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IC导读:
朱民认为,金融技术把产业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
”
9月17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在大会上以“金融科技再塑金融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
朱民认为,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冲击在于把金融机构的生产过程从内生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外化的过程,今天整个金融产品的设计、生产、控制、配置、销售已变成一个产业链、市场化的过程。金融技术把产业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这个链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包括:成本的商品化、利润的共享化、风险的共担化、合作的伙伴化。这是对传统的金融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来迎接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以银行为例,朱民指出,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把消费信贷独立出去了,"如果消费信贷可以独立,还有什么其他可以继续独立、继续外包的呢?如果独立和外包不断发生的话,传统金融业留下的是什么?"他抛出这样的思考。
另外,朱民认为金融正在发生最大的冲击和变化是在监管和法律方面。因为当整个的功能是内生的时候,监管针对机构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金融科技的出现使得原来封闭的生态变得开放,混业经营的现状下,我们需要开始讨论功能监管。朱民指出,监管必须从一个静态的区域、一个城市、一个点走向跨区域和跨境的监管,因为所有的科技金融都是跨区域、跨境的。
朱民还认为,金融科技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的生态维度--人机合作。科技介入金融业,改变了原来四方运行和经营模式的生态,主导权也随之改变。未来主导权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在科技手里还是在金融手里?朱民认为两者有相互依赖性,无论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一定是金融是本质。
附演讲原文:
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在周日的早上来参加这个活动,据说在座的有很多是马拉松爱好者,居然放弃了跑马拉松,参加我们这个活动,表示感谢,这是挺不容易的事,看来金融科技的魅力还是挺大的。
我特别感谢我以前的同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长李东荣也参加了这个活动,中国唯一的也是最早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教授也参加了我们这个活动,蚂蚁金服的井贤栋总裁也参加了这个活动,所以我是特别高兴,还有包括京东金融的陈生强总裁,我们上次见过,特别感谢。还有几位我估计他们在北马的赛跑中,和赛跑的队伍交织在一起了,所以他们能不能赶到现场取决于他们跑的速度,我们还不知道。
因为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国家金融研究院做金融,科技金融是一个大事。我是主办方,活动要我来做个主持,我觉得这个好办,就像是个机器人主持,说:"大家早上好!欢迎到清华",这就完了。结果昨天晚上我一看吓了一跳,这个主持给我40分钟的时间,我彻底傻掉了,那我讲什么呢?我要讲欢迎辞讲40分钟的话,我可以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了,所以我得琢磨一下讲什么。我想了想,我看今天有非常精彩的多位主旨发言,有三个分论坛,内容非常丰富。所以,我就想在前面我从金融技术的角度来讲讲,金融技术对金融生态的颠覆和再塑。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讲讲我的理解,我的题目叫《金融科技再塑金融生态》。
在过去的几年里,金融科技突飞猛进,对金融业的功能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存,余额宝等一系列产品做出来的;贷,微型贷、小贷、蚂蚁金服等各种各样的贷都在出现,包括京东的产业链,做得非常快;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个没得说;融资、众筹,大家看到很多;投资管理现在开始出现了。保险业的颠覆,我觉得将来出现会更加地厉害,因为保险的颠覆不仅仅是金融场景的变化,而且是整个生活和保险业务场景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会更加凶猛。当然,整个金融市场的信息资讯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所以,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功能的冲击是巨大的,我觉得是颠覆性的,颠覆性是因为它的运行模式不一样,运行模式是平台的、非网点的、轻资产的、重数据的。它拉近了和客户的距离,减少了中介,把操作的过程自动化了,它赋权客户。所以这些运行模式我觉得其实是颠覆性地在冲击现有的金融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在想,现在的金融生态正在进行根本的变化,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化,所以我今天讲叫"再塑金融生态"。
当我们讲金融生态的时候,它包括金融机构(供给者)、消费者(需求端)、市场的基础设施、监管者和法律,因为金融科技的出现其实更多的不光是监管,而且涉及到很多法律、个人、数据的问题。
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冲击就在于把金融机构的生产过程从内生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外化的过程。金融机构以前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的,不管这个机构大和小,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金融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内生的环节,逼迫着把这个内生的环节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所以,今天整个金融产品的设计、生产、控制、配置、销售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市场化的过程。
