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长兴:打破区域限制 实现产业联合
7月20日早晨8时,果农彭忠明拉着自家地里产出的200斤葡萄来到长兴县画溪街道曹家桥村的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葡萄展销部,几辆货车早已在现场等候果农们前来送货。“加入葡萄产业农合联以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卖的价格也高了。”虽然天气炎热,说起今年的收成,彭忠明脸上泛起了笑容,“我家种了20亩葡萄,现在成熟的品种基本已经卖完,再算上5亩晚熟的红提(葡萄品种),今年的销售收入能有25万元左右。”
葡萄是长兴农业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涉农乡镇、街道均有种植,大面积种植的就有5个乡镇。现有葡萄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7万吨,年产值已突破5亿元,拥有葡萄产业类经营主体60家,其中专业合作社50多家,种植基地45个。
加入葡萄产业农合联之前,彭忠明已经从事葡萄种植十余年了,随着种植面积增大,产量不断提高,但葡萄收购价格一直在每斤1元到2元之间徘徊,年销售收入在10到15万元之间,生意不温不火。尽管长兴葡萄产业体量较大,但像彭忠明这样处境的果农不在少数。
葡萄产业经营主体投资分散、实力弱小、生产标准不一、竞争无序、技术和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已严重阻碍葡萄产业向更强更精的方向发展。葡萄产业迫切需要成立一个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连接和扩大产业内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深度融合与合作,实现产业品质提升、效益提高的目标。2016年6月,长兴县供销社结合当地实际,组建了全省首家特色产业农合联——长兴葡萄产业农合联。
“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产业内的各主体联合,而非行政区域内的联合。”长兴县供销社副主任谢建农告诉记者,这种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跨乡镇组建的葡萄特色产业农合联可以有效加强葡农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形成全县范围内全产业大合作新局面。“果农从原来的相互价格竞争,变成抱团共同发力,供销社通过整合信息、优化管理发挥了‘统’的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多方共赢。”
长兴葡萄产业农合联联合了县葡萄行业协会、葡萄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民合作社等45家单位,按照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理念,遵循供销合作与生产合作结合、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结合、农业示范基地与社会化服务结合的“三结合原则”,为会员提供覆盖葡萄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生意做大了,牌子不能砸。为了保证出品的质量,农合联会员每采下一批葡萄,首先运到农合联的品质检测部先进行抽检,合格后供客商选购,最后统一包装成箱送上货车发往各地。目前,葡萄产业农合联的葡萄销售网络已覆盖苏、浙、皖、沪、鲁等地的40多个大中城市。
“今年来的收购商不怕葡萄贵,只求品质好,在六月底刚上市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理事长陈淦泉告诉记者,通过对种植技术、农资等统一管理,今年产出的早熟葡萄品种不但品质有保障,上市时间也提前了一周甚至10天,收购价格水涨船高,平均为农户每亩增收两三千元。
长兴县供销社副主任谢建农表示,目前长兴已经成立葡萄和芦笋的特色产业农合联,太湖大闸蟹农合联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成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长兴将逐步成立茶叶、苗木、蔬菜、湖羊、草莓、食用菌、蚕桑等十大特色产业农合联,全面整合线下丰富的供应链、产品、金融、物流等资源,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全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实现长兴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绍兴上虞:搭建电商平台构筑商贸体系
今年上虞丁宅乡水蜜桃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高达3000斤,但家住丁宅乡丁宅村的房师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市场上水蜜桃量增价减,丁宅乡地处偏远,交通运输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他家的水蜜桃只卖了千余斤,还有上万斤水蜜桃挂在枝头无人问津。
为进一步拓宽丁宅水蜜桃的销售路径渠道,上虞区供销合作社下属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时开启六大平台全网营销模式,除了在1号店、淘宝、“供销e家”上虞馆农产品网上平台销售外,还在邮乐网、丰收购、萌店等各大平台开辟多渠道线上营销,进一步打响上虞“四季仙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目前,我们已经通过1号店上虞馆等平台帮助房师傅等散户卖掉了5000斤水蜜桃,还精挑细选了1万斤水蜜桃准备参加特色中国‘桃宝节’,并通过全省最大的电视导购平台为丁宅水蜜桃叫卖吆喝……”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如生说道。
除了网销水蜜桃外,上虞区供销合作社还把二都杨梅、野藤葡萄、红心猕猴桃等上虞“四季仙果”农特优产品都列入了网销名单,积极做好区域化农产品品牌策划推广及网上销售。“给你一颗长在北纬37.5度,有‘身份证’的杨梅!”6月16日,上虞二都杨梅节正式启动,与线下活动相对应的是二都杨梅线上营销也火热启动。短短10天,二都杨梅获得页面展现量1200余万次,点击量30余万次,完成网上销售量10000余单。
在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试点中,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农合联)通过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加强“供销合作”功能。线上,紧紧抓住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态势,积极构筑“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依托“供销e家”区级电商综合平台,建设电商运营中心、培训孵化中心、客服服务中心和线下展示体验馆,目前全区已完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5家,村级电商服务站168家,力争到年底实现镇级全覆盖,村级覆盖85%以上。
