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
马文化展吸引了许多群众驻足观看。
舞台剧《蒙古马》。
草原大赛马。
锡林郭勒草原举办的现代化赛事。
白马方队。
从千里草原万马奔腾的雄壮到舞台上气势磅礴的《蒙古马》,随着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生活方式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传统的马产业也从过去单纯的生产工具转变到了竞技、旅游、开发下游产品等多种经营之道。在如今的锡林郭勒草原上,在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牧民投身到马产业当中,现代化马产业轮廓已现,依托中国马都这一金字招牌,创新理念,使其衍生出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让马产业在广袤草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为了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锡林郭勒盟加强顶层设计,盟本级成立了推进中国马都建设协调领导机构,盟委书记罗虎在牵头担任领导。罗虎在说,今后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繁育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原则,以保持生态平衡,开发马匹市场价值为导向。带动旅游业、育马业、驯马业、体育产业、饲料业,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产值,弘扬民族文化,将马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和富盟支柱产业。
在广袤的锡林郭勒草原上,发展马产业的思路已明确,蓝图已绘就。骏马奔腾看今朝,策马扬鞭正当时!
马产业遍地开花:群星簇拥核心的格局初步形成
凭借深厚的马文化积淀、丰富的马业资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锡林郭勒盟于2010年摘得中国马都称号。而这块金字招牌花落锡林郭勒,也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近些年,锡林郭勒草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国内外马业大型企业的关注,中国马都建设办公室在调研莱德马业集团时,该企业就有强烈的合作意向,为锡林郭勒盟引进龙头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势头;国马科技进入锡林郭勒盟,以太旗御马苑为基地发展现代马业,更是雄心勃勃。
中国马都核心区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锡林郭勒盟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马都核心区项目位于锡林浩特市南,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建设国际标准室内赛马场一个、室外赛马场一个、马厩、越野赛道、马文化广场、马术学校、马博物馆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集马术竞技、马文化展示、马匹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同时,还可带动赛马繁殖、保健马奶、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打造劳动就业新渠道,探索以赛事为龙头和综合经营、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开发模式。
今年,中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马产业综合利用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锡林浩特市,成为拉动该市马产业发展的又一架马车。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建设马奶、马肉、马日化制品及生物制药等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6亩,按投资规模分期供地。项目已于9月初正式开工建设,12月底前建成投产。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实现产值3.2亿元,利润1.1亿元,税收4720万元,解决就业100人,间接带动牧民劳动就业近1000人。
占地20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草场覆盖率100%、建筑物面积2万平方米……如今,坐落于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草原的御马苑景区,就是当地引进优质企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典范。说起御马苑景区的前景规划,经理孙长海说:“公司拟将景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品种马繁育饲养区,包含育马、养马、马研究院;马产业功能区包含赛事区、马匹交易区、马医院等;‘马产业+旅游文化综合服务区’,也是旅游核心区。”
西乌旗被中国马会命名为中国白马基地,连续举办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就在前不久,还被中国马会确定为全国马产业试验区。苏尼特右旗被中国马会命名为中国快冀之乡,阿巴嘎旗被自治区评为黑马之乡和策格文化之乡。作为“马博士”芒来的家乡,镶黄旗马博物馆被大家熟知。除此之外,东乌珠穆沁旗以马业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开发马文化手工艺品,还建成了锡林郭勒盟第一家马肉产品生产线。就是全境禁牧的多伦县也不甘落后,筹建了马具博物馆,跟上了全盟发展马产业的步伐……在如今的锡林郭勒草原,几乎每个旗县都有自己的马文化品牌,它们相辅相成,初步形成了群星簇拥核心的马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盟旗县市(区)组织成立马业协会(合作社)137个,加入协会会员6352人,马匹29080匹。其中,农牧民马业协会(合作社)达到97个,马奶协会(合作社)11个,马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基本上覆盖全盟。
依托中国马都创品牌:让马产业成为“四季+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
自被授予中国马都荣誉称号以来,锡林郭勒盟充分挖掘马产业资源优势,把培育马产业、打造马文化品牌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大盟的重要举措,以马产业发展作为带动全盟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马产业发展。同时,将原有的、特有的、别人没有的特色转化为优势,让高品质转化为好品牌。
弘扬好马文化,打造文化强盟,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为此,2016年11月,锡林郭勒盟成立了以中国马会会长为名誉会长、盟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盟长为执行组长、各旗县市区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推进中国马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全盟各级中国马都发展机构,为推进中国马都建设政策落实和项目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有了文化的核心地位,旅游产业才会有发展的基础,有了产业的衬托,文化才有弘扬的平台。要壮大文化旅游业,打造好中国马都,就要依靠和发展马文化产业,以效益提升带动文化发展。
