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枪响,军旗在南昌城头升起
7月21日,“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秋收起义90周年。湘赣两省红色资源丰富,特别是在人民军队的成立成长、壮大发展阶段,留下了无数坚实光辉的足印。从今天起,湖南日报与江西日报合作,推出《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纪念建军90周年暨秋收起义90周年》系列报道,重走当年革命纪念地,重温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引导全社会崇尚英雄、心系国防、胸怀祖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7月中旬,盛夏时节。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一栋外观呈灰色、坐南朝北的4层回字型建筑,在繁华闹市中尽显肃穆和庄严。
这栋建筑,就是始建于1922年的原江西大旅社。但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则使它跨越世纪的风雨,彪炳史册——“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记者到来时,这里正在为迎接建军90周年而进行紧张的改造提升。大门外陈毅元帅书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字,矗立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5位起义主要领导人的群雕,让人感受到它的厚重。
岁月悠悠,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南昌城内的枪林弹雨、旌旗飘扬……
白色恐怖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时间回拨至90年前的春夏之交。1927年4月至7月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大江南北。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口,很少有人知道,在一栋地处闹市的高档旅社里,一个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周密计划正在酝酿,一场载入史册的伟大战斗,即将拉开大幕。
“在大革命失败的低潮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退缩,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逐步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群工部副主任朱小可介绍。
几番商榷,三易其时,驻扎在江西大旅社的前敌委员会在1927年7月31日中午作出历史决断:起义于8月1日凌晨4时举行。
叛徒的告密,让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提前两小时打响。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大校场……各个地方同时开火,南昌城夜空的沉寂被枪炮声刺破。捷报不停从各处传到江西大旅社。
当东方露出晨曦的时候,枪声逐渐平息,朝霞映照在起义将士们脸上。那些坚挺的背影被时光凝固,留在了历史的华彩长廊中。
8月1日,被历史铭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
信仰的力量,让身处逆境的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
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身处逆境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勇而起,百折不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对南昌起义作出的评价。
不畏强暴,坚持革命,这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这是信仰的力量!
在距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不远的子固路上,静静伫立着一座有钟鼓亭阁的3层小楼,这是当年起义总指挥贺龙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旧址。起义之时,贺龙、刘伯承就站在这栋小楼的窗台边,冒着枪林弹雨,指挥部队攻打200米外隔街相望的敌军指挥部。至今,当年鏖战的弹痕,仍深深留在窗台及其周围。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起义5位主要领导人中,唯有贺龙当时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当时掌握枪杆子的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军长,贺龙这位“两把菜刀闹革命”、后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的湖南汉子,是蒋介石许以高官厚禄、诱惑拉拢的重要对象。然而,在大革命陷入低潮、意志薄弱者选择背叛退缩的黑暗时期,一直怀有救国救民理想的他,却逆流而上,毅然选择革命的道路。
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宣布了起义决定。他说,国民党已经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革命的旗帜,反对国民党政府,打倒蒋介石。我们今后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
后来,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因遭遇强敌围攻、部队打散,贺龙又义无反顾地继续革命的道路,回到家乡桑植发动武装起义。他说,国民党骂共产党是洪水猛兽,我贺龙把他看作是救星。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要跟着共产党走到底!
正是这种理想信念的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最终披荆斩棘,克服万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硝烟散尽,红色文化永远传承
硝烟散尽,但理想信念之光依然璀璨。
今天的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遍地可寻、可闻、可见“八一”二字。在这个城市,许多大桥、街道、公园、学校、商场,皆以“八一”命名,这是永恒的色彩,更是不朽的荣耀。
由于改造提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处于闭馆装修状态,但仍不时有不知情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当年的壮烈。这其中,就有来自湖南的一家三口。
父亲姓陈,在郴州市一家企业上班。这位70后父亲告诉记者,他是小时候看了电影《南昌起义》后,第一次知道南昌这个地方,也第一次接触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到人民军队诞生地瞻仰的愿望萦绕在心,但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这次他专门利用儿子放暑假之际,请年假带家人一起来到江西,南昌是第一站,既圆自己的多年梦想,又让上小学的孩子了解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
“虽然很遗憾只能在纪念馆外面远观,但革命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一直深深刻在我们心里。”他表示一定会再找机会前来瞻仰。
纪念馆群工部副主任朱小可告诉记者,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后,纪念馆平均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0多万人次。今年是建军90周年,南昌市又投入6000万元,对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一馆五址”,开展外部环境优化和展陈提升工程建设。完工后,“一馆五址”将会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我们希望通过改造提升,扩大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推广革命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她说。(记者 蒙志军 刘文韬 周小雷 江西日报记者 张晶 陈斌华)
■史料链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