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绿与开发、转绿与提升、造绿与治理共同推进下,建阳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路,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
这样发展,绿意盎然
“无论是走在街上,游在公园,还是漫步溪畔,你都能感受到移步即景、满眼皆绿。”中秋前夕,在南平建阳区潭山公园锻炼的市民杨新玲开心地说。
在护绿与开发、转绿与提升、造绿与治理共同推进下,建阳探索出一条绿意盎然的发展路径,森林覆盖率达76.38%,通过了全省环境保护专项督查。
力推“三绿”行动
连绵的青山如何守护?建阳以绿色为指挥棒,让护绿、转绿和造绿三者融合。
变生态红线为高压线,建阳铁腕处理破坏生态行为。林区重点村庄、重点区域都有工作人员巡逻防控;斥资400多万元安装的林区治安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犹如茫茫林海中的千里眼,让涉林违法犯罪无处可藏;严厉打击重点区域毁林种茶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至2016年,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4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多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让产业转绿。为从源头上防控工业企业污染,建阳先后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30余家,削减工业产值近20亿元,减少税收1亿多元。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建阳加强对造纸、食品和重金属生产等行业专项整治,已关停10多家高污染企业;持续推进“清霾、碧水、静音”行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闭300多家、16万多平方米污染生猪养殖场,清栏生猪8.2万头。
以商贸业、物流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绿色发展主动力产业。上半年,建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11.4%,排在南平市首位,三产对GDP贡献率达51%。
为了让绿于民、还绿于民。建阳加快绿色通道、绿色集镇、绿色村庄(社区)建设,将造绿行动进行到底。5年来,建阳新增城市公园面积3000多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55公顷,绿化覆盖率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民宿示范区”。
守护绿色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需要跳出“捧着金饭碗叫穷”的老路子,走不污青山、不误金山的新路子。
建阳实施林业规模经营改革、林业综合服务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改革,既盘活了森林资源,又让资源变资本,林农真正得实惠。
“林权抵押贷款最方便、最合算,不用砍伐森林资源就可从银行借到钱,解决了产业化资金难题。山上林木继续生长,价值不断增加,生态得到保护,我们也得到实惠。”建阳麻沙镇界首村的江兴良,利用林权证抵押贷款150万元,盘活了资金,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建阳赎买范围扩大到13个乡镇(街道),放宽收储条件后,完成1万亩收储任务,破解林农利益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小湖镇的黄清毅享受到林业赎买政策的甜头。他有一片位于重点区域的林地,林业部门出资200万元赎买了。他用这笔钱办起加工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同时,建阳推动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成10多万亩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上市交易炭汇量40万吨,让好空气卖出好价钱。
“这些试点稳步推进,用改革之手,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建阳区领导说。
绿色产业兴起
青山绿水带来生态旅游兴起,实现了“绿”变产业。发源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麻阳溪做足旅游文章,麻阳溪文化旅游度假区加紧建设中,沿线的楠木林国家3A旅游景区、德懋堂、九龙山庄等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原来,每到周末,建阳市民陈丽华都为带孩子去哪儿玩发愁。现在,她的朋友圈都被快乐刷屏:在溪源村荡秋千、在考亭花花世界与花争艳、在麻沙楠木林看3D动物绘画、在黄坑九龙山庄玩旱滑道……
据悉,2016年,建阳旅游总人数325万人次,比2010年翻两番;旅游总收入38亿元,比2010年增加30.73亿元。预计2020年,建阳将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会议会展、医疗养老、温泉养生、康体娱乐等为一体的全省知名全域旅游试点区,接待省内外游客达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5亿元。
绿色发展路,保护了生态,发展了经济。2016年,建阳地区生产总值是2011年的1.88倍,近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三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称号,创业竞赛、绩效管理考评持续保持在南平市前列,实现了绿色与发展并进。(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王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