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轰鸣的“钢铁驼队”从这里开启异国商旅,一个个互利合作的经贸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70年来,内蒙古跳出本地、放眼全球,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十足的干劲,绘就“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发展新蓝图。
对外经贸: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
从无到有,由低水平、低层次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70年来,内蒙古对外开放势头犹如飞驰的骏马,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年过八旬的蒙古族老人乌力吉回忆,上世纪50年代,他所在的国营外贸单位只出口少量冻牛羊肉,进口一些布匹。这几乎是当年内蒙古外贸的缩影。
改革开放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成为发展方针,外贸实现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外贸进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至2016年累计进出口额622.9亿美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进出口总额的四成。其中,初级产品出口不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对俄、蒙跨境电商发展独具特色。
近40年前,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伊克昭盟羊绒衫厂,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自治区第一笔外资。30多年前,自治区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内蒙古民族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成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发展,2012年到2016年保持每年30亿美元以上,外商投资由原来的能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拓展到物流、计算机服务等领域。
贸易日渐繁忙,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内蒙古的铁路与周边8个省份相连,对俄、蒙13个陆路口岸中,已有5个口岸通达铁路,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1.37万公里。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等主要口岸通了一级公路。全区铁路、公路、航空三网优势齐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口岸开放格局。
开放窗口:从偏远落后到合作中心
内蒙古长达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18个口岸犹如珍珠,扮靓北疆。其中,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是最重要的两个对外开放窗口。
在二连浩特繁华的市区,不时走过不同肤色的中外游客。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不足万人的边远小镇。
那时,二连浩特火车站换装工杨雨走上工作岗位,负责出入境货运列车的换装作业。“当时每天有劲没处使,货运量太小了。现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一个人恨不得变成三个人使。”杨雨说,目前经过这里的中欧班列线路达到10条,上半年就接发193列。
二连浩特边境合作区内的鹏顺矿业有限公司,将进口的蒙古国铁矿石深加工,再销往华北地区各大钢铁冶炼厂,收入可观。总经理胡益文说,这里铁矿石深加工成本优势明显,运输也很方便,火车四通八达。
满洲里依托综合保税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载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今年7月初试运行一年期满,正式封闭运营。“在这里卖了半年货,起初只想试试,卖得不好就撤。现在销量越来越稳定,很有信心。”54岁的俄罗斯商人瓦莲金娜说,她之前主要卖提拉米苏、糖果和蜂蜜,以后想把米面和更多生活用品带过来。
对内搞活:拓展新业态创造新平台
内蒙古联动周边、双向开放、多边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打造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的新优势,拓宽发展新空间。
今年2月,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挂牌成立。这里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沟通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目前相关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未来,它将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打造内蒙古开放发展的新平台。
去年10月,自治区获批成为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乘“云”而上,成为内蒙古开放发展的又一平台。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建成,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90万台。
与兄弟城市合作共赢,敞开开放发展的胸怀。7月上旬在内蒙古乌海市举行的呼包银榆经济区第五届联席会议上,银川、榆林、呼和浩特等城市签署交通、旅游、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合作协议,力图发挥各自优势,共谋合作发展。
天津、曹妃甸等港口还在内蒙古建设无水港、内陆港,从自治区发往沿海的货源可在当地完成订舱、签单、存放、提货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减少转关费用,大大缩短受理时间,将出海口直接连到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