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正文

中美学者智库:大环境下的中印冲突 核战阴影,中印双输,思之极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4  来源:中美学者智库
核心提示:中国长期以来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胜利之余威,对印度等闲视之。而印度自1962年被中国击败后,一直生活在失败和自卑的阴影中,一

中国长期以来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胜利之余威,对印度等闲视之。而印度自1962年被中国击败后,一直生活在失败和自卑的阴影中,一直寻求报仇雪耻的机会。

 

1962年中印双方对峙


196210-11月爆发的中印边界战争,在时间上几乎与古巴导弹危机在同一时刻。这绝对不是时间点上的巧合,而是毛泽东巧妙地利用了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在战略上无暇东顾,利用了国际大气候下的这么一个难得有利的战略空窗期的乘险抵巇之战。该战结局,胜者不进反退,败者不退反进,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葩,也造成今日中印双方对峙的基本盘局。

 

古巴导弹危机


今天的中印在雪域高原上的对峙的国际大气候和1962年的有着显著不同,现在中国周边的情况甚至比1962年要险恶得多。

 

中印雪域高原对峙


中国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表面上看似乎玉树临风,秋月无边,但风光无限下面则是暗流汹涌,云谲波诡。

 

当今中国对外关系上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谁是主要敌人,谁是次要敌人。中美关系是主要矛盾,其他的朝鲜半岛、钓鱼岛、台湾问题、港独问题、南海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都是围绕着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美国的对中战略就是避免主要矛盾冲突,但在各个方向上激化次要矛盾,让中国焦头烂额,疲于应对,从而达到打击“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

 

618日,在欧洲发生一件金融上的小事,但它对中国注定将是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上的大事。这天欧洲央行宣布,已经将价值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元转成了人民币。这则消息几乎没有太多人关注,但其现实意义非常重大。一旦中国和欧洲的货币互为储备货币,美元的国际地位将大大降低,意味着人民币从此和美元一样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而且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这将对美元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构成严重的挑战。

 

人民币挑战美元金融霸权


而美国对世界的霸主地位的构成就是一个金融中心——美元,两个战略杠杆基本点——石油和粮食。美国对欧亚大陆国家最大的战略优势是,它在欧亚大棋局之外,它是欧亚大陆国家博弈的推手,而欧亚大陆国家则是推手的棋子。欧亚大棋局整个被海洋所环抱,美国置身事外,又可随时强力介入欧亚大棋局事内。

 

欧亚大棋局


美国通过一战、二战和冷战,通过与英国、德国、日本和前苏联之间的三次战略乾坤大挪移,获得了今天“一超多强”的国际战略格局,这显然是英美海洋国家最重要的海洋战略经验。

 

从美国海洋战略家马汉建立的“海权论”开始,美国就始终认为,海上拥有广泛战略利益,海洋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特朗普正接过里根“实力求和平”的战略思维,只不过主要战略对象由冷战时期的苏联变成了中国,中美主要矛盾的方向毫无疑问也主要是在海上。

 

马汉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三次大的抵消战略来对付和瓦解它的战略对手。

 

冷战时期,苏联是其主要的战略对手。美国一边以基辛格的大战略“联中破俄”来从战略上抵消苏联常规军事优势,一边以“星球大战”战略来瓦解苏联的核威慑,并成功地拖垮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帝国,使苏联解体并沦落为一个三流国家。

 

基辛格的大战略“联中破俄”


“星球大战”战略


苏联解体后,到911事件”,意味着后冷战时期文明冲突时代的到来。“911事件”是本·拉登给予中国一个宝贵的十年战略空窗期,中国全力高速发展经济,美国则制定“空地一体战”战略全力实施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空地一体战”战略上是成功的,将伊斯兰世界打得四分五裂,伊斯兰世界根本无力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来挑战美国,并稳定了美国对中东石油的控制。

 

·拉登给予中国一个宝贵的十年战略空窗期


如今,美国开始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目标是中国,试图抵消中国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和人民币试图挑战美元金融霸主的战略企图。美国开始实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叫“空海一体战”和“全球公域进入与机动”的大战略。

