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县位于响洪甸水库下游,水域开阔,望不到头,远山起伏处,水面小岛依稀可见,有的仍有人烟,那里的村民来往出行,要划着小船走个把小时才能上岸。
上世纪50年代,在金寨县境内相继修建了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县里最繁华的金家寨、麻埠等乡镇沉入水底。后来搬迁大潮中,少部分村民故土难离,又回到故地,有的进了城镇,有的干脆就住在库区,住在岛上。
七山二水一分地,在金寨县,库区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最深。不少沿岸的半岛,三面环水,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条件最差的要数位于响洪甸库区的麻埠镇齐山村海岛村民组,那里四面环水,形成孤岛,但仍住有55户232人,其中14户33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让库区里与外界隔绝的村民脱贫?如何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这里展开了攻坚战。
搬出来的,多措并举稳得住
响洪甸水库下游,麻埠镇政府门口便是码头,从这儿上船到海岛村民组有8里水路,坐燃油汽艇得半个多小时。船行处,偶尔会见到三两村民驾着小船经过。路远,关键难行,对村民来说,装有马达的简易小船,是他们出行的唯一工具,遇上大风阴雨,只能留守岛上。
渐渐地,海岛依稀可见,在控制流域面积1431平方千米的响洪甸水库,这里和外界被20.08亿立方米的湖水隔绝。
下船,登岸,仍然闭塞。穿过一片密林,听闻一路犬吠,崎岖坑洼地走了约2里山路,才到村民刘伟青家。正是中午,老刘在家炒茶叶,忙得一头汗,几间砖瓦房几经修缮,仍显破旧。
上世纪70年代,刘伟青随父亲来到麻埠镇,迁徙到了海岛村民组,父亲去世后靠着几亩茶园和山场,一家人基本糊个温饱。3年前,老刘爱人查出脑胶质瘤,去年3月不幸去世,高昂的医药费将这户岛上人家陡然拉到了贫困线以下。
“老伴不在,儿媳改嫁,老母亲90多岁了……”想起一年前爱人病故,老刘红了眼眶,他10岁的小孙子在岛上的教学点上课,每天接送孙子上学成了他最大的寄托。
老刘说,负担依旧重,但这两年,逐渐看到了希望。茶叶不愁销路,镇干部帮扶销售,他们来一次,就帮着卖一点,价格还不低。乡镇有养殖惠农的政策,老刘申请了100只鸡苗,每只补贴10元,自己基本不用掏钱。
更主要的是,明年交房后,老刘就要住上新房了,按照当地政策,移民直补每人补贴2万元,贫困户安置费用每人2万元,刘伟青一家4口人,总共16万元,腾退住房宅基地补贴7万元,再加上县里去库存、鼓励购房的政策,老刘在县城购房,每平方米还可以领到800元补贴。
“靠着自己种茶耕作,啥时候能攒这么多钱?” 如今,刘伟青在金寨县城购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自己没怎么花钱就付了首付,剩下的贷款,由在合肥打工的儿子来还。
搬到县城,老刘靠啥生活?麻埠镇人大主席方华介绍,老刘的住房位于县城的江店新城区,不少企业进驻产业园,按照政策,他们要优先安排贫困户及子女就业。
其实,就要离开大半辈子生活的海岛,老刘还是有些不舍。方华常来做工作,告诉老刘岛上的茶叶还归他所有,原有房屋暂不拆除,遇到生产季节,他仍可以回来种茶叶。最打动老刘的理由是:现在孙子要坐船到村子里仅有几个学生的小岭小学上学,将来不用再一路蹚水,到县城后学校的教学条件会好很多。
留下来的,把惠民政策搬到家门口
在孤岛上,受山地茂林阻隔,几户人家相互之间,多数陆路不通,往来要靠小船,蹚七八里水路。又行了半个小时,才来到村民马从山家,刚刚修缮的房屋后面,是陡峭的山体,整个半岛就他一户人居住。
和刘伟青不同,马从山并不想离开,麻埠镇党委委员施家海提醒他:“移民搬迁、贫困户搬迁两个条件你家都符合,安置费大概能补贴十几万元。”可老马却不太买账,“搬出去,搬出去干啥?在这儿吃的可以自己种,出去了买个蒜都得自己花钱,又没挣钱的产业。”说着,马从山指着屋前的几亩茶园,“忙时采茶,不忙就到合肥跟儿子住一阵儿,挺好。”
马从山的想法,代表了村里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他们大多五六十岁,已经适应了岛上的自给自足,多数人的子女都出岛谋生,他们自己则故土难离,不太向往岸上的生活。
