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智慧医疗自助服务区。
方兴未艾的移动支付,正在进入医疗领域。
6月20日,杭州市人社局、市卫计委联合支付宝、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启动杭州市医保移动支付服务。同时,电子社会保障卡在支付宝正式上线,实现市民医保、医疗双账户绑定。这意味着,以后在杭州看病买药不仅无需携带现金,甚至不用带社保卡,带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在同样将数字化视作大势所趋的上海,医疗移动支付方面开展的情况如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还能给就医带来哪些便捷?
医疗移动支付方兴未艾
近年来,医疗费用移动支付在上海医疗机构中已司空见惯,有医院APP、支付宝支付窗、诊间确费、微信社医服务号,以及一站式自助挂号付费机等多种方式。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站式自助机上开通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病人在就诊结束后,可刷医生电脑上生成的二维码支付,也可到客服中心扫码付费。总会计师夏培勇说,市一医院从2015年3月开始试行移动支付,如今松江院区非现金付费已占到总笔数的六成,其中移动端支付占了2/3。
仁济医院信息科主任郭旭升介绍,目前用支付宝扫码支付费用,日均就达3870笔。而瑞金医院的非付费窗口支付每天达4500笔左右,约占门诊付费的50%。
为进一步引导鼓励移动支付,市一医院的人工付费窗口特意未开通扫码支付功能,并在产科、儿科、妇科等患者或家属较年轻的科室楼层有意减少付费窗口,“移动支付的最大好处是节约时间,而窗口是要排队的”。
医疗移动支付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市一医院正在试运行“诊间代扣”,类似交付水电煤费用一样,签过协议后直接代扣,不必再生成二维码。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朱立峰说,移动支付将从门诊延伸到住院,推出床边支付、押金网上支付等。
医保尚不支持脱卡支付
但距医疗移动支付的全面推开,还尚有时日。至少目前,上海仍存在瓶颈。
首先,上海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医疗费用移动支付,目前仅限于自费或医保病人的自费部分,医保结算还是要在专用读卡器上进行。在自助一体机上,医保病人要同时插入社保卡,医保部分从医保卡结算,自费部分则生成一个二维码扫码支付。
“只有医保支付也从自助机、诊间电脑移动到手机上,才能算是真正的移动支付,实现随时随地不排队、节省时间的初衷。”夏培勇说。可现状是,“自助机前也要排队,尤其是高峰时段”。此外,如果医保病人在家中预约,因无法医保结算,需先自费挂号,到医院后再在读卡机上退费,要么到医院后再次排队取号、付费。
上海居民基本医保几乎100%全覆盖,而医保不支持“脱卡”支付,移动支付终究“缺了个角”。对此,上海有些医院推出变通方法,对一次诊疗的中间环节,如检验检查产生的医保费用先不支付,而是集中在最后有社保卡接口的机器上刷一次。但由于需要预先存入一定的金额,推行并不广泛。
开通社保网上结算的接口,让移动支付真正落地,不但患者便捷,医院也能减少窗口设置,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多家医院信息部门负责人表示,做到这些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但亟待政策突破”。
移动医保结算安全可控
业内人士表示,医保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但杭州的情况有其特殊性。
据介绍,杭州市民卡集纳了社保、金融等多种功能,许多功能在上海的社保卡中尚不具备。上海如要在社保卡上加金融功能和快捷支付方式,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并非社保一家可以完成。
而对于“电子社保卡”,目前业内还存在争议——国家人社部明确规定,社保卡是就医和结算费用身份识别的唯一凭证。也就是说,医保结算必须用实体的社保卡,电子凭证并不被官方认可。
专家指出,医保结算认证必须确保安全可靠,基于此,社会上对于开通移动支付后可能会造成的医保滥用、威胁医保基金安全的担心,也显得合情合理。但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发达、大数据应用逐渐成熟的时代,医保移动支付的安全风险完全可以避免。
比如,人脸识别等技术日趋成熟,就可以提供多道屏障。专家表示,“电子社保卡中”的识别秘钥来自于实体社保卡信息,相当于同一张卡的不同载体,其唯一性可以确证。即使新技术可能有漏洞,但在社会征信体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只要移动支付系统能知晓使用者的信息,并建立相应的追溯机制,将使极少数的滥用者付出极大的成本,风险完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