 

美国以其军事超强的优势,以棋手和战略推手的身份控制了世界三大洋的九大战略岛——大西洋北部格陵兰岛,扼守住俄罗斯北方舰队进入大西洋的出海口;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塞班岛、威克岛、中途岛、夏威夷群岛、关岛,围困住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和中国的三大舰队进入太平洋;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控制住从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和红海的石油运输航道;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接处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岛,扼守住整个东亚国家的石油运输和对外贸易的生命线。

 

美国控制的世界三大洋的九大战略岛


二战时期,美军曾以太平洋六大战略岛为跳板,对日本一步步收紧绞索。现在美军在关岛基地集中了三型现役战略轰炸机,目标是用兵朝鲜半岛或干涉南海事务。迪戈加西亚岛也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美国国防部近期表示将尽快签署协议提高迪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与印度海军联合作战与联合反潜能力。

 

事实上,美国通过太平洋和印度洋八大基地群,已完全控制中国核心利益和重要利益的海上通道。美军60%海空军兵力兵器转移亚太,主要打算就是,准备从太平洋——印度洋两洋战略岛、战略通道——马六甲海峡至波斯湾和红海,在南海形成东西两洋战略夹击之势,有效控制中国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脉搏舒张。这便是国际大环境下的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美国在南海形成东西两洋战略夹击之势


目前,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和平的环境,只有和平和宽松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完成中国社会内部的改革,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改造和升级,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把中国的资本、过剩的产能、中国的技术、设备和产品送往全世界,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确保能源大动脉正常的流通。中国今年将要召开十九大,这是决定中国下一个五年命运的大事,中国肯定希望为十九大提供和营造一个宽松、和平安定的环境,不希望周边生乱,以免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决策受到干扰。但是东北边的朝鲜核武一直悬而未解地困扰着中国,西南边的中印边界形势也遽然紧张,南海也风高浪急,特朗普政府近期一系列的动作,开始启动对华的强硬外交策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中国面对的主要矛盾牵动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推动主要矛盾同时在中国周边发力,以达到压缩中国战略空间的目的。

 

而能够对中国和平安宁环境提供保障的解放军正处于“脖子以下”军事改革的关键阶段,军队改革目前在指挥体系、隶属关系、兵力编成、装备换代都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解放军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把握和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一场,甚至同时应对两场现代化的局部战争?目前解放军的情况正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对于军事改革的一句评价:“好比在一部时速一百八十英里的车上换发动机”。

 

印度正是在中国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峰会后和欧洲央行将价值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元转成了人民币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走向中国“不想看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方向。历史也似曾相似。

 

19593月,达LAIMA逃亡到印度后,中印关系开始交恶。印度始终有个梦想,就是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个独立的西藏充当缓冲地带。

 

甘地的门徒、印度独立建国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坐英国人殖民监狱时就曾经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他高瞻远瞩地展望了印度的未来,最后得出结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甘地和尼赫鲁


毛泽东并不想与印度交恶。1959513 日,毛泽东在亲自修改的中国外交部致印度外交部的电报中讲得很清楚:“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西藏叛乱的平定和进行民主改革,丝毫也不会威胁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

 

毛泽东和尼赫鲁


也许尼赫鲁把毛泽东的话当成了示弱的标志,也许尼赫鲁的费边社会主义(Fabianism)情节对苏联社会主义心生种种好感,使苏联和印度成为不是盟国的盟国,也许印度和美国一样都是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出来的民主国家,使美印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也许尼赫鲁沉醉于不结盟国家领袖的地位难以自拔,总之尼赫鲁在太多的也许和两个梦想的鼓舞下,于1962年中苏全面交恶后这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选择与中国打了一场中国不想打的战争。对于尼赫鲁的战略误判,毛泽东说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有想通。

 

时至今日,尼赫鲁的这句梦想名言仍是印度人耳熟能详的名句,也是当今印度总理莫迪的印度大国战略的最好注释。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今天莫迪时代的印度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共同作用下,与当年尼赫鲁时代的印度一样,选择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与中国交手。龙象之争,太极碰上瑜伽,山雨欲来,生死谁手,一场风波早晚来临。

