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干旱已久的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迎来降雨,漫山遍野的红梅杏树在雨水的滋润下鲜亮翠绿。“要是在往年遇上下雨,大家不知道有多开心,以前种庄稼,全靠下雨才能有收成。”田拐村村民田树红说。
该村村民祖祖辈辈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打发生计。由于山多雨少,多年来,传统农业在这片土地上并没有多少发展。
“前两年,家里种了春小麦,可是夏天遇到旱灾,秋天光见着干瘪的谷壳,看得人心里发凉。”提起往事,田树红不住叹息。
土地没有收获,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然而对于留下的人,土地便成了生活的寄托,虽然收成惨淡,但放任土地荒芜,村民们依旧舍不得。
2015年,海原县将田拐村的山地纳入退耕还林项目,经过多次考察,引进了红梅杏栽种技术。红梅杏树耐低温、需水量低,经济效益高,适合该村种植条件。
消息一公布,村里沸腾了。想要守护的土地终于有了丰收的希望,不少村民决定试一试。没过多久,村里第一批红梅杏树苗栽遍了3500亩土地,代替村民曾经惨淡经营的庄稼,与大家的致富希望一同生长在田间地头。
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春去冬来,红梅杏树迅速生长,将根深深扎在田拐村的土地里。
眼见树苗长势旺盛,曾经犹豫过的村民也纷纷加入种植红梅杏的队伍中。2016年,村里又种植了3500亩红梅杏林,举目远眺,漫山遍野的杏林一眼望不到头。
两年间,田树红和其他村民一样,几乎每天都去自家的17亩杏林,如同照顾孩子般小心呵护着这片绿色希望。看着树苗长成早已高过头顶的果树,田树红的心里和开遍满山的杏花一样灿烂。
“当初,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种植杏树,但到底能不能成,心里也没底。现在,悬着的心总算是踏实了。”2017年,第一批种植的红梅杏树挂果,田树红看着又红又圆的红梅杏,眼角的皱纹在微笑的脸上舒展开来。
明年,海原县将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相关企业对田拐村红梅杏林进行托管。“有了专业公司管理,大家心里一百个放心。此后,我们可以给公司打工,照顾自家的杏林还能有工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田树红说,地不荒,心里就不慌,有希望,光景自然会更好。
秋雨漫洒,杏林里的田拐村别有一番烟雨葱茏的国画韵味。待到明年收获季,这里将是更美的景象。(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