不同的金融科技的企业,其实是从不同的阶段切入。大家仔细想想,存是其中派生的一个切入,贷是派生的一个切入,融资也是派生的一个切入。所以,金融技术把这个产业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这个链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包括:成本的商品化、利润的共享化、风险的共担化、合作的伙伴化。这是对传统的金融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来迎接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专业化、效率化、竞争化。所以,这对金融机构的生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这个挑战发生的时候,当然第二个层面就出现了无数金融科技的企业,以它的专业化、小而专、垂直性、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的金融机构,冲击他们的金融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逼着传统的金融机构把它原来内生的、封闭的产业链剥离出来,成为一部分独立的社会过程。
我以前在中国银行的时候,我们有很深的讨论,关于信用卡究竟是应该内生在银行体系内,还是把它独立出来,那是20年以前的事了。经过了无数的讨论,发现信用卡特殊的功能,把它放在银行体系内很难做,最后把它独立出去,但是还是属于银行的直接部门,但是相对独立。
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把它的消费信贷独立出去了,如果消费信贷可以独立,还有什么其他可以继续独立、继续外包的呢?如果独立和外包不断发生的话,传统金融业留下的是什么?以前说传统金融业的一端是客户,一端是资金,当然它连接的是一个流程,流程代表着质量和品牌,这三件事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客户今天不再属于机构(我后面会讲到),流动性不再单纯地属于有网点的金融机构,而过程已经被肢解,变成一个个垂直的金融技术。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整个的生态变化了,从内生变成了外生的,变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过程,整个金融模式完全变了。整个供应商方面中间出现了无数的垂直颠覆者。
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现在做得非常好,这既是完全新的产业,但是又是一个纯粹的旧的产品。以前不过是银行的客户派生业务,因为它的产业链把它们全部融合了变成了产业链金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垂直细分,更不用说,蚂蚁金服的小额贷款、零售贷款、存款,余额宝的存款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基金。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第三个供应商,那又是一个新的生态变化,就是平台。未来的供应商的生态支撑是平台和专业,还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专业?现有的细分的金融机构都是平台,只是小平台。但是像蚂蚁金服是一个大平台,很可能是一个垄断的平台,这个垄断平台的出现,是集中和分散的两个极端的出现金融市场。因为所有的产品都可以是细分地、垂直地在平台上操作,无数的竞争可以在平台上出现,应该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平台本身是垄断的。这样一个生态是个什么样生态?所以,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或者对整个供应商、金融供给方面的生态冲击和破坏是巨大的。
金融科技改变了需求者(消费者)的生态。以前我们说消费者只是消费者,是被动的,消费者属于金融机构,所以谁有消费者谁有未来,这是15年以前的口号,10年前仍然有效。今天我们不再讨论消费者,我们讨论的是消费者体验。
说起来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是改变了根本的实质,金融科技赋权消费者,消费者的地位大大提升,所以把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服务的标准大大提高了。今天的消费者可以面向无数的供应商,可以选择无数的供应商,但是金融机构赋权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本身变成了平台,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变化。当消费者本身变成平台的时候,对消费者的教育、保护以及消费者本身的定位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金融科技改变了市场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区块链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心化还是集中化?还是去中心化?整个市场设施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区块链的好处是明显的,区块链的弱点也是明显的,因为它的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它强调透明度和认真度。区块链的扩大、能耗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但是我们不知道在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技术出来取代这些,归根结底对于基础设施来说,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开放平台的基础设施,让第三方可以加入基础设施,是一个统一的、集中的基础设施,还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而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金融正在发生最大的冲击和变化是在监管和法律方面。因为金融科技的出现,监管第一个必须从机构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当整个的功能是内生的时候,监管针对机构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我们以前讨论过很长的时间,所以没有任何问题。混业经营的时候我们开始讨论功能监管,在金融科技的前提下,监管没有任何选择,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监管第二个必须从一个静态的区域、一个城市、一个点走向跨区域和跨境的监管,因为所有的科技金融都是跨区域、跨境的。
