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杨巧伶)中国信托业协会9月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已突破23.14万亿元,环比增幅5.33%,环比增幅相较一季度末的8.65%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23万亿元信托资产中,逾五成为事务管理类业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托业事务管理类业务占比为53.92%,环比上升1.6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逾10个百分点。
据财新记者统计,二季度新增的1.17万亿元信托资产中,有1万亿元靠事务管理类信托拉动。这意味着,二季度新增信托规模中,近九成来自事务管理类业务。
根据监管规定,事务管理类业务就是通道业务,即委托人自主决定信托设立、信托财产运用对象、信托资产管理运用处分方式等事宜,自行负责前期尽职调查及存续期信托财产管理,自愿承担信托投资风险;受托人仅负责账户管理、清理分配及提供或出具必要文件以配合委托人管理信托财产等事务,不承担积极主动管理职责的信托业务。
信托业通道类业务增加,原因之一在于其他资管行业通道业务监管加强导致的通道业务回流信托。2016年下半年以来,通道业务所带来的规避监管、脱实向虚等问题引发多个监管部门关注,保监会、证监会陆续表态限制通道业务,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呈现收缩态势,但通道业务市场需求仍在,此类业务转而流向了信托业。
目前,银监会尚未出台正式文件对信托业通道业务加以限制,由央行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资管新政)虽已明确将统一资管产品,并对通道业务进行限制,但截至目前,资管新政尚未公开征求意见,落地实施也尚未有明确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此前在2017陆家嘴论坛表态要遏制恶意通道,“善意的通道必须鼓励,恶意的通道必须遏制。”什么算恶意的通道?邓智毅解释道,一些通道帮助资金空转,无故拉长交易链条,导致底层资产深不见底,这样的通道要不得。(详见财新网“【陆家嘴论坛】邓智毅:统一资管标准非常必要”)
伴随事务管理类信托的上升,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信托业融资类信托已下降至不足20%。自2014年以来,融资类信托呈持续下降态势,由2013年4季度末的47.76%下降至2017年2季度末的19.4%。投资类信托占比则由2013年4季度末的32.54%下降为2017年二季度末的26.68%。
资产质量方面,二季度信托不良率由一季度的0.56%升至0.6%。其中,二季度信托业风险项目581个,较一季度增加20个;信托风险项目规模1381.08亿元,较一季度增加154.06亿元。
固有资产方面,受信托业增资潮影响,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固有资产规模达到6129.68亿元,同比增长25.61%。上半年共有九家信托公司进行增资,合计增资额为193.35亿元。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预计,下半年信托业增资状况还会持续。
信托投向方面,2017年二季度信托投向依旧集中在工商企业、基础产业、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五大领域。其中,投向工商企业的比例环比上升1.42个百分点至26.24%;投向房地产的比例环比上升0.59个百分点至9.02%。
殷醒民认为,在不断加码房地产调控压力下,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信托公司将向真实的股权融资、商业化地产运营投资和信托型ABS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