 

印度面临的大气候和小气候

 

印度在尼赫鲁时期就奉行“不结盟”均衡外交路线即同时与苏联和美国维护友好的关系。

 

现在莫迪政府的印度地缘政治战略,一边维持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一边从传统的“不结盟”政策逐步向美国的亚洲战略方面靠拢一边摆出了一副要和国在亚洲范围内乃至一带一路沿线一较高下的势头主要体现在美国方面对莫迪政府印度的大国战略的极大宽容与谅解,以及美、印两军频繁的军事互动上。

 

6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与莫迪会面后“印度和美国的关系从未如此牢固,从未比现在更好。”


莫迪与特朗普


国和印度达成三笔意义极大的军事合作合同:一是向印度山地部队交付了2门M777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其目标指向不言而喻;二是同印度达成了一笔出售20架MQ-9B无人攻击机的合同主要用于侦察追踪中国活动于印度洋的核潜艇;三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一项合作,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备将F-16型战斗机的生产线及全部技术资料移交给印方,这项合作极有可能改变地区现状并导致印度空军实现产业升级。

 

M777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


MQ-9B无人攻击机


F16战斗机


78日,印度总理在访问以色列期间,两国签署了价值5亿美元的军火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将向印度提供多达8000枚的“长钉”单兵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用来对付中国刚刚推出的一种新型的能够适应高原作战环境的轻型坦克的意味明显。

 

“长钉”单兵反坦克导弹


而在中印边界对峙的同时,印度联合美国与日本三国的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战斗群于7月10日在印度洋举行马拉巴尔(Malabar)联合军演,参加演习的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USS Nimitz)、印度航空母舰“维克拉玛蒂亚”号(INS Vikramaditya)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准航母“出云”号。美日印的联合军演可以看成是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制衡的一次集体试水

 

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


印度航空母舰“维克拉玛蒂亚”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准航母“出云”号


在印度国内,和中国一样,不改革死路一条。莫迪可能是自尼赫鲁以后最有决断力和最有魄力的总理,他并用铁腕执政能力证明了这一点。在经济改革上,莫迪突然对印度经济重症腐败、偷税、洗钱、黑钱发起“金融闪电战”,然后又展开没收民间黄金的运动,毫无疑问这是莫迪强力振兴经济和铁腕改革的一部分,其手段之激进,令全世界目瞪口呆。


莫迪铁腕改革


莫迪之所以敢于豪赌,因为他懂得印度。莫迪意识到印度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特权阶层得到了好处,但是更多的印度人却过着被剥夺和不稳定的生活,在印度,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严重滞后。莫迪说:“黑钱和腐败是消除贫困的最大障碍。”对于造成股价、金价、房价飙升的“黑钱飓风”,莫迪认为印度应该学会不要再依赖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因为他们不懂印度,印度有印度自己的体系,印度必须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像保罗·克鲁格曼这样的经济学家认为不正确的事情,印度人却有可能认为是正确的。而莫迪的废钞能使不受监管的黑钱在废钞令下能回到监管系统中。在废钞成功以后,莫迪又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税制改革,以打破各邦之间的关税壁垒,实现中央的税制和财政统一为根本目的。税制改革就是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重分地方实权派的蛋糕的更深层次改革,这就是印度式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土邦林立、地方实权派势力巨大、利益盘根错节、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和种姓阶级冲突此起彼伏的国度,如何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保证国家平稳过渡和转移矛盾?制造一个假想敌的民族主义是一张最好最有效的牌,而对中国的发展的嫉妒心理和1962年印度败于中国的心理阴影,还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合适担当假想敌这一角色呢?尤其是中国在2015年推出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假想敌的角色几乎同时在美国、日本和印度心中呼之

 

印度这次对中国的动作,一定是有预谋、有计划策略选择因为在时间节点上的拿捏和把握相当到位,不失精明和审时度势。

 

