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茶谷核心区的九月生态农业观光园。
资料图片
五百里建设中的六安茶谷,已经成为大别山中一道醉美的风景!慕名来到了六安古城,我们走进了山水之间……
建修茶谷只为媒
我们将探访“茶谷”的入口处,选在了其东大门——舒城县舒茶镇。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亲临视察,并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舒茶之名由此传遍全国。而最后一站为裕安区的独山镇,“六安瓜片”,世界上最好的绿茶,其主产区及核心区就在这里。
“所谓‘茶谷’,当然首先指的是其自然属性。”六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斌,一边引领一边释疑,“六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一批声名远播的茶中精品,被称为‘五朵金花’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可是我们的一个大产业,相信通过这轮建设与整治,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4年5月,时任六安市委书记、现任安徽省委常委的孙云飞,提出建设六安茶谷项目,则是经过长期调研、思考并集体讨论后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其目的就是要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战略!”高斌又补充说。
据六安市农委主任赵权介绍,茶谷规划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60万;涉及5个县区、48个乡镇,两个风景区,6座水库;主干线总长260公里。三年来,六安茶谷建设围绕总体目标,累计实施各类项目300多个,投资近70亿元,早期收获已非常可观。这里不仅是茶叶谷,而且是生态谷、旅游谷、富民谷……
碧水清风绕翠微
来到舒城县“河棚镇茶文化主题公园”,眼前的风光令我甚为吃惊。即便与城市里的某些公园相比,也毫不逊色!客观地说,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在这样的地方是不稀奇的;可是,公路两侧,大街小巷,村头庄尾……能有如此干净、整洁、清爽的环境,实在难能可贵。
依山势而建造的这一“主题公园”,主要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部分。前者有茶文化展示区、休闲体验区、茶叶制作加工区,后者为茶园观光采摘区。
河棚镇位于舒城西南山区,是“舒城小兰花”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他们植树造林,防治污染,使脏、乱、差现象得到很大改善,山乡面貌焕然一新。
更向游人添美景
纵横数百里的六安茶谷,原本就是一方极为诱人的旅游胜地。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就有16个,还有天堂寨和万佛湖两个5A级。
有趣的是,茶谷建设不但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且有些项目自身也成了“旅游景点”。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一大批“茶谷小镇”“茶谷小站”和“茶谷小院”。
霍山县的大化坪“茶谷小镇”,镇上方为大别山第一高峰——海拔1777米的白马尖,下面不远处即是佛子岭和白莲崖两大著名水库。“霍山黄芽”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正好都在这里。近年来,大化坪镇紧紧围绕“徽韵茶风”的定位,先后实施了沿河风景带、陆羽茶文化广场、茶香书屋、茶博馆等工程,初步形成了面积达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6000人的集镇格局。如今的大化坪镇茶香特色越来越浓,茶文化已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为“旅游景点”的还有许多经过改造的茶园。金寨县“西茶谷主题公园”,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典场所:蓝天之下,绿水之间,随山就势,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境内有旅游码头,吊桥,亲水栈道,库钓浮台;环山步道,休闲长廊,亭榭,山头林间观景平台及农家乐等。这是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茶谷景点。该村年旅游观光人数也由此增加至约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
农家借势好腾飞
“茶谷建设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要通过发展经济,引导和帮助农村人口增收、脱贫、致富。”三年前,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提出的这一目标,而今已初步实现。市茶谷办提供的阶段性成果显示,茶谷区域内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近3年来有13万多人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六安地区也是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截至2013年底,仅农村贫困人口就超过22万。自从茶谷建设展开以后,形势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其一,茶产业得到超常规发展。茶农人均茶叶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增至2016年的4000多元,增幅达25%。
其二,就业渠道向二、三产业拓宽。有些农户则利用“茶谷小站”“茶谷小院”等场所,办起“农家乐”,发展旅游业。金寨全县有近5万人在做此类工作。
其三,外界帮扶力度空前加大。制作“六安瓜片”的龙头老大——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农和扶贫方面,每年支出累计超过1000万元。
六安茶谷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
建修茶谷只为媒,碧水清风绕翠微;
更向游人添美景,农家借势好腾飞。
我们相信,六安今天的绿水青山,必定迎来明天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