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结业,不是我们交流的结束,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李大宏于结业式上对兰州大学传媒学子们说。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旗下大公国际传媒学院于7月17至22日,成功举办了首期“兰州大学传媒学子暑期赴港研修班”,由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惠民带领30名来自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研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李大宏(前排左八)、集团副总经理、大公国际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徐荷(前排右七)、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惠民(前排左七)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正中)与同学们交流并合影
今年6月24日,大公国际传媒学院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致力促进兰港传媒学子交流、培养传媒国际化人才。
开班式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大公国际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徐荷代表集团和学院致辞,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老师和学子们。徐荷表示,从《大公报》一则报导决定红军长征转折点,到《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采写《中国的西北角》,《大公报》与甘肃早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已结下不解之缘。
开班式上,徐荷代表集团和学院致辞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惠民也在开班式致辞时提到了《大公报》与甘肃的情缘,给学员们讲述了范长江撰写《中国的西北角》的意义和历史重要性。他对本次参加研修的兰大学子们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同学能发挥传媒学子精神,学有所成。
开班式上,李惠民代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致辞
自2014年起,《大公报》四度举办“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地行”活动,其中甘肃是活动的首站,这里曾经是范长江西北之行走过路段最长、区域最广、写过文章最多的地方。香港传媒学子到甘肃重走范长江之路,兰州大学学子到香港打开国际视野,续写着新时期百年大公与黄土高原新的情缘。
资深媒体人 分享“经历宝藏”
名师授课是这一次研修班的重头戏,这次为同学们讲课的都是新闻界的前辈:既有老报人、资深编辑,也有兼具双重身份的国际记者和专业学者等。学院还特意邀请了香港新媒体行业的杰出代表们为一众传媒学子授课。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那座“经历宝藏”与同学们分享。
感受百年大公——《大公报》港闻部副主任吕少群在授课中为同学们介绍了《大公报》115年的发展历史,描绘了《大公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大公报》在抗战时期的杰出贡献,还向同学们讲述了《大公报》的经典名人轶事。
吕少群(左)与学子课堂互动
吕少群还分享了做记者多年来的一些亲身经历,包括采写过程中总结的心得体会与方法技巧。兰州大学14网新班的王帅在答问环节中提问“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采写”,吕少群提示同学们要做好“采访前准备、临场的应变、事后的跟进”。
吕少群为同学答疑
拓展国际视野——同学们来到香港浸会大学传理视艺大楼,《大公报》前驻美首席记者、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张少威热情接待,并做了“传媒学子的国际视野”的专题授课。张少威为传媒学子们介绍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新闻学子应该如何提高技能、拓宽视野。
张少威为传媒学子传授国际新闻采写技巧
了解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在新媒体运营板块,学院邀请了香港HKG报总编辑林芸生为同学们讲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与媒介”专题。林芸生敘述了新时代传播模式的转变、香港新媒体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新媒体从业技巧,介绍了网媒的竞争力。
林芸生为同学们讲解融媒体时代的传播与媒介
体会新媒体的冲击——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百仁之友新媒体行政总裁郭一鸣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新媒体主题的授课。郭一鸣以案例分析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和新媒体工作体会,与同学探讨了“新媒体改变了什么”。
郭一鸣与传媒学子们探讨新媒体发展
郭一鸣与同学们问答交流
课堂讨论环节,郭一鸣与同学们讨论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王帅同学问郭一鸣如何看待对新闻反转的消费,郭一鸣认为“是大家经常讨论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是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的问题”,郭认为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在乎真相,而比较在乎新闻对不对自己口味。刁检同学询问了郭一鸣如何看待直播打赏行为,赵异慧同学请教了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言论,郭认为应该要做好内容选择、保证权威性。
看新媒体未来发展——香港超凡集团高级总监、企业经营销售策略、品牌管理专家梁一苇讲述自己从事新媒体推广、品牌营销等工作的经验与心得,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经手过的一些经典案例,如淘宝、华润、VIVO等。梁一苇强调了新媒体运营中“3C”(Content, Community, Converse)的重要性。