我在IMF的时候,有一个荷兰的做跨境支付的,他是做电讯的,看到机会很好,开始做金融,他在非洲做,一做就做5个国家,他和这5个国家的央行行长都来找我。因为没有相关的监管,他也希望有监管框架,5个央行行长都希望能够得到合适的监管框架来管理。所以,在地理位置和区域位置上的展开,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监管必须是实时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在今天没有实时的监管很难掌控整个波动和风险。
我们以前一直讨论在监管业,英国的原则监管和美国的规则监管之争,争论得非常厉害。今天这个争论不复存在,原则的监管已经无法管住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规则监管无法覆盖金融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以前的监管原则(包括机构监管、原则监管、规则监管)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都显得如此无力。所以监管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当监管是一个很大生态变化的时候,法律都跟着了。因为赋权个人,个人变成了一个平台,个人的法律地位、保护数据的归属权、透明度、保密度以及公开使用集成,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个都需要有法律的框架。所以在未来的金融生态里,监管和法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整个我们讲的传统供给者、需求者、基础设施、监管者这四个传统生态里面,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维度,就是人机合作。因为金融科技一定是人和机器互动的,流程大量的缩减、简化,直接和客户的沟通,风控、高估值活动的全部自动化以及模型迅速迭代,把你的风控模型可以做到一周迭代一次,现在都差不多了,如果不是一天的话,差不多都是一周左右,所以迭代很快。
在这个情况下,说参数模式、说监管,完全是没有意义的。科技介入以后,改变了所有这个四方运行和经营模式的生态,把经营和运行的主导权改变了。未来主导权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在科技手里还是在金融手里?当然两者有相互的依赖性,一个硬币的两面会互相依赖。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一定是金融是本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主导是金融还是科技,这又是一个未来很大的动态的争议。这就是整个金融生态动态变化的一个主导力量。如果主导力量转向科技,那整个生态的形成和演化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谁主导生态,谁就主导未来。
都说金融科技正在颠覆现有的金融企业和行业,我觉得正在形成重大的冲击(颠覆并没有完成)。因为现在各个现有的机构也在努力学习金融科技,在扩大它的业务、走科技化的道路,未来的竞争在哪里?未来的结果在哪里?其实并不明确。传统的金融机构能活下去吗?结果是不明确的。平台一定赢吗?结果也是不明确的。传统金融可以把现在垂直的金融科技的企业全部收回去再次内生化吗?结果也是不明确的。但是,金融机构垂直、细分、专业、高效、风险控制良好的这类机构的崛起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最终的归属、定位、连接而已,所有的一切取决于竞争和监管、法律的框架。
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在金融科技企业之间极其激烈和动态的迅速竞争,不断地变化市场,因为这一块是完全科技主导的,会走得很快。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平台和传统金融企业的竞争,这是一场精彩的大仗,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明确。但是未来方向的指引,监管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监管是朝哪个方向走,在哪一个方向指引,会对未来市场的形成和方向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今天的监管对未来极其敏感和重要,竞争和监管是会决定未来金融生态的格局,但是金融科技冲击、再塑未来的金融生态,我觉得这个是必然的事情。
回顾金融的历史,金融生态的变化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无论金融生态的变化、金融生态的基本格局、金融的基本功能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变化,也就是说金融的支付功能、中介功能(在存和贷之间的中介功能)、金融资产和资产配置功能、效率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这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变化,但是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次整体的金融生态的变化。
我们很高兴,能为这一次精彩的变革提供一个小小的论坛和舞台,让专家、学者、智者、睿者来阐述他们的想法、探讨金融界的未来,为这个变革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再次感谢大家参加此次活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