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作业母船和中国海监2168船警戒船,在我国南海完成“深海勇士”号的全部海上试验后,返航抵达三亚。“深海勇士”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能达到水下4500米,它的海试成功也让我国在挺进深海方面,增加了一个“大国重器”。
从8月16日“探索一号”作业母船从码头出发,到重新回到码头,“深海勇士”在海试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从50米到4500米,不同深度的总计28次下潜。潜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也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试验队全面严格地检验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海试结果,“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性能优良,可列入国际最先进载人潜水器序列。这是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研制征途上的又一次重大跨越,也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具备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研制和试验能力。
作为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兄弟,“勇士号”最大的不同是潜水器实现95%以上国产化。
45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总指挥刘心成就表示:过去我国深海工程技术方面确实在世界上比较落后,很多东西靠买,保障起来成本高,效率比较低。而“勇士号”的浮力材料、深海锂电池、机械手全是中国自己研制的。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使相关技术企业努力创新,迅速成长。另外,4500米这个深度意义非凡,它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国家的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
实际上,“深海勇士”的下潜挑战并不是一路坦途。第一次下潜,潜器只需要潜到50米深度,这对4500米潜器来说并不困难,甚至可说是“牛刀小试”。潜器要安全平稳的放置在海面上,首先需要起吊。将潜器与A架勾住要靠粗重的缆绳和巨大的挂钩,由于跟吊车需要磨合,挂钩就耗费了大量时间。经过了一番磨练,潜器终于下水并很快潜到50米,一切顺利。但是在回收的时候,却出现了惊险的一幕:潜器回收的第一步,是由蛙人将缆绳挂在潜器上面。然而,蛙人第一次挂缆以失败告终,一个浪拍过来,还差点将他打入水中。好在第二次挂缆时,蛙人一脚踩稳,爬上了潜器。这次下潜,各工种都经历了一次“大考”。
不仅在第一次试验过程中一波三折,潜器回到母船进行检查之后,科学家们也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潜器作为一个极其精密的高科技仪器,和人一样有着高能运算的大脑和千丝万缕的神经。中科院沈自所“深海勇士”号控制系统负责人祝普强的团队就负责打造潜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他们经常为了一个小部件忙到凌晨4点,第二天6点又要起床参加新一轮海试。除了检查大脑和神经,潜器的皮肤、手臂甚至辅助下潜的设备都出现过问题。刘心成说,海试的目的就是在于发现问题。50米阶段时,就暴露出7项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在海试团队自己的努力下解决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勇士号4500米海试成功,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过10000米,而目前,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预计2020年下水。
二
9月29日,2017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机场拉开帷幕。作为本届四川航展的一大特色,无人机专项展将吸引众多目光,29日四川航展开幕当晚,在三星堆博物馆上空,中国首创的千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公开展示世界顶尖水平的无人机编队飞行,精心打造全球首场无人机高空表演。千架无人机,虽然都是小型无人机,但那么近的距离起飞不碰撞不说,并且根据指令排列出不同的图案,这是非常震撼的技术,这充分表明我国在无人机编队飞行领域已经取得一些关键突破,并且在世界上应该已经获得领先。
首先,要实现这样编队飞行,显然不可能是一个人操控一架无人机,而是系统自动操控,即无人机根据我们提前编号的指令,按照指令执行程序,从而形成不同图案的编队。直白说,就是我们根据我们的需要,提前做好了系统编程,然后让上千架无人机根据编程飞,从而飞出图案。这样的编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掌握无人机在空中的准确定位技术和编队的编程技术及相应的机群控制技术。
如果这些问题在民用无人机上都解决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军用无人机实现大机群编队已经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要根据技战术目标的需要去研究作战模型,即无人机根据任务目标进行作战模型设计,然后再根据作战模型对无人机编队模式进行编程。作战模型怎么来的?从任务目标、演练、演习和无人机的性能中摸索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的无人机编队作战技术应该正在进行作战模型的研究和相关编队的实战研究,甚至已经取得部分成果。那么,一旦大规模无人机机群的作战取得一定成果,未来低成本的作战体系就可能形成。
譬如,对付敌人的坦克装甲群,我们派一个或几个无人机特种任务机群过去,然后根据对手的情况做针对性的实战编队,这样我们只需要用无人机机群,利用无人机察打一体的能力,就可以和对方打一场非接触战争。也许,几个无人机编队在指挥军人和计算机的配合下,就能歼灭掉对手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些小型无人机千架编队,虽然是民用无人机,但已经说明军用的一些技术应该已经获得解决,那么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是技战术的模型设计和实战的运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拥有强大实战能力的大规模军用无人机群。最后,再看一下中国的军事无人机的编队情况。不知不觉,我们又领先了!大国庆的,干上一瓶二锅头压压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