梁一苇课后与同学合影
同学们积极发问
零距离体验新闻诞生
本次研修班除资深媒体人和名师授课环节,同学们还在学院组织下深入实地、走到前线开展了考察,尤其是亲身感受了香港新媒体行业。同时通过与2017年香港报业公会《大公报》获奖青年记者座谈,同学们对于媒体工作认识的更加具体。
获奖记者分享前线经验——《大公报》港闻部梁康然(最佳科学新闻报导冠军)、摄影部林少权(最佳摄影亚军)、中国新闻部胡岸(最佳科学新闻报导优异奖)分别讲述了从策划到采访、报道的技巧,生动描绘了前线记者的职业生活。通过和青年记者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对于香港传媒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获奖的青年记者们分享经验
到凤凰卫视看直播过程——同学们来到凤凰卫视香港总部,同样来自兰州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公关部主任李慧接待了传媒学子们。李慧向同学介绍了凤凰卫视的发展历史以及重大事件,并带领参观了凤凰卫视编辑部、演播室、中央控制厅、后期制作室、员工办公室等。参观直播间时,正值录影进行期间,同学们对直播过程颇具兴致,纷纷驻足留影。
同学们在凤凰卫视合影
同学们在凤凰卫视留影
在浸大感受制作乐趣——来到香港浸会大学传理视艺大楼,传理学院课程主任张少威及电影学院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广播电视制作厅、摄影棚、剪辑室、新媒体中心等地,并亲身示范了各种先进设备,让同学们感受了香港高等院校的传媒教学。
同学们在浸会大学节目制作厅开怀合影
考察百年大公 向总编取经——透过实地考察《大公报》编辑部,同学们了解了在香港一份日报的诞生全过程,观察了值班编辑记者们的工作环境。考察期间,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向兰大学子们,分享了自己从事编辑工作的宝贵经验,让学子们深刻体会了新闻编辑的职责。
吕少群为学子们介绍编辑排版工作
贾西平为同学们传授经验
工作人员为同学们展示设备操作
到全媒体中心 看先进设备——来到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的全媒体中心,同学们参观了中心的运作、观察了员工们的工作,进一步了解了香港新媒体的发展状态,以及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色。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尹树广与学子们座谈并分享新闻从业经验,带领同学参观了香港《文汇报》编辑部。
徐荷、尹树广与同学们在全媒体中心合影
同学们参观全媒体中心
尹树广带同学参观并座谈
读万卷书 亦要行万里路
课余时间,同学们走进了香港大学校园,感受了香港最高学府的学习生活气息;登上了太平山顶,感受了香港独特的“一览众楼小”风光;考察了PMQ原创方,感受了一个现代都市在对待城市文化的应有态度;走进了旺角、尖沙咀、铜锣湾,了解香港这个繁忙都市的快速节奏。
兰大学子们在太平山顶合影
兰大学子们在港大校园合影
对于年轻的同学们来说,认识香港、感受香港也是此次研修的学习重点之一。14网新班的王帅这样形容他对香港的感受:“香港是包容的。跨越民族、跨越种族差异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共同享受城市的发展成果,和城市的发展共同进退。”学习和工作,永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亦是我们的重要命题。六天的研修时间里,不仅有了专业上的收获,也有对生活的体味,同学们学习享受、享受学习。
兰大学子的“香港印象”
“相见时难别亦难”
历时六天的研修在结业式后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六天的学习和生活,收获几何,同学们最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而无论收获内容如何,兰大传媒学子们与香港、与大公文汇就此结下不解之缘,“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每位同学都表露出不舍与流连。
李大宏(左)为团长李惠民颁发结业证书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李大宏在结业式上致辞并为兰大学子们颁发结业证书,并以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勉励各位传媒学子。李大宏认为,媒体的优势体现在整合资源、善用手段、擅于吸收中,同学们此次的交流学习正符合了这一特点。李大宏希望两院情缘能继续延续,也希望各位学子为踏入传媒领域做足做好准备工作。
李大宏(左)为学生辅导员李仲烊颁发结业证书
研修班团长、兰州大学新传学院副教授李惠民在总结发言时肯定并赞赏了研修期间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精神。李惠民寄语各位同学们,从事媒体行业,“只要心向往之的东西都是正向的、积极的”,就能走得更高更远。
李大宏为兰大学子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精彩发言
14网新班 王英妮
在我们坚定地走上媒体路之前,有这样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有一次相对深刻地学习不同的机会,我觉得真的很难得,砥砺前行是我对兰大新闻院及大公国际传媒学院最好的回报。
16级专硕 郝小书
这次的研修,让我们体会了做深度的风险与艰难,做新媒体的活力与创意……新老媒体碰撞,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历史,更明智地思考未来。
16新闻二班 赵异慧
此次交流,将是我一生中永远难忘、最宝贵的经历之一。林芸生先生曾说:“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当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像于世俊老师说的,梦想不止,奋斗不止。梦想是基础的,追求梦想的途径是多元的,实现梦想的感受是快乐的!
14网新班 孙佳航
传统专业准则受到践踏,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但只要我们仍怀有一颗热爱新闻的赤子之心,就一定可以解开那些困扰我们的难题。
14网新班 王帅
不论是十字路口的井然有序,还是商场电梯的自觉靠边,目光所及的每一个细节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规矩的城市,她让所有亲近她的人都学会克制和礼让,也因此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总是有条不紊,深沉有力。
六天在港学习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