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立足西藏实际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西藏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特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文化极富民族和区域特色。基于我区与内地省份相比

西藏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特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文化极富民族和区域特色。基于我区与内地省份相比存在众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要在符合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一定要立足西藏实际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找准我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内涵、准确把握现状,科学定位发展路径。

一、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内涵

特色小城镇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其更加注重民生事业、城镇产业结构、城镇形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和优化。西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内地相比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内涵。

(一)文化内涵

西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和理念符合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思路,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扬和传承,为西藏的祥和、稳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西藏作为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尤其重要,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镇文化内涵建设,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更应该在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城镇化意味着现代城市文明流入传统农村社区,我区特色小城镇建设,势必会引进现代城市文明,积极引导现代城市文明与西藏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可以为人的发展、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思想,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长期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弥补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本和技术严重缺乏的现状,形成一种科学的、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模式。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于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藏文化,而且可以利用特色小城镇文化内涵建设来为人的全面发展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特色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团结力,保证我区社会稳定、繁荣发展。

(二)空间内涵

这里的“空间”并不仅仅指单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内部与外部空间,而是注重全区范围内小城镇群的空间格局,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首先,在单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空间内涵层面,在整体保护小城镇原有空间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对于特色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的空间拓展,兼顾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以小城镇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合理利用土地,不仅可以降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同时可以丰富和保护小城镇空间的特色内涵。

其次,众所周知,我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小城镇大多规模小、人口少,且空间分布差异大,各市(地)小城镇分布密度随着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小城镇之间联系少、合作少、依赖程度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城镇之间的协同发展和整个西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基于此,将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空间规划置于区域层面,从全局出发,加强特色小城镇之间、县域之间、市(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全面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有效解决区域内小城镇布局不合理、发展失衡等问题,这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匮乏、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西藏自治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生态内涵

根据中央指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要遵循“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其中就包括注重城镇生态保护。西藏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地区的生态保护,而且可以为国家和世界生态安全作出重大的贡献。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镇生态建设,不仅要置于城镇、地区层面,更要置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层面。

近年来,西藏经济迅速发展,成绩可观,可是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藏的原生态环境,而人造生态在高原地区具有建设周期长、难度大、维护困难等特点,因此对于西藏地区的生态保护刻不容缓。新型城镇化重新定义了现代城镇,为现代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思想和途径,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完全符合国家对西藏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随着特色小城镇在西藏自治区的深入发展,西藏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大的重视和保护,时刻发挥着保护国家乃至全世界生态安全的作用。

(四)经济内涵

西藏开展特色小城镇建设,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将有助于小城镇在传统农牧业的基础上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牧业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以此优化升级小城镇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保证特色小城镇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的观念,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西藏开展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这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积极推进全区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因此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经济内涵,首先是可以为小城镇提供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途径,其次,通过特色小城镇经济的发展,间接促进全区的经济发展。

(五)社会内涵

首先,特色小城镇建设符合西藏的实际区情。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自我发展能力强,可以有效降低区域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同时区域内特色小城镇群可以实现交通、通信、物流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提高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小城镇的长足发展,避免了大城市发展所导致的各种“城市病”。

其次,西藏特色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吸收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实现农牧民就地就业,这不仅可以降低小城镇产业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村中由于大量人口外出导致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促进西藏农村基层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后,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农牧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机遇。我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片贫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积极在贫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贫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脱贫打下基础。同时特色小城镇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贫困农牧民收入来源少、收入低的问题,以此积极促进贫困农牧民实现自我脱贫。

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从2015年开始,规划开展20个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到2017年,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项目增加到26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更多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特色小城镇发展道路。

(一)西藏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基础

一是硬性基础。硬性基础主要是指西藏农牧区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2014年西藏完成了全区消除移动通信盲区的任务,“十三五”期间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一部分将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补齐西藏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让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城镇化发展步伐。

二是柔性基础。柔性基础主要是指政策、文化等因素对于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特色小城镇建设背景下,国家将加大对于城镇建设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特色小城镇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同时西藏的各项教育都得到大力发展,人均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专业性人才,保证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撑。

(二)西藏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模式

一是“经营型”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为例,该镇立足地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热、旅游业等。2017年上半年羊八井镇启动“西藏羊八井地热国际大本营”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将进一步实现地热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地热特色也将成为羊八井镇的标签,成为羊八井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同时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吸引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羊八井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亮点在于经营城镇的理念,依托本地优势的地热资源,积极推进特色小城镇的建设。

