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出了段新宽,善事做了千千万,三天三夜说不完”。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三川村,村中老少传诵着这样的顺口溜。
段新宽何许人?栾川县人,靠着勤劳肯干,17年前已拥有千万资产。因见不得乡亲们吃苦受罪,禁不住家乡父老再三请贤,段新宽回到老家三川镇三川村当起了村支书,琢磨着带大家脱贫、走上致富路。
开发红色旅游,村民就地就业稳定脱贫
人穷地穷日子穷,远离县城的三川村,致富资源贫乏。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是段新宽想得最多的问题。
刚开始听说他要开发抱犊寨大红川旅游扶贫园区,当地风言风语不少:“段新宽肯定是疯了,估计是公司赚的钱没地方花了,往荒山野岭里扔……”
“当时就有朋友劝我:别干了,年近半百的人啦,挣点钱不容易,慎重考虑考虑。”尽管很多人并不看好,段新宽还是带着村里的党员登上了抱犊寨,决心把抱犊寨变成一个红色旅游基地,这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请专家设计,抽调企业流动资金、公司资产抵押贷款……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打造,抱犊寨景区终成规模,2012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成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
据介绍,目前抱犊寨红色旅游景区周边4个村新增家庭宾馆31家,355家商街店铺免费优先租给贫困户,解决农民就地就业200多人,景区商铺全部建成后可帮助3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桌子、条凳、架子什么都有,带着锅碗瓢盆、食材,当天就营业了。”火神庙村58岁的贫困户王黑,现在已经成了景区小吃街店主。以前,王黑“家里五口人只有2.6亩坡地,往年种玉米和土豆都不够本钱,如果碰上灾年,看病的钱都没有”。如今,夫妻张罗的小饭店一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收入肯定超过4万,儿子在杭州打工,准备叫他回来。”说起现在的日子,憨厚的王黑乐个不停。
找准经济造血点,榜样带来规模效应
段新宽明白,仅凭一己之力不能让所有人致富,乡亲们必须找到经济上的“造血点”。
三川镇柳子村村民郭建新,开过小商店、选过钼精粉、发展过苗圃,周边的村民说他瞎折腾、穷折腾。而段新宽对“爱折腾”的郭建新说:“柳子村家家户户都种玉米,咱三川的玉米糁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也鼓励各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你带头试试……”
2013年,郭建新“折腾”着建农副产品加工厂,家人凑了一部分资金还是出现了困难,段新宽听说后,出面给企业借50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2014年,郭建新新建豆腐加工项目出现困难,段新宽得到消息,又借30万元,不要任何利息。2016年,他为郭建新担保,在劳动局做无息贷款。
几年的时间,郭建新的公司已经拥有年加工2000吨玉米,180吨核桃油、荏籽油、麻油的生产线,年销售额突破500余万元。
榜样的力量逐渐带来“规模”的效益:流转170多亩地,直接带动农户360余户、贫困户55户,间接带动农户2709户,安置50名工人中30人都是贫困户。
段新宽是企业家,办企业要赚钱他太懂了,但从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件事看,他似乎有点“犯糊涂”。
三川村的乡亲们记得段书记的很多好:架桥、修路、建学校,自费为17家贫困户盖房子;17年来捐助公益、扶危济困花去5000多万元;村集体财产从负数到2016年的211.5万元……“自己富了,不能忘记家乡的百姓。更何况自己是村支书,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民受苦。”段新宽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更多的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付出。段新宽说:“这些年,花在村里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企业上的多得多。”
如今的三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余元,93%的村民住上了漂亮的新居,95%的农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段新宽为村民修桥补路建学堂、扶贫济困上项目、垫资建设办公楼,帮助村民寻找和兴办脱贫项目260多个,安置劳动就业2000多人。全村家家有活干,户户有存款。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