状裸甲藻和米氏凯伦藻,链状裸甲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米氏凯伦藻可产生溶血性毒素。

赤潮又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每年4至6月是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生物活跃期,也是赤潮高发期。今年6月,泉州石狮海域就发生链状裸甲藻赤潮,随后漳州龙海、漳浦发生多名群众疑似中毒事件。监测结果表明,漳州海域也发生链状裸甲藻赤潮,这是福建省有赤潮记录以来,该种首次在福建省近岸海域引发赤潮。

据苏跃中介绍,2001至2016年,福建共发生赤潮210起,累计影响面积12134平方公里;有毒赤潮27起,主要发生在4至8月份;其中在福建沿海引发较大经济损失的有毒赤潮种主要是米氏凯伦藻。201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福建近岸海域发生的米氏凯伦藻赤潮,曾造成养殖鲍鱼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11亿元人民币。

为应对赤潮,今年4至10月,福建将在三沙湾、闽江口和平潭近岸等3个赤潮监控区,每半月开展1次常规监测;4至6月赤潮高发期增加了福州、莆田2个重点养殖集中区,开展每周2次的赤潮加密监测。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表示,发生有毒赤潮时,将第一时间关闭赤潮海域养殖生产区,禁止、劝阻群众采捕、捡拾海产品,避免误食引起中毒,并及时发布赤潮检测预警、赤潮动态等信息,提醒、指导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规避赤潮可能造成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