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报道:记者不是敌人,执政须有新闻素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0  来源:临汾前沿
核心提示:导 读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接受了《解放日报》的采访,谈到了执政人员的新闻素养问题,以下是观点摘编。一定要

导 读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接受了《解放日报》的采访,谈到了执政人员的新闻素养问题,以下是观点摘编。

一定要专业化、专职化,这个职位看着好像没用,出了事儿就有用了。突然出一个事,没有经过训练的新闻发言人是必然答不好的。

领导干部接受媒体采访,可以洗脸,但不可以整容。

要有效传播,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心。官员的业务素质和媒介素养便是这个切入点。

记者不是部下也不是敌人

我曾经用几句话描述过官员与记者的关系:官员和记者是工作关系。我既不是你老师,你也不是我的部下,更不是我的敌人,但是你也并不是我的朋友。

有人说,记者为什么不能成为官员的朋友呢?因为在工作场合,我就要对我说的话负责。因为我为政府工作,所以不能讲私房话,从这个角度讲,算不上朋友。

记者应该是官员的合作者和挑战者,你球发得好,我接得好,大家都喝彩。一个新闻发布会,记者提的问题太没意思,这发布会就失败了。这是谁的失败呢?是咱俩共同的失败。

新闻报道或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对内沟通公众、保证监督、争取理解、获取知识;对外,沟通世界、说明中国、解疑释惑、增强影响。政府机构对外表达是请媒体把我们的政策主张向公众做传达、做解释、做说明、做传播。同时,向公众报告后,还要请公众监督。因此官员有两重心理,第一欢迎记者采访我,因为可以表达政府的主张,获得民意的支持;但是,提到监督,可能就有人感觉不舒服。究其原因,还是新闻素养不够。

那么,官员们的新闻素养应该如何培养?首先得明白我们所处的是信息时代,信息就如同空气,每天都要呼吸,就离不开它。一个现代人不可能不关注信息,特别是领导干部,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阅读信息、思考信息、发出信息,那就必须重视媒体,要利用媒体做桥梁和接力棒。如果你做不到,记者只好找小道消息去编,错了你还批评人家,说你怎么能从网上找消息呢,你多跟记者们说说不就可以了吗?

为什么公务员要有新闻素养?因为在这个时代,新闻素养已经是执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会和媒体沟通,执政能力就不完整。有的公务员不善于和媒体交流,导致发生冲突,这很遗憾。我们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新闻发言人要专业化职业化

我们新闻发布会的发布次数的增加和质量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这不仅对国内民众扩大了知情权,使我们的政府更贴近人民群众,使人们了解政策制定的缘由及执行中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最快捷、最有效的表述立场的最好方式。

不妨把我们对外传播与交流的工作都看成是生产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从效果和投入来看,新闻发布会可能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了。

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要素,但是发展却不平衡,有的网站去年庆祝新年的信息现在还挂着呢,这就不好。问题还是在于对新闻发布、信息时代的特点理解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天发生的事情特别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特别多,如果不主动发布,就会变成猜测,引起误解。

在中国,新闻发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规范。发言人应该成为一种职业,不能是兼职。我在国外做过很多调查,一个新闻发言人手下是有一群人在忙的。一定要专业化、专职化,这个职位看着好像没用,出了事儿就有用了。突然出一个事,没有经过训练的新闻发言人是必然答不好的。我一直强调要有班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闻工作,特别是危机工作,主要领导要在现场亲自指挥。

如果公务员都不能好好表达中国,不给发言人一个好的基础,没有观点、资料、数据,那么新闻发言人肯定也表达不好,新闻素养不只是发言人的问题。

宁可被批评也要说真相

国家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有明确规定,要及时、要准确。中国的驻外大使们对我们说过,每当遇到国内突发事件,不及时说明事实就常常失去最好时机,这对我们的伤害很大。

其实,有一个规律在任何国家都适用,叫“先入为主”,意思是之后不管用多大的力量,也很难和“先入”去平衡。为什么不说?为什么不及时说?好像不说这个事就不存在一样!不仅要说,还要诚恳地说,真实地说。这个不是去迎合公众,如果公众说得不对,依然要坚持真实原则,宁可被批评,也要说真相。

关于突发事件,中央政府、中央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要加强报道。问题是如何加强,以及为什么有时做得还不够理想。我们做过很多的案例分析,有些突发事件里头也许夹杂着官僚主义或腐败的内幕,这也是丑事。可是不能因此就不告诉公众。突发事件处理的进展都需要及时地发布,增加透明度,舆论不仅监督政府也要监督企业等责任单位。

突发事件有复杂性,要做到迅速、准确报道,就得讲究效率。所以,报道好突发事件,首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责任系统,这个系统要极其高效才行。

形象是外表,塑造形象是不全面的,应该是塑造自身,传播形象。比如说,你就不能塑造我的形象,塑造我的形象就可能得给我戴个假发、安个假鼻子。领导干部接受媒体采访可以洗脸,但不可以整容。

塑造形象不是媒体的功能,媒体应该传播形象。比如照相,一定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那么给赵启正照相,你是摄影师,你想表达我的深沉,还是我的老练;表达我的通达,还是我的智慧,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一位主张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跟我讲过一句很接地气的话:要有效传播,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心。我认为官员的业务素质和媒介素养便是这个切入点。

(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