二是“生态型”特色小城镇建设。以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为例,2014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勒门巴民族乡制定了“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产业强乡、交通活乡”的发展策略。2015年勒门巴民族乡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示范点之后,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首先,对于各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交通设施、河道保护设施等进行了升级改造,采取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措施,对于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优化。其次,以生态为本,积极发展特色产业。2011年,勒门巴民族乡投资500万注册成立了“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和制造业。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勒门巴民族乡从内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扩大了茶叶种植面积,并着力打造“门隅佛芽·玉罗冈吉”的特色茶叶品牌。

三是“休闲型”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林芝市鲁朗镇为例,鲁朗镇拥有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非常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业。2012年“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到2016年底已经基本完成建设,该项目围绕林芝市的原生态资源,着重打造一个突显藏文化、环境优美、具有现代气息的国际旅游小镇。鲁朗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小镇原生态资源,积极发展城镇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形成“休闲型”特色小城镇建设模式。

(三)西藏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发展民生事业,改善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各地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由“输血”式发展逐渐向“造血”式发展,社会发展趋于良性、健康、可持续。同时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提高了周边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种种迹象表明特色小城镇与传统小城镇相比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

(四)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城镇缺乏准确的认知。特色小城镇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外延和创新,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在特色小城镇的具体实践中,有的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上难以在理论上分清特色小城镇与新型城镇化,没能够领悟到特色小城镇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建设过程中也就难以突出“特色”二字。

第二,特色小城镇发展起点低。首先,表现为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发达,导致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小城镇,很难在农牧区和城市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其次,产业基础薄弱,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很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最后,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少,对于农牧业依赖程度高,不能为特色小城镇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第三,特色小城镇空间布局零散,发展方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城镇之间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处于同一市(地)的各个小城镇,地理环境、要素资源禀赋、农产品大致相同,导致产业发展趋于同质化,小城镇之间没有“特色”。

第四,小城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自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各个特色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到的政策、资金、人力支持力度各不相同,导致各市(地)之间特色小城镇发展不均衡。同一地区之内的小城镇,随着离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大,其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就越小,在发展中容易被忽视,增大了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难度。

三、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路径

(一)精准定位,明确方向

特色小城镇建设本质上依然是城镇化的建设,可以理解为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模式,其发展依然遵循“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与各种开发区、大城镇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特色小城镇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且占地面积在五万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大作用就在于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基于此,可以科学定位特色小城镇,明确其发展方向。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西藏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建设定位应该置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战略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和优化。其次,从西藏自治区战略层面来看,特色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一种重要节点,肩负着带动农村、助推城市发展的双重重任,因此特色小城镇建设在依托农村、农业的基础上,要以城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最后,从特色小城镇本身来说,主要在于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重要的硬件保障。其次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旅游热”的机遇,发展休闲旅游业、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特色文化产业化、生态产业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以此优化小城镇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速度。最后以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人才需求为准,对于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分类进行专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让他们积极参加到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当中,解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降低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成本。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特色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面向全区的,示范点建设只是处在初期实践阶段,是暂时的,因此对于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应该是顶层的、长期战略性的,以保证特色小城镇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一是组建专门的职能部门,对于特色小城镇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各市(地)的实际制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规划,保证全区小城镇统筹、协调发展。同时根据小城镇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优先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能力强的中心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群的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周围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护特色小城镇的正常建设,不随意占用特色小城镇发展用地、挪用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并在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小城镇必要的支持。三是各市(地)要严格按照规划内容进行特色小城镇建设。

(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首先各市(地)之间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以山南市和日喀则市为例,山南市文化底蕴深厚,可以依托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日喀则市盛产粮食,可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形成具有特色的绿色品牌,提高小城镇生产力和竞争力,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其次同一市(地)内的特色小城镇要差异化发展,避免由于发展的同质化导致的恶性市场竞争。差异化发展包括特色产业差异化和产业相同,竞争点差异化两种。首先特色产业差异化,小城镇要根据相互之间存在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交通便利且旅游资源丰富的可以优先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特色手工业等,工业基础薄弱但土壤肥沃的地区可以优先发展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等。其次相同产业竞争点差异化,相邻城镇之间,产业发展状况相似,如若出现同质化发展,城镇之间会出现恶性市场竞争,不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小城镇之间要寻找相同产业间不同的竞争点。

(五)补齐短板,平衡发展

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各地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小城镇配套设施,补齐产业配套设施不健全的短板。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弥补公共服务分布不均的短板。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特色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必须多措并举,补齐建设资金缺乏的短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