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到家里诊疗,我心里很热乎!”74岁的张天华是台江县方召村的一名贫困户,因为摔伤骨折行动不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帮扶专家来到台江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为他免费诊治换药,让老人感动不已。
专家上门服务贫困户,这一变化源自1996年中央提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决策。2016年以来,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纵深推进,帮扶我省的7个城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其中医疗帮扶工作亮点纷呈,效果明显。
据统计,2016年以来,东部帮扶城市无偿投入我省医疗帮扶资金2939万元,修建卫生院21所,实现三级医院与我省66个贫困县医院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挂职帮扶、交流培训、学科建设、远程诊疗等方式,有力解决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整合资源 结对帮扶
今年6月,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来一件大喜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与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一对一”对口帮扶协议。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表示,力争通过连续三年的帮扶,协助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强专科建设、建立人才梯队,提升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同样在6月,杭州第三人民医院首次与岑巩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成功,标志今后两院将可以开展影像读片会诊、疑难病例讨论、远程教学等。
结对医院通过派驻人员担任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和建立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帮助受援医院加强重症医学和急诊急救学科建设。同时,通过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关系,积极开展远程会诊等活动,帮助我省贫困县县医院提升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支受援单位共同在66个贫困县医院建成重症医学科66个、急诊急救科66个、新建重点科室271个;开展门急诊50697人次、手术3574例、会诊疑难病例5725次等;为受援单位累计培训医护管人员8000余人次。
今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7个省市63家三甲中医院,结对帮扶我省64家中医院,实现了国内高水平中医院对口帮扶我省中医院全覆盖。
自2016年12月以来,在国家卫计委和对口帮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浙江省有关医院对口帮扶我省29家贫困县县医院的基础上,由上海、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青岛、广州7个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贵州省37个贫困县县医院,实现帮扶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我省66个贫困县医院的全覆盖。
人才交流 提升服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汪四花,自2016年9月到台江县人民医院任职院长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汪四花用医者仁心,为山区群众求医问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2016年以前,台江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缺乏、技术水平薄弱、管理能力不足,群众患病会选择州级或贵阳的医院就医。
“看到台江百姓大病小病要跑凯里,一趟来回花销那么多,我不能走。”汪四花坚定地留了下来。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领导和台江县领导的支持下,汪四花制定了医院发展5年规划,即“一年有起色,两年有一定影响力,三年获明显成效,四年实现‘辐射周边地区’,五年建成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级甲等医院”。
一年来,台江县人民医院的设备更新实现了历史突破,1.5T磁共振、超声刀、钬激光碎石机、电子胃肠镜、无创呼吸机等公共应急设备一应俱全。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的配套投入,让台江县医院的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变强。
上海市为遵义市卫生系统培训公立医院院长50名、医疗管理中层干部550名、专业技术骨干医生1418人。苏州市坚持每年派100余人帮扶铜仁市卫计委系统,今年累计派驻赴铜帮扶医疗专家46人次,诊疗人次12183人次。
专家临床诊疗示范、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案讨论、学术讲座,坐诊、会诊、义诊……多形式的帮助带教,促进了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为我省贫困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撑。
创新方式 增强成效
在医疗机构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帮扶双方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创新医疗帮扶方式。
上海市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遵义开展学术讲座、培育学科建设等活动;“上海慈善光明行”、上海市卫计委“巡回医疗遵义行”和奉贤区“光明使者”专家团队分别赴习水县、务川自治县和赤水市免费义诊,为5294名眼疾患者进行诊查,成功实现666名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沪遵两地人社医保部门签订了“遵义市委托上海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协议”,解决了三线内迁企业7000余名退休人员在沪的住院“垫资”和往返遵沪两地奔波报销的难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到黔南州人民医院加挂“广州市消化疾病黔南诊疗分中心”,协助该院筹建生殖医学中心;广州市南沙区出资900万元资助黔南州贵定、龙里、惠水三县,更新当地医疗设施设备,重点改善当地群众医疗保障。
宁波市卫生局协调安排宁波市9家三甲医院与黔西南州全部县级医院结对,帮助开设医疗专科和培训骨干,还帮助黔西南州妇女儿童医院开通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心手相牵,同步小康。各帮扶城市在推进三甲医院结对帮扶贫困县医院的基础上,通过援建医院、学科建设和远程诊疗等方式,重点支持我省“百院建设”,增强了医疗帮扶成效,为多彩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后盾。(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