2017年,锡林郭勒盟倾力打造的大型马文化室内实景剧《蒙古马》于8月在锡林浩特市震撼上演。该剧由国际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共同策划,吸取全国各地实景演出的成功经验,融合独特的蒙古族文化精髓,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依靠震撼的实景舞台效果,打造出了这部剧情宏大的室内实景剧。这是锡林郭勒盟依托丰富的马业资源,打造文化龙头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又一力作。
在中国马都项目建设的带动下,马文化演出、马赛事活动等16条马文化产业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也让很多养马的牧民从中受益。
距离中国马都核心区往南20公里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凤凰马场,场主彭广利用蒙古马所处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引领周边的牧民兄弟携手并肩、共同创业,打造出以马术俱乐部为核心的蒙古马文化产业链。对于未来的梦想,彭广说,要把马术俱乐部打造成一个以蒙古马文化为灵魂、充分展现马背民族风采、集蒙古族悠久文化特色及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标准化的养马、驯马、培训马术技能的牧业合作社,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锡林郭勒马文化,让蒙古马驰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
如今,锡林郭勒盟的马产业也逐步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之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是2011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一所马头琴专业高等院校,学院师资以齐·宝力高为核心以及在国际国内享有声誉的优秀团队组成。除了专业的马头琴学院,根据马产业发展需求,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于2016年8月成立了马术学院。该学院是全盟唯一一所以马术专业为主的院校,致力于培养马术运动员、教练员、马业科学管理等技能型专业人才。
正在建设的马文化特色小镇已纳入到中国马都建设的大盘中,一条条精品“骑马”旅游线路在茫茫草原上勾勒出一道道亮丽风景线。2005年以来全盟举办各类大型马文化主题活动50多项,其中“骑着马儿过草原”旅游主题活动、800匹蒙古马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暨阿吉乃大赛、中国·锡林郭勒国际马术耐力赛、全国马术绕桶邀请赛、中国马术大会等一系列马文化主题活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全盟每年以旗县市(区)、苏木和嘎查为单位举办的草原那达慕和以景区、牧人之家为单位供游客欣赏的草原赛马活动有300多场次,阿巴嘎旗黑马文化节,西乌珠穆沁旗白马文化节等文体赛事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名牌赛事。
打造富民强盟新引擎: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绿色产值节节攀升
作为中国马都的锡林郭勒,在讲好马的故事、做强马产业上大有文章可做。具体到开展的工作上,锡林郭勒的决策者们完善相关规划和顶层设计,确立了繁育、竞技、交易、旅游、产品等5个发展定位。
——着力抓好以繁殖、饲养、驯育为重点的马资源体系基础建设,精心打造以蒙古马为品牌的繁育之都。以马繁育基地为依托,加强繁育、改良和提纯复壮等现代繁育技术,大力培育蒙古马的品质、品牌,为全国马产业输送优良马匹,成为全国重要的马匹繁育基地。
——大力发展竞技马业,推动运动马驯育基地建设。按照国际标准完善锡林浩特市、太卜寺旗、西乌旗等大型赛马和马术表演活动场所,突出蒙古马优势和特点,结合本地赛马赛事和国际化赛事规则,打造属地民族赛马赛事,提高赛马赛事集约化度、观赏性和娱乐性,推动群众性赛马常态化,成为全国重要的马匹竞技基地。
——各级马会与全国马会建立联系,为锡林郭勒盟马匹出售给全国各类马业俱乐部搭建桥梁,开展马匹拍卖交易活动,创办专业化的马拍卖交易会,为马匹拍卖交易搭建平台,建立锡林郭勒盟马交易市场,引导和激活马业市场,以卖定产,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马匹输出基地。
——深入学习阐释和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蒙古马精神,打造民族特色浓厚、大众参与感强、观赏性强、娱乐性强、安全性高、可实施的马艺术文化活动。同时,因地制宜建设马风情小镇、马文化小镇、马球小镇等特色旅游小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和发展会展旅游。
——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培育一批马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马匹驯育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驯养竞技马、休闲马、表演马、观赏马等高端成品马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鼓励大众以马资源开发为载体,实施创新创业计划,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马产品基地。
5个发展定位的蓝图不仅是锡林郭勒盟大力发展马产业的抓手,更是让中国马都美名扬的奋斗目标。
说起人马结缘共创财富,牧民巴·巴特尔就是个卖羊养马,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他主动落实以草定畜理念,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将原有的800只羊卖掉,小畜换大畜,逐步将养殖重心从羊转移到了马上。去年,巴·巴特尔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将马产业和旅游业有效结合,家庭全年总收入90多万元。
在二连浩特,包仓成立的策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蒙古马改良工作,培育和打造赛马产业,走出了一条成功之道。就在今年举行的全区民运会上,该公司良种马繁育基地选送参加比赛的马匹,在9项速度赛马比赛中,获得了4枚金牌。
与此同时,焕发勃勃生机的马产业,让许多牧民发了马财。2016年,全盟饲养马匹50匹以上的牧户达到641户,养马已经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
养马不仅能致富,还能扶贫。14年间小畜换大畜,从濒临贫困到帮扶贫困,沙窝子养马人冯占喜利用沙地这种沉睡资源养马,不仅使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帮助周边十几名牧民找到了兼职工作。他说:“我的马分成了三四群,都是由附近的贫困户帮我照看,我每个月给他们工资,养马的草场在我家草场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别家牲畜的口粮。”
到十三五期末,锡林郭勒盟马匹存栏数将稳定在30万匹左右,“五都建设”进入倒计时,让马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吸纳劳动力就业1万人以上,初步建成现代马产业格局。(牛占元 巴依斯古楞 刘博)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日报视觉新闻中心提供)