在战略的层面上,印度选择了在国最需要和平环境的时期突然发难让中国猝不及防。印度在战略上看清楚了中国“一带一路”的软肋在从红海、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航道,更重要的是印度看清了遏制“一带一路”是印度和美国、日本、甚至是俄罗斯的战略共识,只不过印度说出了他们不便于说出的,做出了他们不便于做的。

 

从红海、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航道


在战术上,印度挑选中国军队沿多卡拉山脊线方一侧向洞朗地区修筑公路的行动,虽然中国的行动并没有改变中印边界现状,也没有威胁到印度本土的安全。但是印度从开始就选择了不留余地,不留后路的强硬对抗模式,希望通过加快边界事件冲突的进程迫使中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过激反应印度将预设战场设在洞朗地区从洞朗战略位置来看,它离印度东北部咽喉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很近,若顺河南下,从不丹借道,数小时内即可切断印度与东北部的联系。因此中国在洞朗基建会掐住印度的喉咙

 





印度同时考虑到爆发冲突时,中国军队在该地区在地理上位于印度部署的山地师的下方,也无法展开机械化陆军作战。印度的战术是为它的战略服务的,即指北打南,它的重点在印度洋的中国石油运输生命线。印度洋将是中印战争的印度的发力点。

 

莫迪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开始对印度国防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印度也加快了争当军事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它对巴基斯坦和中国这两大劲敌采取西攻北防、区别对待的战略,即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态势,而对中国采取攻势防御态势。力求避免但也准备两线同时作战,同时不断向印度洋扩张。

 

印度将50%以上的兵力部署在印巴边境,从而形成绝对优势,对巴基斯坦保持较大的军事压力。战时除相机夺取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外,还计划攻入巴基斯坦腹地,并使用海军封锁其海上通道,从而迫使巴基斯坦屈服。

 

印度针对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已非法侵占的大片中国领土,保住既得利益,并图谋在中印边境西段夺取中国阿克赛钦地区,以谋求战略主动。一旦中印进入战争状态,即以海军切断中国在印度洋上的石油运输线,造成中国经济的崩溃。

 

阿克赛钦地区


印度在总体战略上由过去对中国采取“防御”态势,正逐步转变为积极的“进攻”态势,是一种巧妙的“防御”中的进攻性,它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即不放松对争议领土的争夺和相机进行新的扩张蚕食,这次的“洞朗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印度专门组建了10个山地师,一个山地师印度的配备人数就多达1.5万,10个山地师人数就达15万人,其中9个部署在中印边境。印军选择达旺和锡金为其主要作战方向,并在这两个方向上部署了重兵集团。在达旺方向上,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2个师部、11个旅,约4.5万兵力;而在锡金方向上,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3个师部、14个旅,约5.5万兵力。同时印军还在武器装备、战场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既准备打速决战,也准备打持久战。摆出不退让的超强硬模式。而中国在中印边境军事部署仍显不足,兵力仅为印军的1/4

 

根据印军在中印边境东、中、西三段所处的战略态势,印军战略设想是“保东、守中、夺西”,即保住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的既得利益,在西段相机夺取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为达到此目的,印度在完成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的防御体系后,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段的兵力部署,形成了局部军事优势,具备了在中印边境西段对中国打一场进攻性局部战争的能力。

 

印度之所以敢于在中印边界用兵,是因为尼赫鲁的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成中印之间的“缓冲地带”政治上、军事上牵制中国的梦想又死灰复燃。以上印度的一切军事部署,都显示印度是有备而来,绝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

 

1962年不同的是,印度空军现在拥有230架苏30、69架米格29,和一定数量的法制幻影2000。


苏30


米格29


幻影2000


中国空军迎战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将是数量占优势的11和歼11B战机,包括6战略轰炸机,空军战力对比,印度空军可能略占优势。但是中国的火箭军则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至少拥有2000枚短程、中程的东风11、东风15和东风21弹道导弹,可以对印度实施精确打击将扫平印度重要的战略目标。

 