如何让这拨人住得安,过得好?施家海告诉记者,不愿搬迁的村民镇政府并不强求,但前提是房屋质量过关。去年汛期发生山体滑坡,不少贫困户房屋开裂,齐山村给19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其中每户修缮加固补贴6000元,重建补贴2万元。
不愿意出来,靠啥生计?镇政府把扶贫的政策搬到了家门口。马从山一年收入也不少:5亩茶园,镇里干部想办法包销路,一般干部一年要帮他销售至少2000块钱,正科级干部至少6000元,再加上自己去镇上售卖,一年能挣约4万块;全村安排公益性岗位25个,马从山当上了护林员,月工资500元;岛上交通闭塞、场地分散,镇政府就把太阳能板集中安装在镇上,但农民照样可以入股分红,马从山一年又能领到3000元。
还有针对特殊情况的帮扶。“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炒茶吃不消,去年花1万块买了套机械设备,政府通过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给补贴了4000元。”老马说,现在他可以把刚采下的叶子放入半自动化设备中翻炒,干起活来不累。
“孤岛偏远,但最新的好政策,都能享受到。”马从山说,自己患有糖尿病,常年得注射胰岛素,老伴是乙肝携带者,需用药物控制病情,以前两个人一年的收入,有不少都用在了看病吃药上。
现在镇里落实健康脱贫政策,在县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1万元,剩余部分由政府兜底。加上新农合很多报不掉的慢性病药费现在能报销70%,马从山明显感觉压力轻了不少。
“孩子们走出去了,这些年我们的日子也改善了很多。”现在,在老马看来,孤岛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通了电,连了宽带,交通也改善了,“从家到河口的一段,过去全是泥巴路,自行车都走不了,现在政府给我们各户修了简易码头,出行也方便了许多。”
集中安置,生活便利生产不耽误
桃岭乡毗邻梅山水库,所辖8个村有6个都在库区内。与麻埠镇齐山村海岛村民组不同,库区里是三面环水的半岛,而非孤岛,相比之下,这里的村民多数乐意搬迁,政府也在积极动员,房屋质量不过关、生产生活受到安全影响的,属于重点搬迁对象。
虽然是三面环水,但库区的交通依然闭塞,一面连接陆地的山路,坑洼狭窄,无法通车。步行蹚过雨后的泥泞,踉跄着绕了一里多路,看到一方开阔的平地,后面挨着峭壁,村民洪志华的老宅子,就建在这峭壁下面。
老房子的墙壁已经多处开裂,站在家门口,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开阔水域,洪志华抬抬手,指着门口的台阶,直言每年汛期,水直接就漫到了台阶下面,出行、生产十分不便。
去年,洪志华搬到了桃岭乡桐岗村中心村庄,那里是政府设置的集中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安置桐岗村地处深山、库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龙湾、江湾等16个村民组共33户148人。
“我们一家6口,领到了20多万元的补助。”洪志华坦言自己没花什么钱,就在集中安置点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且文化广场、村卫生室等配套齐全,到村部办事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桃岭乡党委书记李峰介绍,政府新修了主干道、入户道路、人行步道,建设了雨污管网,安置点的建设政府统一规划选址,群众自愿申请建设,新建住房全部采取“一层地下室+一层门面+两层住房”的多栋连体式分布,统一的现代民居小洋楼建筑风格,比起库区的几间砖瓦房,要好很多。
搬出来了,以前的生产却并不耽误,“到库区只有几公里路程,骑个摩托十几分钟就到。”洪志华老家还种有约200窖茯苓、一些水稻,这些都不耽误,每年能有1万多块钱收入,到了安置点,出行方便了,农闲时在村里打打零工,比之前还多了份营生。
现有的配套跟得上,原先的生产不拉下,还能住上新房,李峰介绍,在半岛生活的人正越来越多地走出库区,告别面水背山的生活。
而由于孤岛相对更封闭,搬出后原有生产难以兼顾等因素,在麻埠镇齐山村海岛村民组,搬迁动员就困难一些,施家海表示,搬出来是发展大势,“相关配套、就业安置等,我们也在积极谋划,还是希望村民们将来都能走出孤岛,上岸生活,这需要过程,也还得加大政策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