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月29日剑河县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县气象台副台长滕林正在“叫应”各级负责人。(龙章榆 摄) |
人民网贵阳7月26日电 “监测到降雨马上要到太拥镇,预测这次降雨累积雨量最高要到190毫米,需要特别注意。”6月29日的夜晚十点,贵州省剑河县气象台副台长滕林监测到新一轮降雨将东移进入剑河县境内,直接拿起电话给即将遭受雨情的太拥镇镇长打去电话通报了雨情。
收到“已通知应急值班”回复,滕林继续监测雨情走向,给雨区可能受灾的乡镇负责人挨个通报雨情。
在贵州,监测到将有强降雨来袭,气象部门直接将预警服务电话打到可能受灾地区的各级负责人手上,并不只有滕林。
据统计,2017年6月22日、28日两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中,贵州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直接叫应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基层各级应急责任人次数就达4457人。
“贵州是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高发省份,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传递到位,就可能避免一场大损失。”黔东南州气象局雷达站站长龙天强说,贵州复杂的山地地形地貌及独特气候背景使得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又因贵州好发夜雨,农村居民有依山傍水而住的习俗,一旦缺乏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发生灾情往往损失惨重。
资料显示,贵州省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5%以上。由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和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占全省因灾伤亡人口的80%以上。这让气象部门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救灾一线变得特别重要。“用电话点对点通知,能在夜雨来袭时最快速度帮助实现人员物资的转移,直接又有效果。”龙天强说。
为将点对点通知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最大效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0年开始,贵州省气象部门创新制定了“三个叫应”预警体系。
“三个叫应”中规定,气象部门预测可能发生强降水或已经发生强降雨并将持续时,省、市和县气象部门必须通过电话通知的方式,将气象预警信息点对点传递到县、乡镇、村领导和有关责任人,提醒其组织做好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2016年 “三个叫应”机制从贵州省气象部门的“部门声音”上升为政府规章。全省9个市(州)和80个县(市、区)政府均印发本地“三个叫应”服务机制文件,规范叫应标准和叫应对象,并明确了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多地规定:对“三个叫应”不作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6年汛期,黔东南州黎平县、毕节市纳雍县有部分就对没有根据气象部门的叫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干部进行了处理。
“这样就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的工作机制。”贵州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三个叫应,既解决气象服务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2017年6月22日、28日的两次强降雨过程中,通过“三个叫应”,实现紧急转移安置的人员20798人。 而“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因灾死亡人数由“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149.8下降到76.6,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由3%下降到1%以内。
除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个叫应的另一些功能正在显现。黔东南州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杨绍洪说,在基层的实际运行之中,将气象预报服务通过叫应延生到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各类园区等区域,对地方的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城市安全、交通发展、旅游开发和园区发展等方面都还有积极的意义。
图为剑河县研发的新媒体“叫应”系统。(龙章榆 摄) |
人民网贵阳7月26日电 “监测到降雨马上要到太拥镇,预测这次降雨累积雨量最高要到190毫米,需要特别注意。”6月29日的夜晚十点,贵州省剑河县气象台副台长滕林监测到新一轮降雨将东移进入剑河县境内,直接拿起电话给即将遭受雨情的太拥镇镇长打去电话通报了雨情。
收到“已通知应急值班”回复,滕林继续监测雨情走向,给雨区可能受灾的乡镇负责人挨个通报雨情。
在贵州,监测到将有强降雨来袭,气象部门直接将预警服务电话打到可能受灾地区的各级负责人手上,并不只有滕林。
据统计,2017年6月22日、28日两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中,贵州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直接叫应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基层各级应急责任人次数就达4457人。
“贵州是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高发省份,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传递到位,就可能避免一场大损失。”黔东南州气象局雷达站站长龙天强说,贵州复杂的山地地形地貌及独特气候背景使得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又因贵州好发夜雨,农村居民有依山傍水而住的习俗,一旦缺乏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发生灾情往往损失惨重。
资料显示,贵州省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5%以上。由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和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占全省因灾伤亡人口的80%以上。这让气象部门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救灾一线变得特别重要。“用电话点对点通知,能在夜雨来袭时最快速度帮助实现人员物资的转移,直接又有效果。”龙天强说。
为将点对点通知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最大效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0年开始,贵州省气象部门创新制定了“三个叫应”预警体系。
“三个叫应”中规定,气象部门预测可能发生强降水或已经发生强降雨并将持续时,省、市和县气象部门必须通过电话通知的方式,将气象预警信息点对点传递到县、乡镇、村领导和有关责任人,提醒其组织做好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2016年 “三个叫应”机制从贵州省气象部门的“部门声音”上升为政府规章。全省9个市(州)和80个县(市、区)政府均印发本地“三个叫应”服务机制文件,规范叫应标准和叫应对象,并明确了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多地规定:对“三个叫应”不作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6年汛期,黔东南州黎平县、毕节市纳雍县有部分就对没有根据气象部门的叫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干部进行了处理。
“这样就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的工作机制。”贵州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三个叫应,既解决气象服务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2017年6月22日、28日的两次强降雨过程中,通过“三个叫应”,实现紧急转移安置的人员20798人。 而“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因灾死亡人数由“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149.8下降到76.6,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由3%下降到1%以内。
除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个叫应的另一些功能正在显现。黔东南州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杨绍洪说,在基层的实际运行之中,将气象预报服务通过叫应延生到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各类园区等区域,对地方的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城市安全、交通发展、旅游开发和园区发展等方面都还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