11


歼11B


东风11


东风15


东风21


中国如果贸然在中印边界与印度发生军事冲突,有可能正中印度下怀,掉入印度布下的战略陷阱,加快并推动印度、美国和日本,甚至还包括越南形成军事同盟。中印如果开战,美、英、法、德、日、俄六国,可能没有任何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包括俄罗斯也会维持中立,这是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中印之间边界的对峙,可能造成局部的常规冲突,这种冲突极有可能使印度做出过激和过度反应印度拥有两只支可以投入战争的航母舰队,中国虽然有“辽宁号”航母,但还没有形成远洋舰队的作战能力。印度海军在自己的家门口完全控制着印度洋的商业航道,如果中印开战,中国商船和油轮从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这条横跨印度洋的航线将会被印度海军切断,中国经济的动力——石油将断流,其对经济毁灭性打击的后果不言而喻。


印度核潜艇


印度海军切断中国的航道又会一步刺激中国做出更强的反应,甚至孤注一掷派出联合舰队奔赴万里之外印度洋。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没有自己的基地,后勤、燃油、弹药如何保障?日俄战争期间,沙皇俄国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舰船组成太平洋第二分舰队,经过长达8个月之久与18000海里之遥的奔波,却在对马海战中被东乡平八郎率领的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全歼。万里奔袭,疲惫之师,全军覆没,这个教训要牢记。如果印度、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同盟成型,战时,美国海军可以轻易封锁马六甲海峡,届时不光中国的油轮,甚至中国的海军可能也无法进入印度洋。这大概就是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伊特利所谓的“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的底气所在。

 

中印战争一旦从陆地蔓延到天空和海洋,将从局部战争演变成全方位的战争,而双方都是核大国。中国约有260枚核弹头,印度约有120枚核弹头。一旦任何一方面临崩溃和覆灭,启动核按钮将是核大国本能的反应,将会进入互相毁灭的模式,后果不堪设想,思之极恐。

 

印度核打击力量


目前中印双方都对自己能打赢一场局部常规战充满自信。双方的民心民意都太渴望一场胜利,但是双方任何一方的胜利或失败都会给幕后的真正的博弈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趁虚而入的机会。中印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双输的战争。

 

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既不能胜利,也不能失败;印度胜利,意味着中国将丢失藏南,意味着西藏可能从中国分离出去,意味着印度将在印度洋掐住中国的石油运输的咽喉;印度失败,将把印度逼到与美国和日本结成紧密的同盟,这样中国在南亚的战略推进、力推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将付诸东流

 

这也可能是毛泽东在1962年中印战争后主动后撤20公里建立缓冲带的原因,即毛泽东打击印度,本来就是利用古巴导弹危机美苏无暇东顾的一个战略空窗期,因此对印之战速战速决,几乎与古巴导弹危机时间上同步,战役结束后中国主动后撤20公里,是不给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的美苏腾出手介入次大陆以借口。伟大的战略家之所以处处逢凶化吉,在于该逞强时逞强,该示弱时示弱,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用心岂是等闲之辈可窥破。

 

因此中国的对印战略只能是坚持长期对峙,看谁能拖到最后,谁能熬到最后,坚决不能给印度找到将战争扩大到印度洋使之得以发力的借口。美国纠集日本、以色列,拉拢印度的目的,是要实现从次大陆方向制衡中国,而这将成为美国在次大陆方向的一个中长期战略,且这一战略又和印度急于扩大自身在次大陆的影响力的目标相契合,美印双方一拍即合。因此可以预见,中印边界之间的对峙将是长期和持久的,绝不可能通过一次局部的战争胜负就能彻底扭转美印双方在次大陆方向制衡中国的战略企图。

 

印度将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碰到的第一颗硬钉子,对印一局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已经成为中国战略上的负资产,很难构成中国的重大利益和核心利益。

 

而印度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重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据印度政府部门统计,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6年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96.2亿美元。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89.6亿美元;从中国进口606.6亿美元。印度与中国贸易逆差516.9亿美元。中印两国和则生财,斗则双输,龙象之争,没有赢家,太极瑜伽,互见高下。印度次大陆关系到西藏是否分离中国,关系到中国石油运输的生命线,关系到中国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能否向前推进,牵一发不仅动中国之全身,而且动整个欧亚大棋局之全身,不能不高屋建瓴地审时度势,明察秋毫,防患危难于未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