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绍兴嵊州试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2  来源:搜狐
核心提示:原标题:政府买服务 患者多受益早上8时不到,绍兴嵊州市长乐镇卫生院住院部医生裴佳欢刚结束住院查房任务,就带上血压计和听诊器
原标题:政府买服务 患者多受益

早上8时不到,绍兴嵊州市长乐镇卫生院住院部医生裴佳欢刚结束住院查房任务,就带上血压计和听诊器赶到留公田村。这段40分钟的山路,裴佳欢已经非常熟悉。在留公田村服务室门口,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是他每月都会如期坐诊的“临时诊所”。“相比以前,我下村的次数更多了,这里901位村民的健康意识也更强了。”裴佳欢告诉记者。

一年多来,这样的改变悄然发生在嵊州市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近1500位医务人员身上。这得益于嵊州2016年启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

改革,首先改在财政资金补助方式上。过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政补偿机制,这种政府“兜底”的补偿机制,导致内生动力的缺失。“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告别了这种缺多少补多少的模式,12大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不再‘按人头分配’。”嵊州市卫计局公卫科副科长黄庆君告诉记者,取而代之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按需分配”的基层补偿新机制。

新机制带来新面貌。嵊州市卫计局实施“保一块,买一块”的改革路径,在“保”住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购买”他们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生的工资与提供的服务绩效挂钩,他们也就愿意多下村了。”黄庆君说,在新的激励机制下,不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甚至打破原有“网格”,通过竞争性签约服务,“费随事转”,积极主动地为管辖范围外的村民做起慢病管理和健康跟踪。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改革还兼顾盲点。在嵊州,不少村卫生室依然面临着人才断档的问题,改革将村卫生室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村卫生室提供更多服务,方便身边群众看病,同时鼓励乡镇卫生院医生到村卫生室多点执业,用经费吸引人才“走下去”。此外,针对不少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困境,嵊州市财政局配备了每年300万元的调节资金,用于“兜住”偏远山区卫生院职工的收入底线。

截至今年上半年,嵊州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加24.6%,基层首诊逐渐普及。嵊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财政补偿机制已现雏形,截至2016年,嵊州市财政购买资金比上年增加881万元(含122万元调节保障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