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自行车得扛进村,如今旅游大巴直开家门口,以前村民大多“逃”出山,如今游客涌进来。昔日扶贫重点村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如今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0多万元,已成浙西富美新“样板”。
黄塘村的嬗变是常山县“结亲”省级部门共推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08年,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能源集团、萧山区10个镇(街道)等单位,结对常山10个乡镇48个扶贫重点村,建立省级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派人员、出资金、抓项目、强服务,帮助结对村理思路、定规划、强基础、谋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底,常山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47元。
位于大山深处的新昌乡,是常山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也是省审计厅的结对乡。10年来,省审计厅相继派出7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到一线开展扶贫工作,谋划实施各类项目15个,总投资4378万元,帮助新昌乡从闭塞的农林乡镇发展成浙西地区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第七任指导员杨景豪去年11月上任,发现新昌旅游淡旺季明显短板后,又多次赴杭邀请企业实地考察,争取到5家大型国企将新昌作为职工疗休养基地,今年已接待11批600余人次,旅游增收1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省级结对单位共帮助常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35个,直接落实帮扶资金2400多万元,撬动资金投入3亿多元,直接覆盖农户达10600多户,并探索出产业开发、金融扶贫等极具针对性的精准扶贫路径。
球川镇芙蓉村由5个水库移民村合并而成,这些村原本都是扶贫重点村,分别由省能源集团和萧山区闻堰街道结对帮扶。结对单位让5个村“抱团”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并先后提供100多万元扶持资金帮助建设来料加工园区。现在,芙蓉村有来料加工企业10余家,吸纳村民就业近2000人,人均收入2.4万元。
在省审计厅等“老亲家”的推动下,帮助常山扶贫的省级单位“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次“省级结对帮扶常山团组十年扶贫路”活动中,常山县与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分别就油茶产业开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开发运营及人才交流培养等内容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县域农业、旅游业等与扶贫息息相关的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