每当二都杨梅、丁宅水蜜桃、野藤葡萄等“四季仙果”进入采摘期,大通电商的工作人员深入上虞各大优质农产品基地,承担起专业化的电商网销工作。除了选优基地外,他们还对每个基地的采摘、打包、发货、快递、送货整个流程进行严格品控,为每箱网销农产品配备一张“身份证”:基地、联系人、质检编号、杨梅采摘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 。
在线下,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农合联)积极发挥城乡商贸发展主渠道作用,通过项目新建、就地改造、房产租赁(村级物业项目)等多种方式,在城区,建成大通商城(购物中心)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设施全的商贸服务项目;在乡镇,建成崧厦、东关、滨江等12个乡镇商贸综合体;在农村,累计发展农村加盟便利店557家,城乡网点总量达1051个,“城区有大型商场、乡镇有商贸综合体、农村有便利服务店”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建成。
为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功能,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利用大三角原水果市场场地,着手建设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该中心集采购、分拣、检测、保鲜、仓储、加工、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上虞区较具规模的冷冻冷藏食品集散地,适应生鲜果蔬、水产制品、肉禽制品等放心农副产品的储存配送,上接生产厂家、相关基地,下联超市及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快速实现生鲜农产品从基地到食堂终端“一站式”服务。
温州瑞安:优化普惠金融激活发展潜力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未来发展要突出改革强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这让我们农民信心倍增!”这几天,瑞安市马屿镇农业种植户张朝光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和担保人就收到了5万元贷款。这是瑞安持续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农民带来的红利。
身兼“三位一体”先发地和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双重身份,2006年以来,瑞安以金融业普惠金融为基础,以政府支农政策为支撑,使农民享受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
由国家保监会主席办公会议核准的第一家农村保险互助社就诞生在瑞安。位于马屿镇的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是全国首家体现“三位一体”内涵的保险互助组织,也是温州地区第一家民营保险法人机构。该社采用互助合作机制,由马屿镇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52名农户自愿筹资组建,围绕农业生产领域开展农产品保险、农产品货运保险和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三大险种,分别对应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
瑞安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位一体”改革使农民创业的方式发生了改变,金融主体由农户转变为合作社,因此金融服务也需要相应跟进。2006年3月,瑞安迅速加大在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力度。
资金短缺是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可当时大多农民没有抵押物,贷款不仅需要层层审批,额度也有明显限制。黄则强11年前是瑞安梅屿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他记得,推行“三位一体”后,瑞安农商银行(当时为瑞安农村合作银行)直接对合作社进行授信贷款,再由合作社根据农民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进行按需分配。
破冰的一步迈出了,瑞安的“合作金融”促成了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创业热潮形成。当年,该合作社史无前例地获得300万元的贷款,一举带动当地4500户农民大棚番茄产业的发展。《大公报》为此点赞:“三位一体”信用合作,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10多年前,为了破解金融机构门难进、脸难看的难题,瑞安市人行、金融办等部门联合银行,发动客户经理下基层走访,以村居、专业合作社为单位,了解农户金融需求,批量建立“信用档案”。他们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提前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给予一定贷款额度的承诺,全面启动以整村授信为中心工作的普惠金融惠民工程,重点支持优质专业合作社。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种养殖大户、低收入农户等农业主体。11年来,瑞安农商银行对16万农户及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380亿元,累计信贷支持专业合作社305家及社员2万户,总额超20亿元。今年,瑞安市农行提供人民币5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让利于农。
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的“桥头堡”,瑞安在先行先试中积累起丰沛的资源。位于瑞安市马屿镇的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银监会批准的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自2011年3月23日开业以来,马屿资金互助社把资金贷款首先向主导产业投放,着重扶持马屿镇的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建立了“互助资金+互助社+农户”的运行新模式。截至目前,马屿资金互助社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87亿元。为了弥补信用担保短板,瑞安还创办了全国供销社系统首家县级农信担保公司——瑞安农信担保公司,11年间,累计提供涉农贷款担保2737户次,为农民担保金额高达7.28亿元。另外,为保障为农服务事业及农村合作金融风险补偿支出,瑞安市农合联设立了5000万元农民合作基金,以政府支农政策为导向并结合市场化运作,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